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科技部年度工作部署,经厅党组会议研究,制定《安徽省科学技术厅2021年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根据各自职能,认真抓好推进落实。
中共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党组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2021年2月8日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2021年工作要点
2021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科技部工作部署,特制定2021年工作要点如下。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以及全省“两会”部署,把握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四个面向”,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安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为主线,以打造“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升级版为重点,着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着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着力培育更多创新主体,着力创新科技体制机制,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二、主要目标
全省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4%,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00项左右,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左右、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0000家,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较上年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分别较上年增长10%以上,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 国 第 一方阵。
三、重点任务
(一)突出政治建设,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
1. 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科技工作的根本遵循,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部署。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科技大讲堂制度,开展厅系统党务干部、意识形态工作培训。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网络舆情监管,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认真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
2.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深化运用“三查三问”,持续转职能、转作风,坚持严管厚爱并重,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巡视等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巩固和扩大省委巡视、省领导党内政治监督谈话等反馈意见整改成果。改进工作作风,倡导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3. 推进政治机关建设。强化政治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定期开展“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开展“双争一创”行动,建设模范机关,推行“主办+承办”方式开展专题学习,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深做实基层党建“领航计划”,建强基层党组织,持续提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高标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召开厅第七次党员代表大会,配齐配强机关党委和机关纪委班子。加强厅系统干部队伍综合研判规划,分层次、分批次组织开展好干部选拔任用和职级晋升工作,统筹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基层锻炼。认真做好干部教育培训、考核奖惩、监督管理以及离退休干部服务保障等工作。积极做好工会、共青团、妇女等工作,持续巩固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
4. 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紧盯“关键少数”,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认真开展科技项目与资金监管突出问题排查和专项治理,堵塞漏洞、强化监督,推动科技项目申报、评审、立项、验收等流程再造、程序优化,营造公平公正的科技创新环境和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坚持“严”的主基调,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深化运用“四种形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违纪问题。全力支持配合驻厅纪检监察组依法依纪开展监督,建立并动态更新科级干部廉政档案。
(二)抓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新阶段科技创新发展
5. 加强新阶段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布局。积极参与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意见》,系统布局建设安徽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对标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高质量完成安徽省中长期和“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编制发布工作。加强与长三角共同体建设规划等有机衔接,健全规划实施组织保障机制,推进科技创新规划、任务一体化实施。强化区域创新能力跟踪研究,统筹推进短板指标提升。
6. 优化科技创新政策供给和资源配置。修订完善《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围绕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和“十四五”规划实施,聚焦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环节,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和资源配置,理顺政策实施职责,提升政策实施绩效。完善六大类科技计划功能定位和支持方式,构建省市县联动支持科技创新的格局。加强部门预决算管理,全面提升预算资金下达、细化拨付工作进度,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发挥科技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科技统计工作,持续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
7. 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法治保障。协助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出台《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促进条例》,抓好《条例》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贯彻国家《科技进步法》,推动《安徽省科技进步条例》修订工作,抓好《科技进步法》部署各项任务落实。修订《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完善相关配套文件。强化科技治理领域依法行政,加强对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等的法制审查,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
(三)强化原始创新,推进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建设
8. 实施国家实验室建设专项推进行动。高质量建设国家实验室,健全服务保障机制,支持国家实验室创新管理体制和科研组织机制,完善统筹协调、监督检查与跟踪问责机制。
9. 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基地。支持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合肥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支持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未来技术、环境等研究院组建运行。支持合肥市建设滨湖科学城,重点打造“量子中心”,建设“科大硅谷”。推进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在智慧农业、公共安全、新材料等领域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强省市联动,稳定运行、适度扩容发展省“一室一中心”。扩大、优化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布局。加强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强化科学数据资源汇集管理服务。
10. 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贯彻落实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研究制定我省实施方案。依托合肥科学岛、“双一流”建设高校等,加强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建设,强化基础科学研究。支持中科大安徽应用数学中心争创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创建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组织实施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及联合基金。引导设区的市、企业、金融机构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探索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基础研究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坚持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11.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和领域科技需求,科学编制“十四五”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领域、优先主题等。组织实施新一轮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聚焦量子信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先进结构材料、生物种业、智慧农业、生物医药、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加速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和共性基础技术难题。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综合采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公开竞争等资助方式,强化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积极支持我省科研单位申报承担实施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
12. 加强公共卫生发展科技支撑。健全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加大研发支持力度,筛选一批针对疫情防控的检测技术、仪器设备、检测试剂、治疗药品等科技成果,推进转化应用到防疫一线。加强重大疾病领域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优化布局,积极推进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等有条件的单位争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或分中心。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领域的优势特色,开展中医药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加强生物安全监管,支持开展生物安全、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13. 推进农业和社会领域科技创新。加大耕地品质提升、农机装备、现代食品等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力度。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安徽农业大学、界首市等单位参与科技部“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五年行动计划,新备案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0家。组织实施乡村振兴科技专项,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定点帮扶埇桥区、“双包”村和涡阳县赵屯村民族帮扶工作。聚焦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生物医药等科技需求,加快社会发展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五)加速成果转化,培育更多的创新发展主体
14. 加快构建安徽科技大市场。研究提出加快推进安徽科技大市场建设若干举措,加快打造以安徽创新馆为龙头、链接全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经理人,汇聚高校、科研院所重大科技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科技大市场。办好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组织开展常态化科技成果路演展示对接活动。深化大院大所合作,支持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在我省设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安徽省微尺度生物基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
15.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效能。实施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聚焦技术作价投资、转让、许可3种转化方式,以企业为实施主体,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在皖转化产业化。开展与国家重大专项合作,建立“沿途下蛋”机制,积极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在皖转化产业化。坚持“强对接、弱展示”,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建立投资机构对接通道。大力培养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第三方服务。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创业全链条孵化体系,新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0家左右。扩大技术转化小试和中试基地布局,新培育新型研发机构20家左右。
16. 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共同承担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落实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政策,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行动,开展“三比一增”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深入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组织举办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智能制造创新论坛”。
17. 推进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深化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加快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运行,加大母基金投资和子基金运营力度,力争全年完成募资5亿元、投资3亿元,母基金直投项目10个以上。支持省科技融资担保机构发展,全年完成科技型企业担保放款20亿元左右。加强与银行金融机构合作,拓展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
(六)创新体制机制,着力优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
18. 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加大新时代“江淮英才计划”等落实力度,新引进和扶持提升一批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支持建设一批引才引智平台和院士工作站,围绕“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等,靶向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理流程,提高来华工作便利度。完善外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做好中国政府“友谊奖”推荐以及第十五届“安徽省黄山友谊奖”表彰工作。因时制宜开展出国(境)培训工作。持续做好在皖外国专家新冠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工作。开展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认定工作,组织举办2021年安徽省科技活动周。
19. 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探索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深入推进“三评”改革,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协调推进新当选院士奖励和院士后备人才培养等支持政策落实,持续开展降低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成本奖励。推进落实科技专员制度,引导和激励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创新工作。持续开展“四唯”清理行动,坚决破除“唯论文”“SCI至上”不良倾向。
20. 深化实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持续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试点推行科研管理“绿色通道”、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财务报销责任告知和信用承诺制,引导科技人员专心致志、潜心科研。完善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提升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科技创新政策研究与落实,继续开展省属高校、科研院所政策落实调研行动,举办科技创新政策培训,指导督促落实好相关政策。
21. 强化科研诚信和科技监督管理。加强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深化科技计划全流程诚信管理,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科技创新环境氛围。加强科技监督制度机制建设,制定出台科研诚信、科技监督主体责任、绩效评价等相关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持续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强化绩效评价、内部审计统筹实施,综合运用随机抽查、重点检查、信用核查等方式提升监督实效。积极推进科技监督和诚信信息系统化建设,持续做好“互联网+监管”工作。
(七)促进开放融合,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22. 加快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细化落实《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推深做实任务清单,建立任务通报制度,高水平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支持合肥市、芜湖市、宣城市参与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参与编制实施2021-2023年长三角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组织实施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专项。推进合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开展科技资源共享。举办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等重大活动。支持“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建设。
23. 提升合芜蚌自创区和高新区发展能级。支持合芜蚌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支持合芜蚌等国家高新区整合或托管区位相邻、产业互补的各类开发园区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模式,与全省各类产业园区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对口合作,引领服务全省科技创新。出台促进全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持续跟进国家批复安庆、滁州国家高新区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园区争创省级高新区。面向合芜蚌自创区、国家高新区和创新型城市(县市),组织实施“百城百园”行动,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快速落地转化。
24. 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协调发展。支持合肥市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争创国 家 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修订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0家以上。制定出台省级创新型县(市)工作指引,争创国 家 级创新型县(市)1家、省级创新型县(市)10家。加强科技支撑引领皖北地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区域创新协调发展。组织实施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支持地方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25. 深化科技对外开放合作。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支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探索产出一批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构建安徽省的国际科技合作全球网络,与境外研发机构新建一批合作渠道,扩大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朋友圈”。支持省内有实力的研究机构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深度合作,开展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合作对接活动,加强与港澳台科技合作。继续推进科技援藏援疆援青。做好新形势下科技外事工作,规范因公临时出国(境)团组管理。
(八)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科技治理能力和效能
26.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纵深推进科技“放管服”改革,抓好科技行政审批集中服务和“一网通办”等工作,加大市县科技窗口工作指导,优化科技政务服务环境。严格落实重点事项督办清单、领导批示台账管理、重点工作月度调度等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各项工作高效落实。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规范督查考核检查等工作,严控发文、办会数量。扎实做好国防科技动员、拥军优属、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等工作。推进平安安徽建设,常态化做好厅系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统筹做好安全生产、信访维稳、机要保密、档案管理、门户网站、政务公开等工作。强化科技宣传,组织开展“网聚美好安徽·聚焦科技创新”等系列主题活动。
27. 加快直属单位改革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直属单位优化调整,指导相关单位建立完善高效协调运转工作机制,健全内部管理规章制度,逐步推进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加快推进四里河置换搬迁、部分直属单位改制工作。支持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加快新桥校区建设,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推进中试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科技情报所谋划启动江淮大数据科技分平台建设,对外交流中心建设安徽省“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推动各直属单位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