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光伏产品价格的快速下降,电力投资企业意识到,光伏电力未来一定是最便宜的电力,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是储备土地资源和电网接入资源。因此,在2020年的前5个月里,不完全统计,几家电力央企利用自身影响力,与各地政府签署了超过12GW的光伏项目开发权。
很多人不禁惊叹:0.228元/kWh的电价,能实现盈利吗?!其背后的逻辑则是:平价上网时代,什么最珍贵?“土地资源”和“电网接入资源”!光伏的系统成本必将快速下降 → 光伏度电成本必将快速下降 → 未来0.228元/kWh的电价一定能盈利。
现在回想一下,2016年8月,当协鑫以0.61元/kWh和0.65元/kWh的超低电价,中标 阳泉、芮城领跑者项目时,我们是不是在感叹这个世界太疯狂?2018年4月,当三峡和阳光电源联合体以0.31元/kWh的超低电价,拿下格尔木500MW领跑者项目时,我们是不是也在惊呼不可能?
然而,现在回过头看看,0.61元/kWh、0.31元/kWh都是挺高的电价呀!
近两年来,光伏电价调整太快太频繁,导致很多光伏人经常搞不清或者记不住自己到底该拿多少钱的电价或补贴,所以伏妹找到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抓紧转发收藏好,以备后续所用。
2008年,国家发改委第一次明确项目光伏上网电价:每千瓦时4元(含税)
2008年7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改价格〔2008〕1868号文件中核定内蒙古鄂尔多斯伊泰集团205千瓦太阳能聚光光伏电站和上海崇明前卫村太阳能光伏电站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4元(含税)。
从那时起至今,中国光伏标杆上网电价经历了如下调整:
两次批复电价,两次特许权招标,八次发布标杆电价(指导电价),十个电价文件,十二次电价调整,中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由2008年的每kWh4元到2020年一类资源区0.35元。
中国光伏产业链具备显著的效率、成本、上下游配套等优势,短期内外迁可能性较小,且疫情影响下海外产能扩张进程可能放缓;从中长期看,随着国内产能置换等政策限制趋严、海外贸易壁垒抬升,以及供应链均衡布局考虑,产业链部分环节存在“走出去”的趋势,但重新洗牌的概率极小,中国光伏产业全球主导能力难以撼动。
光伏:中国制造名片,竞争优势突出。
中国光伏产业链在过去15年来凭借成本优势、政策红利,并依托中国大制造业生态的快速规模化推广能力,规模优势和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目前年产值超5000亿元,占全球7成以上,成为全球光伏制造中心。2019年中国在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环节全球产量份额已提升至67%/ 97%/79%/71%/59%,且由国内厂商(一级供应商)自给的原材料及部件占比达近85%,基本不存在核心原材料和设备环节被海外厂商严重卡脖子的情况,主导全球光伏供给格局。
全球需求趋于多元化,中国产能供应全球。
光伏发电经济性持续提升推动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未来30年行业具备15倍增长空间,清洁能源替代趋势明确。2018年以来海外市场接力中国成为新增装机增长的主力,外需占比提升至70%左右,且全球市场分布趋于多元化。目前中国光伏产品中约30%-40%用于满足国内需求,而60%- 70%的产品通过直接或间接出口方式销往海外市场,海外市场对中国光伏供应链有较强依赖。
产业链短期内不具备外迁条件,中长期有望进一步“走出去”。
疫情之下美日等国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引发对光伏等制造业外迁的担忧。但我们认为,目前中国光伏产业链具备显著的效率、成本、上下游配套等优势,而海外供应链已东完西缺,短期内重新培育产业链既不现实也不经济,且新冠疫情下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海外光伏公司纷纷减少开支并迎来裁员减薪潮,短期内海外产能扩张进程反而可能放缓;而从中长期看,随着国内产能置换等政策限制趋严、海外贸易壁垒抬升,以及供应链均衡布局考虑,产业链部分环节存在“走出去”的趋势,预计将形成国内产能为主、海外增量产能为辅的供应链格局,但重新洗牌的概率极小,不会削弱中国在光伏行业的主导地位,还有望增强全球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