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能源管理系统现场数据采集技术规范》等两项省地方标准通过审查
时间:2020-10-21 13:24  浏览:16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我国的标准分为四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地方标准是由地方 (省、自治区、直辖市) 标准化主管机构或专业主管部门批准,发布,在某一地区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近日,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能源管理系统现场数据采集技术规范》和《液化气体自动灌装衡器通用技术规范》两项省地方标准通过审查。
  
  专家组一致认为,两个标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结构完整,技术指标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为科学规范开展能源现场数据采集符合性审查与评估和引导液化气体自动灌装衡器企业规范生产提供了依据,对政府部门进一步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规范服务行为、保障消费者安全和利益具有支撑作用,同意通过审查,并建议起草单位按照修改意见认真修改后报省监管局批准发布。
  
  能源数据包括三种:能源供给状态数据、能源供给整点数据、能源供给累加数据,每种数据都有不同的应用范围。而能源供给状态数据是所有数据的基础,其它两种数据是通过仪器、仪表、手工录入或计算程序得到,是其它应用系统需要的关键数据。
  
  因此,能源数据采集系统,就是在撷取能源供给状态数据的同时,能将其它应用程序需要的关键数据分检出来,主动发送到各应用程序,满足各部门的办公、处理需要,在监测的同时,满足结算、决策的需求。
  
20201020-1046993756
  
  能源工艺系统分散,面广量大。数据采集对象的选择应按照工艺监控的实际要求、能源系统输配和平衡的要求、能源管理的精度和粒度要求谨慎选择。数据采集系统宜采用分散方式,以减少系统风险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根据能源系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综合采用与之适应的基本技术:
  
  ①行业标准监控和管理技术;②现代安全网络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③数据库及实时数据处理技术;④预测和平衡优化技术;⑤集成式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⑥数字化运行和调度技术;⑦异构系统无缝集成技术。
  
  能源监测计量
  
  (1)高压回路或低压进线回路选KESP1仪表
  
  该表为电能质量分析仪表,主要功能有:LCD显示、全电参量测量(U、I、P、Q、PF、F、S);四象限电能计量、复费率电能统计;THDu,THDi、2-31次各次谐波分量;电压波峰系数、电话波形因子、电流K系数、电压与电流不平衡度计算;电网电压电流正、负、零序分量(含负序电流)测量;4DI+3DO(DO3做过压、欠压、过流、不平衡报警);RS485通讯接口、Modbus协议或DL/T645规约。外形尺寸:120×120mm,开孔尺寸:108×108mm。适用于高压重要回路或低压进线柜。
  
  (2)低压联络或出线回路可选电力仪表
  
  该表主要功能有:4DI+2DO;RS485通讯接口、Modbus协议。外形尺寸:96×96mm,开孔尺寸:88×88mm。适用于低压联络柜、出线柜。
  
  (3)动力柜、照明箱选KESP5电力仪表或导轨式电表
  
  多功能电力仪表主要功能有:2DI+2DO;RS485通讯接口、Modbus协议。外形尺寸:开孔尺寸80×80mm,开孔尺寸72×72mm。适用于动力柜。
  
  智能化制造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实现了实时的功能,改变了传统的 DNC 系统对设备中的数据传输与管理的方式,将信息作为节点纳入到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形成数据信息系统,准确、实时地予以传输、分析和存储,帮助管理层、执行层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协作。
  
  实时数据采集系统 MDC 系统是对传统 DNC 系统的延伸。采用实时数据采集系统,智能制造系统实现了生产设备的联网,构建出车间生产现场综合数据的交换,可以将设备状态、车间工况、生产数据予以采集、传递、分析等,最大程度满足智能工厂中生产管理需要等,实现生产管理的大数据存储以及云计算功能。为智能制造工作环节提供了技术支撑,成为智能制造的基础。
  
  实时数据采集方法,为现代智能工厂提供了现场信息的实时详尽的采集技术支持,为生产的决策、调度等提供可靠参照依据。通过实际项目中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的运行,智能化工厂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建设,完美解决了底层设备的实施数据采集,实现了智能生产管控的较高程度。
  
  液化气自动灌装秤用大通径耐污染型自动切断阀,液化石油气自动灌装秤较好地解决了同类产品电磁阀常见的易堵塞的缺陷。机电连动装置可用电池驱动,符合本质安全型防爆要求,气体电子秤磅安装使用简单直观,即装即用,用户无需专门的培训和学习,也无需复杂的维护和保养。采用气体电子秤可以较大地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和提高充装工作的效率,有效地保证灌装的精度和质量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新闻来源: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