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访谈
院士​张建伟如何理解工业互联网
时间:2019-04-02 10:24  浏览:319
         2019年3月31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数字中国联合会主办的“2019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记者作为支持媒体受邀参加。

 

在下午的“工业互联网与强国未来”的分论坛上,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研祥智能科技股份董事长陈志列、三一集团董事梁在中、富士康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紫光集团联席总裁于英涛、腾讯副总裁邱跃鹏、金蝶国际软件集团创始人徐少春探讨了工业互联网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等话题。
 

工业互联网需要通才,高校面临教育新挑战

 

自《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开展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和试点示范,支持建设43个平台创新发展项目以及40个平台应用试点示范。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山东、广东等20余个地方出台了发展工业互联网配套措施,旨在打造本地化标杆示范平台。

 

张建伟在论坛上表示,工业互联网是需要长期投入的领域。从人才角度来看,国家可以做一些引领性的政策。“为什么现在工业互联网变成全球策略,但是发展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局限?这是一个需要通才教育的领域,尤其对新工科的教育变得非常迫切和重要。要培养既懂IT,又懂工业,又懂制造的人才,这对高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如今,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建设,但是针对信息孤岛、数据上云所带来的隐私性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会后,记者带着相关问题专访了张建伟,以下为部分采访记录,经记者整理发布:
 

记者:您是如何理解工业互联网的?

 

张建伟:工业互联网不只是万物互联最底层的技术,它是整个工业4.0的使能技术,包括了通讯和人工智能等这几部分。工业互联网相当于德国工业4.0的一个大概念。这里头除了硬件的连接、通讯、云这几部分的基础之外,还要考虑怎么让这个网有智能、有感知,最后形成一个真正的工业的操作系统,这才是真正智能领域的核心。

 

记者:工业互联网在您的研究范围内吗?

 

张建伟:是的。人工智能和ICT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我们着重做的一块是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认知计算。

 

第一部分是在分布式的感知网络的情况下,存在各种各样模块的数据,有的数据有噪声,有的数据有延迟,怎么把这些数据有效地整合成一个有意识的表达,使得这个系统变成智能的系统,多模态数据的整合和校准,这是我们现在做的核心算法。

 

第二部分是如何在工业互联网的情况下做成工业情况下的操作系统,把它关键的功能做成模块,让它可以调用。这里面我们着重做一些开源的,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下的核心大脑部分,包括智能感知、智能规划等。

 

在硬件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边缘计算的嵌入式的信号处理的系统。

 

记者:目前很多大型的企业都在搭建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但是等他们搭建好了以后,各个平台之间又存在一个数据不流通的问题。那您觉得到那个阶段的时候,这个数据孤岛的问题又怎么去解决?

 

张建伟:怎样避免数据孤岛?怎么让他们把这个数据进行串通共享?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又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我们要考虑如何把数据进行脱密,如何通过共享让参与到里面的企业获利。这需要通过国家、产业、协会和企业的密切参加,大家一起把这几个层面的问题解决好。

 

记者:其实企业把自己的数据上传到云台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特别是一些参与到军方的保密性项目。那么像这种数据风险的问题又如何去解决?

 

张建伟:我觉得,数据的交易和使用的办法在以后会越来越细。通过对数据的脱密,通过一些数据的交易,通过一些专业公司进行数据的整理收集,我想这个问题会解决的越来越好。

 

记者:随着5G浪潮的来临,您觉得5G给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好处?

 

张建伟:IOT实际上是工业互联网的中最核心的技术,5G又给IOT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的核心技术。有了5G以后,使得低功耗、高宽带变得可能,这是我们非常值得期待的一件事情。

 

张建伟,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德国汉堡大学信息学科学系教授、多模态技术研究所所长。

 

张建伟教授于1986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士优异毕业,1989年获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人工智能)学位,1994年获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机器人)学位。在德国从事及领导智能感知学习和规划、多传感信息融合、智能机器人、多模态人机交互的研究与开发。

 

张建伟教授曾发表三百余篇论文专著,多次获得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拥有四十余项发明专利,担任多个国际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控制会议的大会主席、国际数家企业顾问、国务院侨办及中国侨联专家海外咨询委员、德国清华校友会会长、德中企业家联合会会长。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