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发布,能否给冷藏车带来新的东风?
时间:2021-12-25 14:12  浏览:286
  12月14日消息,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规划》作了哪些部署,提出了哪些具体举措?该规划的发布,能否给冷藏车带来新的东风?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解读
  
  《规划》是我国冷链物流领域第一份五年规划,一共11章、43条,针对性设置了12个专栏,系统提出了21项工程。根据《规划》,我国将打造“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3”指的是高效衔接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2”指的是服务国内产销、国际进出口的两大冷链物流系统;“1”指的是国内国际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
  
  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江波说,我国还将建设“四横四纵”8条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四横”指北部、鲁陕藏、长江、南部四大通道,“四纵”指西部、二广、京鄂闽、东部沿海四大通道,通过“四横四纵”串接农产品主产区和19个城市群,形成内外联通的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
  
  为解决我国农产品生产、消费相对分散与冷链物流规模化发展之间的矛盾,《规划》创新性地提出建设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其中,在产地,建设一批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推广“移动冷库+集配中心(物流园区)”等新模式,提高产地冷链设施利用效率和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水平。在城市,建设一批销地冷链集配中心,集成整合流通加工、区域分拨、城市配送等功能,密切与存量冷链设施业务联系,引导存量冷链设施资源集中,优化城市冷链设施布局。通过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建设,形成“分散”到“集中”再到“分散”的冷链物流组织模式,有效扩大冷链物流服务网络覆盖面。
  
  《规划》还提出,到2025年,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实际上早在去年,国家发改委就组织开展了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并形成了首批17个基地名单。张江波在发布会上透露,目前,这17个基地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并已经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支持。接下来,国家发改委还将抓紧开展“十四五”时期第一批基地申报评审工作。
  
  张江波说:“我们研究制定了‘十四五’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选择100个左右城市作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开展基地建设。《方案》近期将印发实施,我们将据此抓紧开展‘十四五’时期第一批基地申报评审工作。”运输是冷链物流的重要环节。去年,我国新增冷藏车7.2万辆,增幅达33.5%,创近年来新高。铁路冷藏车厢、航空冷藏中转箱、冷藏集装箱和保温箱等运输设备也不断发展,有效满足多样化冷链运输需求。《规划》进一步提出,“十四五”要“提高冷链运输服务质量”。
  
  “引导冷链物流企业加强与果蔬、水产、肉类等生产加工企业的联盟合作,发展公路冷链专线、‘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模式。积极发展国际冷链直航快线、冷链国际班列、国际生鲜包机等业务,提高国际冷链运输服务水平。”张大为说。
  
  未来冷链需求总量仍将快速增长
  
  受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以及利好政策的多重驱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速。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26467元,增长到2019年的42358.8元,6年间年复合增长率为8.15%。
 
  

另一方面,中国的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49.9%,增长到2019年的60.6%,城镇化率每年增长约1%,预计到203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70%。
  
  随着消费群体基数增大和居民消费能力的逐渐提高,生鲜产品的消费数量增多和品质、质量安全要求逐渐提高,各类生鲜产品的产量也持续增加,并对比欧美发达国家生鲜产品的高冷链流通率,我国生鲜产品的冷链流通率仍处在较低的水平阶段。
  
  但自2016年新零售模式兴起后,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线上和线下的融合,电商、快递和大型商超巨头纷纷在冷链物流行业布局。
  
  以上消费水平、品质要求等驱动因素以及疫情带来禁止活禽交易,集中屠宰的冷链物流鼓励政策,多重因素助力冷链物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新零售模式则带动冷链物流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预计到2025年,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和冷链物流总收入将分别达到5亿吨和5800亿元。
  
  冷链车仍是冷链运输的主力军
  
  回顾全程冷链物流的过程,冷链运输环节众多,火车、航空和船运的冷链运输,只占整个冷链运输量很小的一部分,生鲜产品的冷链运输过程离不开冷链车辆。
  
  按其车型分类,使用的车型种类较多,但以中重卡、轻卡和轻客三种车型为主,按其上装类型,可分为冷藏车、保温车和低温液体运输车等,以冷藏车为主。
  
  2019年冷链车实现销量42926辆,同比增长21.3%,其中中重卡、轻卡和轻客销量分别为12655辆、27995辆和2276辆,同比增长29%、24%和-26%,并且在2017到2019年连续三年冷链车销量保持20%以上的增长。
  
  今年上半年得益于疫情以来冷链物流的旺盛需求,冷链车销量同期累计增长30%。以冷链车8年的使用周期估算,目前冷链车保有量约为18万辆左右,其中中重卡、轻卡和轻客的保有量分别约为5万辆、11万辆和2万辆,每年的销量比例大致为2:4:1。
 
  

市场急剧扩张 技术不断进步
  
  正因如此,最近几年来我国冷藏车市场正在急剧扩张。2019年,全国冷藏车销量达到了4.8万台,同比增长18%。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上半年,该销量已经达到了2.8万台——这还是在疫情影响之下的成绩。要知道,在2015年我国冷藏车销量才只有2万台,这样的增速在商用车行业着实惊人。
  
  产量上升的同时,我国的冷藏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此前国内冷藏车产品大多采用的是“三明治板结构”的干式粘接工艺,但近年来,国内冷藏车企业在湿式粘接工艺、发泡工艺上都有了不错的进展。
  
  例如山东中集在90年代就引进了考格尔的湿法粘接工艺,其相比于干式粘接法来说强度更大,自重更轻,保温效果更好,在欧洲应用得非常普遍。也正因如此,如今山东中集的冷藏车市场销量能够占到全国销量的十分之一左右,这也充分说明国内用户对高品质冷藏车的需求量很大。
  
  从“小散乱”到集约化 政策需进一步完善
  
  但不得不说,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冷藏车行业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按照相关要求,冷藏车从A-F有着不同的分级标准,但实际上,目前行业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证方法,基本上都是“企业打上什么字母,就是什么等级”。
  
  正因如此,冷藏车改装的门槛其实也很低——只要通过关系拿到当地的相关的营业执照,不需要再工信部进行备案,就可以直接利用主机厂的公告进行生产改装。其生产出的产品能否达到相关标准无从得知。
  
  据了解,最近几年,尤其是2018年以后,小规模无资质的冷藏车改装企业数量急剧扩大,这也和市场的现状有着很大的关系——事实上近年来冷藏车市场扩大,很大程度上都依赖着散户的进入。由于成本的限制,许多人都会选择价格更低的产品,这就为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适宜的市场环境。
  
  但小企业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在保温效果上有时会大打折扣,最终导致货物损坏。而冷藏车运输的货物价值都不低,一般人很难承受这样高额的赔偿,因此也发生过许多悲惨的故事。
  
  有业内人士担心,按照目前原始的粗犷性模式发展下去,未来冷藏车行业“小、散、乱”的格局将会越来越严重。小企业依靠着低廉的价格、超高的利润不断地蚕食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苗头会越来越严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如今国家相关部门也正在制定相关的法规标准,来提高冷藏车企业的准入门槛,但目前其进度依然很缓慢。许多人对此也表示无奈:“我们从来都是出了问题才会想办法处理,很少能够前瞻性地提前布局”。为了避免自己的市场被吞噬,大企业如今也应该抓紧时间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通过技术升级来构筑属于自己的竞争壁垒。
  
  本文来源:央广网,开卡车的兄弟,卡车之家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