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再传捷报,福清核电5号机组外穹顶封顶混凝土浇筑完成,至此华龙一号全球首堆高度达到73.98米,成为福清核电现场“新地标”。这为该机组热试、装料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后续华龙一号机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拥有双层安全壳。外层安全壳分为筒体结构和穹顶结构两部分,外穹顶结构承接筒体结构标准段,厚度1.8米,整体为准球形结构。结构跨度大,钢筋密集,混凝土强度高,且没有钢衬里作为模板支撑,其结构模板只能依靠在双壳间搭设满堂脚手架提供支撑,施工难度大,对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发背景:
(1)中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国外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全面实现了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和自主运营,并跨入了“自主创造”的新阶段,具备了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的条件。
(2)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国际社会、中国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核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3)核电“走出去”在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中国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变,一个重要标志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并实现“走出去”。中国政府对核电“走出去”高度重视,在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都提到要把核电和高铁作为重要出口项目,加以推动落实。
针对外穹顶施工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华龙示范工程建设各单位高度重视、通力协作,先后组织了施工先决条件检查、安全、质量专项检查及多次现场综合隐蔽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方案并整改完善,成功克服了工期短、工程量大、承重架搭设安全风险高及多雨高温天气等诸多困难,共同促进了“华龙一号”外穹顶封顶混凝土浇筑完成。
“华龙一号”是由中国两大核电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核、CNNC)和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CGN)在我国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以及我国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
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打品牌,在设计创新方面,“华龙一号”提出“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采用177个燃料组件的反应堆堆芯、多重冗余的安全系统、单堆布置、双层安全壳,全面平衡贯彻了“纵深防御”的设计原则,设置了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其安全指标和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
华龙一号凝聚了中国核电建设者的智慧和心血,实现了先进性和成熟性的统一、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能动与非能动的结合,具备国际竞争比较优势,有望短时间内填补中国国内技术空白,具备参与国际竞标条件。
为满足我国核电“走出去”战略和自身发展需要,2013年4月25日,中国国家能源局主持召开了自主创新三代核电技术合作协调会,中广核和中核同意在前期两集团分别研发的ACPR1000+和ACP1000的基础上,联合开发“华龙一号”。2014年8月22日,“华龙一号”总体技术方案通过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核安全局联合组织的专家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华龙一号”成熟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满足三代核电技术要求,设计技术、设备制造和运行维护技术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目前国内可以自主出口的核电机型,建议尽快启动示范工程。为此,两集团签署《关于自主三代百万千瓦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技术融合的协议》。目前,中国已同意依托中广核防城港核电站3、4号机组和中核福清5、6号机组建设“华龙一号”国内示范项目。
2015年5月7日,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中核集团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5月9日20点08分,经过57小时20分钟混凝土连续浇筑后,福清核电5号机组核岛反应堆厂房底板9000余立方米混凝土浇筑工作顺利完成。这标志着中国核电建设迈进新的时代,必将增强国际市场的信心,有力推进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