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惠州市标准化协会提出制定《食品中毒黄素和米酵菌酸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团体标准
时间:2021-03-15 11:22  浏览:251
  食物中毒即食用了被细菌、病毒、有毒物质污染的食物,从而引起的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器官衰竭等现象。在我国,食物中毒的案例每年都有,许多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食物中毒,较为常见的就是食用野生菌中毒、食用农残超标蔬菜中毒和食用变质产品中毒。
  
  米酵菌酸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一种毒素,由椰毒假单细胞菌产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是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在食物中,米酵菌酸常见于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如糯米面汤圆、吊浆粑、米面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等,此外变质的木耳和银耳也容易被米酵菌酸污染。
  
  米酵菌酸中毒后,毒性主要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脑、肾等主要实质性脏器,因此,中毒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伤,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严重的会惊厥、抽搐、休克乃至死亡等。可怕的是,米酵菌酸致死率极高,毒素的耐热性又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且目前并没有针对米酵菌酸的特效药。
  
  毒黄素也是一种由椰毒假单胞产生的致命毒素,同样常见于酵米面、变质银耳等食物中。
  
  为提高我国食品检测能力,完善我国食品检测标准,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维护人民生命健康,惠州市标准化协会提出制定《食品中毒黄素和米酵菌酸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团体标准。该标准由惠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广东省惠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广东省惠州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惠州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广东三方检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起草,目前已完成征求意见稿。
  
  该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毒黄素和米酵菌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适用于食品中毒黄素和米酵菌酸的测定。标准规定,毒黄素的检出限为 0.1μg/mL,定量限为 0.3μg/mL;米酵菌酸的检出限为 0.1μg/mL,定量限为 0.3μg/mL。
  
  利用该标准测定食物中的毒黄素和米酵菌酸是,需要用到高效液相色谱仪、天平、离心机、氮吹仪、涡旋混合器、超声波振荡器、微孔有机过滤膜、恒温水浴锅以及毒黄素标准物质、米酵菌酸标准物资。
  
  为保证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适用性,有关单位及专家可审慎验证,为该标准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食品中毒黄素和米酵菌酸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