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内容
近日,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小组研发的“太湖蓝藻水华及湖泛监测预警平台”投入试运行。该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遥感监测、在线监测、巡测、预报等数据源进行汇总、分析和展示。
蓝藻:
蓝藻是藻类生物,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蓝藻水华引起水体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蓝藻大量繁殖恶化了水中的通风、光照、缺氧;导致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阻碍水藻的光合作用。减少了鱼类的生存空间,使与池中的丝状藻和浮游藻等不能合成本身所需要的营养而导致死亡。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
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简称MCs),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s。MCs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MCs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但可被活性碳吸收,所以可以用活性碳净水器对被污染水源进行净化。
蓝藻等藻类是鲢、鳙的食物,可以通过投放它们来治理藻类,防止蓝藻爆发(非经典的生物操纵)。
蓝藻大量出现时,附近水体一般呈蓝色或绿色,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被风吹到岸边堆积,不但会发出恶臭味,且含毒素的蓝藻细胞在水体中漂游,当与某些悬浮物络合沉淀,或被养殖对象捕食后随其排泄物沉淀,在鱼池池底富集,对无公害水产品生产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蓝藻中的项圈藻可快速产生致死因子,破坏养殖对象的鳃组织,干扰其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麻痹神经,使其死亡。蓝藻中个别种不但活体带毒,而且死亡个体分解会产生生物毒素——蓝藻毒素(如微囊藻毒素)。蓝藻毒素量多时可直接造成养殖对象中毒死亡;或者即使数量少,也可通过食物链积累效应危害养殖对象,直至危害人体。
湖泛:
湖泛是指在湖岸边、入湖口和湖汊聚集的蓝藻与发酵上浮的淤泥相混合,在厌氧状态下分解造成水质发黑发臭的现象。污染负荷高、水体藻类死亡,流泥分布,风场、气温、水位等要素的组合,是"湖泛"产生的主要原因。
治理措施:
富营养化是当前水库水质管理中的主要环境问题,富营养化水体中发生的蓝藻水华对饮用水安全和公众健康产生潜在威胁,也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我国农业人口众多,水库所在的流域面源污染严重。水库流域经过数十年的开发,富营养化现象普遍,已有不少水库发生了蓝藻水华。要想有效地预防水库蓝藻水华发生和降低灾害损失,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
该检测系统平台有具备全自动和人工干预两种模式。全自动模式可自动统计和分析数据,完成工作报告。而人工干预模式下。工作人员可以手动调节数据,下载数据,修改数据,完善工作报表等。监控系统人性化的操作保证数据的精准性。
蓝藻监测仪器和设备:
蓝藻水华监测、在线蓝藻传感器、蓝藻叶绿素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叶绿素监测仪、车载式蓝藻水华移动监测平台、蓝藻自动监测及处理装置、蓝藻监测遥感、无人机蓝藻监测预警系统、声波蓝藻抑制与监测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