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由世宏伟业(厦门)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2021中国国际食品检测与质量安全学术大会暨食品安全拉曼光谱技术研讨会”(CFSR2021)在厦门翔鹭国际大酒店落下帷幕。3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就行业热点、前沿技术、核心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其中,在标准物质分析分论坛中,各位专家纷纷进行学术探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庆合以《食品检测标准物质研究进展与趋势》为题目,从食品分析、国内外标准物质研制现状、研制技术挑战以及问题和展望四个方面汇报。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庆合
报告伊始,张庆合直言检验是食品安全和食品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据他统计,近年来我国政府年抽检监测食品样品约400多万批次,包括33个大类,137个品种、218个细类,食品检测市场50%费用是政府监管费。如今,随着技术迅猛发展,多项标准随之提升。GB 2760 - GB 2763限量标准指标加速完善与更新,食品检验标准强制,快速检验、高通量检验等新技术广泛应用,食品检验监管行业深向纵横,长足发展,行业局势大好。
接着,张庆合从国内外两个层面分析标准物质研究现状。张庆合认为,要得到可靠的、具有国际可接受性的测量结果,国家计量院需为认可实验室提供计量溯源保证,以实现认可实验室出具的测量结果溯源。
随后,张庆合列举了欧美、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标准计量院,分析其近几十年来的重点研究项目。张庆合指出发达国家计量院始终重视食品安全,涵盖食品基体广泛,着重构建核心测量能力,重视研究的系统性和代表性,在法规制定监管,资质评审、标准制定方面也较为严格。
回溯历史,张庆合提到我国十三五重的重点专项项目,从2016年“N01专项”开始到“2019年食品安全”项目,国家对标准物质检测愈加重视。
未来,机遇与挑战并行。张庆合点明目前食品基体标准物质研制一大挑战是其方案设计与标准物质的适应性。其次便是制备工艺与程序、制备过程有效性监控、均匀性、稳定性。难点问题是标准物质定值方法建立与溯源性,溯源校准用纯度和溶液标准物质缺乏,校准用标准物质缺乏,限制了基体标物的研制,尤其是多组分测量标准物质,国内的纯度标准物质和原料的制备、纯化、定值,重视和投入严重不足等挑战。对此,张庆合认为要迎难而上,把握好标准物质定值方法建立与溯源性,保障定值模式、方法确认、协作研究、质量控制、不确定度稳定不易变
报告尾声,张庆合展望行业未来。他表示食品科研、产业、监管对标准物质巨大需求,这就意味着研制成本提高作为量值溯源和质量控制的载体,需要高水平队伍、设备、条件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避免检验结果前后不一所引发的信任危机,保持准确性、创新性和高水平,促进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