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调查技术规范》公开征求意见,反馈意见截止时间为2020年10月01日。
更多详情,请登录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查询。
节选该规范部分内容: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调查的术语和定义、总则、设计书编写与审查、调查内容、调查技术方法与要求、综合评价与区划、数据库建设、成果编制与验收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中自然灾害、矿山地质环境、土地整治、水土污染、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森林草地湿地与生物多样性等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调查工作。
规范性引用文件
《DZ/T 0221-200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Z/T 0286-201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HJ 91.1-2019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l64-200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l64-200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D 2019-08 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1:50000)》、《DD 2008-01 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等等。
生态环境调查应从区域生态环境条件、重点区生态环境问题、典型地段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机理 三个层次开展,并注重工作的相互衔接。
生态环境调查应以资料收集为主,并注重资料的二次开发;根据生态环境特征和实际需要,充分应用遥感、无人机探测等现代技术,合理安排地面调查、钻探、物探等工作量的投入。
加强“大数据”平台应用,充分搜集和利用已有资料,在已有资料较丰富、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可采取补充调查、编测结合的方法开展工作。
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生态环境调查的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包括设计书编审、资料收集、遥感解译、现场调查、分析评价、报告编写与图件编制、成果提交等。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地表水环境调查:水功能区划、保护目标及各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主要水污染因子和特征污染因子、水环境控制单元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地表水控制断面位置及达标情况、主要水污染源分布和污染贡献率(包括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移动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废水及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等。
地下水环境调查: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含(隔)水层结构及分布特征、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地下水流场等;地下水利用现状,地下水水质达标情况,主要污染因子和特征污染因子等。
大气环境调查: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保护目标及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和特征污染因子、大气环境控制单元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主要大气污染源分布和污染贡献率(包括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等。
声环境调查:声环境功能区划、保护目标及各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等。
土壤环境调查:土壤主要理化特征,主要土壤污染因子和特征污染因子,土壤中污染物含量,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区及防控目标;河流沉积物质量达标情况。
土地利用资料
收集国土调查数据、卫星影像图、航测遥感图等,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城市、工矿用地的变迁、建设规模及其布局,农业用地现状及变化资料。
遥感解译
利用最新高清晰卫片对区域内生态环境本底进行解译,重点解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自然灾害、水土流失、石漠化、湿地萎缩、植被发育不良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及规模。
遥感数据源应选择项目开展期间最新的遥感数据,应采用空间分辨率优于2.5 m的遥感数据,制作1:50 000比例尺的遥感影像图。重点调查区可选择空间分辨率优于1 m的卫星遥感数据。
地形测绘
在拟设置工程措施部位应进行地形测绘,测绘比例尺1:500-1:1 000。
地形测图,可采用全站仪测图、GPS-RTK测图和平板测图、无人机航测等方法,也可采用各种方法的联合作业模式或其他作业模式。
计算机绘图所使用的绘图仪的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大比例尺成图精度的要求,地形图应经过内业检查、实地的全面对照及实测检查。
地形测绘具体要求参照GB 50026-2007执行。
生态监测 基本要求
生态环境调查监测按山水林田湖草动态监测技术规范执行。应充分利用现有生态监测台站资料,根据需要在典型地段布设简易动态监测站;监测时段为调查开始至工程施工开始结束;监测结果应作为判断工程设计合理性的重要依据。
地质灾害监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a)主要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地面位移、建筑物变形、孔隙水压力、地应力等;
b)地质灾害监测以自动化监测为主,人工监测为辅,可采用无人机、遥感、高精度GPS、全站仪(水准仪),钻孔深部应变仪及人工观测等进行。监测频率每周一次,汛期每天一次;
c)地质灾害监测应符合《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 0221-2006)、《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DZ/T 0287-2015)相关规定。
地形地貌景观监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a)监测内容包括:地形地貌破坏面积,森林植被破损程度、危岩治理体积、景观提升情况、植被绿化修复面积等,以掌握区内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治理恢复情况;
b)主要采用遥感影像、无人机、摄影摄像、高精度GPS等进行监测,结合人工现场观测;
c)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监测应符合《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DZ/T 0287-2015)、c)《水环境监测规范》。
土地整治与土壤环境监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a)监测土地整治区的面积、土体厚度、土壤含水率、肥力、酸碱度、重金属元素、有机污染物、水溶性盐、银化物、苯、酣等;
b)监测主要采用遥感、无人机进行监测以及人工取样检测,土壤环境检测采取人工取样送检分析;
c)地整治与土壤环境监测应符合《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及《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5-2012)相关规定。
湿地监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a)监测内容包括湿地面积、动植物种群及数量、水土质量等;
b)地面积采用遥感、无人机监测与人工实地调查相结合;监测频次,枯季丰季各一次,水土各取样进行分析;
c)湿地监测应符合《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试行)》(林湿发[2008]265号)的相关规定。
建设内容
原始资料数据库包括工作底图数据、野外数据、测试数据、实际材料图及收集背景资料文档等:
a)资料文档,包括收集到的各类资料数据,以及任务书、设计、质量检查、审查验收意见等管理文档;
b)工作底图数据,涉及卫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道路、水系、地名等地理要素,地形图等;
c)调查数据,涉及遥感、地面调查、剖面测量、物探等在野外采集的相关数据,应包括各类调查点、取样点、物探、钻探、动态监测等数据;
d)测试数据,包括各类测试数据及分析数据,在建立测试数据库的同时,应建立反映数据质量的元数据库,包括实验测试单位、测试设备与环境、数据质量等;
e)实际材料图、遥感解译图、生态环境剖面图、物探等专题图件。
成果数据库包括生态环境分区评价图、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图等成果图件,图件说明书、成果报告、综合性及专题研究报告、元数据等。
资料归档
资料归档应包括以下资料:
a)成果类:终审成果报告、专题报告、附图、附表、附件及评审意见书;
b)遥感解译类:遥感解译报告、解译图、遥感数据、航卫片、解译卡片等;
c)野外调查类:实测剖面图、各种野外调查点的记录簿及记录卡片、照片、摄像、调查小结;
d)地球物理勘探类:各类物探报告、附图、附件,野外记录簿、照片、仪器记录图纸及电子数据;
e)钻探类:钻探原始记录及成果;
f)样品试验测试类:岩、土、水化学分析成果及岩、土物理水理性质实验成果,各种采样记录与图件;
g)长期观测类:长期观测点的分布图、各类观测点的记录及动态曲线,收集的气象、水文等资料;
h)技术文件类:项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与成果审批意见书,野外质量评审文件等;
i)电子文件类:调查中形成的电磁介质载体的文件、图表、数据、图像等;
j)其他应归档的原始资料按行业标准与要求进行。
河南市监局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调查技术规范》公开征求意见
时间:2020-09-02 15:20 浏览: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