名家访谈
首届华侨华人“京华奖”获得者万立骏
时间:2019-03-06 09:37  浏览:360
   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到从事尖端科研领域的院士、科学家,一个个脚印连接成了万立骏丰富的人生经历。在他看来,自己只不过是在人生道路上不停地实现很多个小目标。在外界眼中,他是被荣誉和光辉笼罩的院士;在同事眼中,他是充满激情和毅力的战友;在学生眼中,他是体贴却一丝不苟的导师,在5月8召开的北京市侨务工作会议上,他被授予首届华侨华人“京华奖”。
 
  1978年3月,万立骏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考入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机械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
 
  本科毕业后,万立骏又考回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来到大连海事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当时每天在实验室做研究,早来晚走,经常工作到半夜都忘记了时间。”如此执着的结果是他在4年内发表了4篇SCI英文文章。
 
  1992年初,万立骏带着全家飘洋渡海到日本仙台开始留学生涯。“在学习和科研之外,还要打工。”初到日本,他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裕。为了贴补家用,他还曾利用周末做搬运工。坚韧执着的性格没有让万立骏在生活、学习的压力中败下阵来,他不仅在电化学和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技术方面有所建树,更是受邀在北海道大学、东北大学担任访问教授、助理教授等。
 
  “漂泊在外,我深切感受到当时中国与国际科研水平的差距,参加国际会议时,在我的研究领域里很少能看到中国人的身影,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的责任。”1997年,中国科学院启动“百人计划”后,“回国”两个字就烙印在了万立骏的心中。
 
  万立骏回国后,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做科研一定要找准方向,坚持走下去。研究工作要做得系统而深入,才能有发展。”如今,万立骏在实验室仍然早来晚走,亲自指导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实验与讨论实验结果,坚持为学生修改论文。
 
  2004年,万立骏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2010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侨联主席,2012年他当选为中共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2013年又被选为全国侨联副主席。
 
  谈及获得首届“京华奖”的感受,万立骏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在岗位上坚持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我从事的研究领域,还有很多科学问题需要解决”。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