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仪是当今医院在病人护理和成本管理方面的一种富有成效的方法,它的运用使得一部分原来由中心实验室承担的检测项目转移到需要的临床科室、病人床边进行。对于血气分析技术,POCT更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由于检测参数的特殊性,血气分析要求样本在采出的最短时间内得到测定,以保证获得的数据有高的可信度,从而帮助临床医生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并进而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
近期,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主导起草的《多功能血气分析仪校准规范》通过审定。《多功能血气分析仪校准规范》的制定与实施,为血气分析仪的过程监管提供了准确的量值溯源,同时也提高了血气分析仪注册检验、生产质检和临床应用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这对促进血气分析仪产品的标准化和质检技术升级具有较大意义。
血气分析仪是指利用电极在较短时间内对动脉中的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氧分压(PO2)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的仪器。自动定标、自动进样、自动检测及故障自诊断等功能,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
工作原理:在管路系统的负压抽吸作用下,样品血液被吸入毛细管中, 与毛细管壁上的pH 参比电极、pH 、PO2 、PCO2四只电极接触, 电极将测量所得的各项参数转换为各自的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经放大、模数转换后送达仪器的微机, 经运算处理后显示并打印出测量结果(见图), 从而完成整个检测过程。
50年代末-60年代 这一时期血气分析仪发展和应用起步不久,一起处于手动时代,结构笨重(100kg),所需样品量大(约为2ml),可测定值较少,有PH、PCO2、PO2。
70年代-80年代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导致血气分析仪进入全自动时代,由于采用了集成电路,仪器结构得到重要改进,重量降至30kg左右。
传感器探头小型化使得所需样品量降至几百—几十微升,工作菜单日趋简单,操作可在提示下进行,可测量和计算的参数也不断增多。各公司生产的仪器均实现了自动定标、自动进样、自动清洗、自动检测仪器故障和电极状态,并自动报警,电极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不断提高,仪器的预热和测量时间也逐步缩短。
90年代-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渗透到血气分析领域,先进的界面帮助模式、图标模式使操作更为直观,许多厂家把血气和电解质等分析结合在一起,生产出了血气电解质分析仪。
软件和硬件的进步使现代血气分析仪具有超级的数据处理、维护、贮存和专家诊断功能。为满足日益增长的POCT需要,血气分析仪正朝着便携式、免维护、易操作的方向发展。
仪器结构:主要由电极系统、管路系统和电路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1、电极系统:电极测量系统包括pH 测量电极、PCO2测量电极、PO2测量电极。
(1)pH 测量电极是一种玻璃电极, 由Ag -AgCl 电极和适量缓冲溶液组成, 主要利用膜电位测定溶液中H浓度, 参比电极为甘汞电极, 其作用是为pH 电极提供参照电势。
(2)PCO2测量电极主要结构是气敏电极, 关键在于电极顶端的CO2分子单透性渗透膜, 通过测定pH 的变化值, 再通过对数变换得到PCO2数值。
(3)PO2测量电极是基于电解氧的原理, 由Pt -Ag 电极构成, 在气体渗透膜选择作用下, 外施加一定电压, 血液内O2 在Pt 阴极处被还原, 同时形成一稳定的电解电流, 通过测定该电流变化从而测定血样中的PO2。
2、管路系统:是为完成自动定标、自动测量、自动冲洗等功能而设置的关键部分。
3、电路系统主要是针对仪器测量信号的放大和模数转换, 显示和打印结果。近年来血气分析仪的发展多体现在电路系统的升级, 在电脑程序的执行下完成自动化分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