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市场吸引跨国巨头合作
近年来,我国的医药行业在政策的支持下蓬勃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全球医药市场的占比达到约11%,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市场份额的扩大使得中国一跃成为全球极具潜力与活力的的新兴医药市场,这不仅促进了本土药企的发展,还对跨国医药集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015-2021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据ChinaBio的数据显示,2020年跨国医药集团如罗氏、拜耳、艾伯维和辉瑞等,与中国制药公司达成了创纪录的271项跨境许可合作协议,同比2019年和2015年分别增长近50%和300%以上。
2015-2020年中国制药企业许可合作协议数量快速增长(图片来源:ChinaBio Consulting)
2020年跨境研发合作的增长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中国企业开发和商业化由国外企业发现的候选创新药,另一方面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境外对中国研发的前沿药物开展同样业务。从2021年年初的交易情况来看,跨国巨头与本土药企的合作将延续2020年的增长趋势。
研发合作带动制药仪器市场
从中外药企的合作模式上来看,双方由一开始的合资办厂转变为围绕创新药研发的许可合作,这意味着本土企业的药物创新研发能力得到了认可。在政策方面,中国颁布药品审批流程、知识产权保护、税项减免及人才引进等,鼓励推动创新药的研发、上市以及销售。因此,预计未来中国创新药的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提升,这也意味着本土药企和跨国药企的合作依然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蜜月期”。回顾2020不难发现,不少跨国巨头已经对中国市场进行加码。
2020年5月,美国礼来(Eli Lilly)公司与君实生物达成一项2.55亿美元的交易,合作开发由礼来的JS016(LY-CoV016)和礼来的LY-CoV555组成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组合疗法。
2020年8月,拜耳投资4亿在华新建生产线。此外,拜耳宣布未来5年内将在北京投资1亿欧元建设全球研发中心,还将在中国组建一支世界水平的研发团队。
2020年11月,阿斯利康在上海设立的全球研发中心正式揭牌。据了解,作为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硬件配套设施之一的生物分析实验室,建成后更是成为了跨国药企首个在中国运营的、针对创新生物疗法的生物分析实验室。
在“双循环”战略的引导下,跨国企业会更加关注优化中国本土技术供应链,加速创新产品引入及应用,从而加大投资力度加码中国市场,这也积极带动了制药仪器市场。色谱、质谱等分析仪器作为新药研发的必备仪器,市场将迎来利好。大趋势下,PCR、DNA测序仪、电泳等生命科学仪器市场也会同步增长。
结语与展望
中外药企频频合作不仅有利于制药仪器市场向好,还反映出中国制药行业创新转型势头的迅猛。预计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本土药企创新升级和医药先进制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将是下一个五至十年我国制药产业两大核心的产业升级方向。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制药行业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正在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势必获得长足发展。在这个大背景下,若国内药企抓住机会,则有望更进一步成为大市值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