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评为良好等级。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指在企业、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和特殊的区域性机构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为我国的高技术人才与企业搭起了桥梁,是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子。流动站的设立,由拟设站单位提出申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或国务院有关部委及直属机构人事部门审核汇总后报人社部。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由人社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2006年7月设立以来,已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培养微纳米测量、生物计量、有机标准物质、材料声学特性检测、室内外无缝定位技术及定位系统测试、电离辐射计量、大尺寸空间测量、核设施及环境放射性监测用低活度参考源研制技术、复杂微结构表征方法及装置等专业领域的博士后研究人员9批次9人。
博士后研究人员紧紧围绕“科技兴检”开展博士后研究,主持10多项省部级课题,产生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发表理论文章20余篇。其中,刘刚博士出站后带领生物计量团队多次获得国 家 级或省部课题立项,2017年《DNA量值溯源体系在儿童易感病原微生物准确检测中的应用》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0年《基于多维度DNA纳米探针的传感测量方法及量值溯源研究》项目获得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纳米测量技术是利用改制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进行微形貌测量,这个技术已成功的应用于石墨表面和生物样本的纳米级测量。纳米测量展望纵观纳米测量技术发展的历程,它的研究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在传统的测量方法基础上,应用先进的测试仪器解决应用物理和微细加工中的纳米测量问题,分析各种测试技术,提出改进的措施或新的测试方法;
二是发展建立在新概念基础上的测量技术,利用微观物理、量子物理中最新的研究成果,将其应用于测量系统中,它将成为未来纳米测量的发展趋向。
但纳米测量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它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纳米测量环境一直是实现纳米测量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且在不同的测量方法中需要的纳米测量环境也是不同的。同时,对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的研究和发展来说,表征和检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人们对纳米材料和器件的许多基本特征、结构和相互作用了解得还不很充分,使其在设计和制造中存在许多的盲目性,现有的测量表征技术就存在着许多问题。此外,由于纳米材料和器件的特征长度很小,测量时产生很大扰动,以至产生的信息并不能完全代表其本身特性。这些都是限制纳米测量技术通用化和应用化的瓶颈,因此,纳米尺度下的测量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和设备上都需要深入研究和发展。
生物计量学原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生物进行分析,多指对生物体(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个体的计算机技术。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语音、脸、指纹、手掌纹、虹膜、视网膜、体形、个人习惯(例如敲击键盘的力度和频率、签字)等,相应的识别技术就有说话人识别、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掌纹识别、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体形识别、键盘敲击识别、签字识别等。
电离辐射是指波长短、频率高、能量高的射线(粒子或波的双重形式)。电离辐射可以从原子、分子或其他束缚状态放出(ionize)一个或几个电子。非电离辐射则不行。电离能力,决定于射线(粒子或波)携带的能量,而不是射线的数量。如果射线没有带有足够电离能量的话,大量的射线并不能够导致受作用物的电离。电离辐射的全称是致电离辐射,就是通过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使物质的原子、分子电离的辐射。
大尺寸测量主要指“几米至几百米范围内物体的空间坐标(位置)、尺寸、形状、运动轨迹等的测量。对几何量测量来说,其测量尺度正在向两个极端发展:小尺寸测量和大尺寸测量。小尺寸方向正在进行微米测量和纳米测量的研究与应用。几何量测量主要包括角度、距离、位移、直线度和空间位置等量的测量,其中最为通用和普及的就是确定位置的三维坐标测量,而其它一些待测量均可以对坐标进行一定的计算间接得到。
无缝定位技术被认为是移动位置服务的支撑技术,讨论了基于无线局域网(WLAN)的城区室内外无缝定位技术,利用室外公众电话亭WLAN和室内普通WLAN信号,基于实际环境建模的简化无线信号路径衰减模型,通过Cell-ID排序和交会算法,实现在城市室外环境2.1~25 m,室内环境下0.8~4.2 m的定位精度,此技术可应用于城市室内外无缝定位服务。
核设施是核燃料制造厂、核反应堆(包括临界和次临界装置)、研究堆、核动力厂、乏燃料贮存设施、核燃料浓缩厂或后处理设施、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设施以及其他需要严格监督管理的包容放射性物质的设施的统称。按用途分,核设施有民用核设施和军用核设施两大类。
辐射环境监测是指对操作放射性物质的设施周界之外的辐射和放射性水平所进行的与该设施运行有关的测量,辐射环境监测的对象是环境介质和生物。辐射环境监测的目的在于检验核设施运行在周围环境中造成的辐射和放射性水平是否符合国家的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并对人为的核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辐射的长期变化趋势(其中包括由人为活动所造成的天然放射性核素的重新分布所引起的环境辐射水平的变化)进行监视。
新闻来源: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