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国内多个行业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的打击,首当其冲的是餐饮业。为了避免人员流动,有效抗击肺炎疫情,我国政府采取了号召全国人民居家隔离、延长春节假期等防控措施。这期间,国内各种群体性聚餐全部取消,甚至不准店家开门售卖堂食,导致绝大多数的餐饮店都惨淡经营,面临着倒闭的危机。
与此同时,原先倍受健康争议的“自热食品”却突然销量大增,似乎迎来了产业发展的春天。据淘宝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20日至2月2日期间,自热食品销量排名第二、成为仅次于螺蛳粉的产品,自热米饭销量同比增长高达257.09%。的确,与方便面等其它种类产品相比,自热食品种类多、营养价值高、食用便捷,又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这些特性足以让其成为疫情之下的热销产品之一。
自热食品是指不依赖电、火等加热方式,而利用其自带的加热包加热的包装食品。早在2016年,自热食品就已经进入了市场,但一直没有引起关注。直到自热火锅出现之后,自热食品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2017年开始,自热食品企业注册量和产品销量不断上升,线上线下的商家纷纷加入了自热食品市场,使其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再加上今年春节疫情的影响,复工后就餐困难,自热食品成了年轻上班族的首选“囤货对象”。
但在广受消费者欢迎的同时,自热食品的安全性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在近日广州日报发起一项关于自热食品使用情况的调查中,“塑化剂超标”问题成为消费者对自热食品最关注和担心的一个方面。
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一类化工产品添加剂,其可以改善高分子材料的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因此被广泛使用于塑料制品、混凝土、水泥、化妆品以及清洗剂等材料的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塑化剂可起到乳化、增稠等作用,所以常被非法用于果汁果酱、运动饮料、酒和调味品等食品饮料中。自热食品的应用场景有限、渠道小,而且通过化学反应加热,安全性也无法保障,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一些食品产品方面的常规检测。
目前针对塑化剂的检测,主要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荧光PCR检测方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样品适用范围广,可同时定性定量分析多种复杂成分,但对于含有水的液体样品不能直接进样处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温度温和、操作简单、全程自动化处理,此方法定量准确、重现性好,能同时测定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荧光PCR检测方法通常应用于水样中塑化剂的检测,其检测准确度高、抗干扰性强、适用于检测大批量环境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
除此之外,在自热食品的加热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温度过高,也比较容易发生烫伤等现象。而如果是含氧化钙和铝粉的加热包,反应后产生的氢气遇到静电火花还容易发生爆炸。因此,在加热自热食品前,要提前阅读使用注意事项,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塑化剂不止会引起胃肠道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麻痹、血压降低等,还可能产生肝脏毒性、肺毒性、心脏毒性。但一些不良商家往往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食品外观品质而在食品中非法添加塑化剂,不过好在各类科学仪器能有效检测食品中的塑化剂。相信随着各类仪器的物尽其用,广大人民群众能吃的放心、吃的安心。
自热食品在疫情期间销量大增,化学仪器来检测安全性
时间:2020-03-18 10:48 浏览: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