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将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时间:2020-07-25 10:10  浏览:458
  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报销,医疗机器人有什么利好吗?7月22日报道,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提出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前提下,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制定公布全国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审批标准,加快创新型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并推进临床应用。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包括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

       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中,互联网医疗已经相当成熟。相比之下,我国互联网医疗起步较晚,直到2018年7月,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一系列规范,我国的互联网医疗才开始步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中国许多医院和互联网健康平台纷纷推出在线医疗服务,促进了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


 
       其实,不仅是互联网,医疗也正在与其他行业结合,形成真正的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医疗体系。目前风头大热的医疗机器人,也是其中之一。

       目前的医疗机器人主要有以下分类,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Biorobots、远程呈现机器人、药房自动化、伴侣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等。

       最近的新闻中,手术机器人热度居高不下。手术机器人,属于医疗机器人的塔尖部分,难度高,风险大,开发周期长。1985年,第一台用于医疗手术的机器人诞生;2000年,FDA批准了达芬奇(DaVinci,Intuitive Surgical直觉外科))机器人手术系统,成为医疗机器人里程碑事件。


 
       康复机器人同样也备受关注,它的第一次商业化应用是1987年,里程碑事件是2013年cyberdyne HAL的外骨骼机器人获得安全证书,是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一种低价的康复机器人系统,已经有上百名重度残障人士依靠康复机器人重新自理生活。

       医疗行业的投资人数相对较少,毕竟医疗领域比较传统、保守,法律法规有严格的限制,大规模市场化也并不现实。而医疗机器人发展主要依靠技术,技术的更新换代快,但应用上又需要很长的周期。

       当然,大量的需求让高科技医疗成为行家必争之地,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是目前严峻的趋势,有限的医疗资源造成拥挤和分配不均,看病治病压力大;另一方面,医患矛盾频发,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如果有一个第三方,或许可以减少矛盾的产生。最后,当人们对健康愈发关注,医疗、体检等需求就会上升。尤其是新冠肺炎期间对医疗机器人需求的提升,让这一行业的投资迎来了小高峰。


 
       从财务角度来看,Intuitive Surgical 在2000年于纳斯达克上市,股价涨幅达9445%,年复合增长约26%。天智航的上市也激励着很多国内医疗机器人方向的投资者、创业者,这也是今天国内医疗机器人兴起繁荣的原因之一。

       但是,火热的投资市场并不意味着稳赢的结局,投资本身就是高风险,所以还需擦亮眼睛,慎重行事。

       首先,医疗机器人的技术往往产生于研究院,在一定意义上说,研究早于市场需求爆发,所以在落地最初往往得不到充分的验证,不可知性很高。而且,真正得到市场青睐和推广需要非常长的周期,远多于其他行业,这些时间完全不受投资者把控,成败更是难以判断。

       其次,机器人的开发周期长,落地周期更长,也就意味着是一个无限消耗资金并且不知何时到头的领域。每一轮投资都是一场博弈,如果不能承担风险,就没有博弈的必要。

       另外,医疗机器人并没有一个足够完整的产业链和行业生态,传统的机器人的价格战也并不适用于关乎生命的医疗健康领域,因此,医疗机器人是否能够抵御市场的考验,还要看上市之后的市场表现,这又为投资者的选择蒙上了一层阴影。

       最后,医疗机器人毕竟也与科技行业密不可分,因此,无法做出超前的判断,就像从前的p2p行业,短暂的风光无限之后便失去光彩,反倒引得一众唏嘘。所以医疗行业的投资者远不像其他行业,能够进行准确的预判,或者说,能够超前的只有少数人中的极少数。其他人可能只是韭菜一般,割掉一茬又一茬。

       不管怎么说,医疗机器人一定是充满希望和未来的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医疗机器人领域,究竟谁能拔得头筹,不得而知,唯一不变的是冷静地思考和潜心地探索,投资者也一样需要冷静的思考,未来在何方,大概就在脚下。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