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环境气溶胶会不会传播新冠病毒?这篇论文首次给出答案!
时间:2020-04-30 09:33  浏览:232
  4月27日,《自然》在线发表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蓝柯领衔的抗疫科技攻关团队的研究成果,论文题为《武汉两所医院的新冠病毒气溶胶动力学分析》,并作为亮点论文进行推荐。武汉大学为该论文第一署名单位。该研究首次揭示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环境气溶胶病毒载量及动力学特征,同时也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105659_202004281054531  

       飞沫和接触传播被证实是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而目前对其气溶胶传播途径还所知甚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一线医护人员进行吸痰、插管等临床救治操作时常暴露于患者产生的大量气溶胶中。而公众因普遍缺乏对气溶胶科学知识的了解,不少人将它视作“防不胜防的空气传播”,感到焦虑和茫然。

       在武汉地区疫情的高峰时期,由蓝柯带领团队骨干深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重症及普通病房、武昌方舱医院病区及厕所、居民小区和超市等具有代表性的医院及公共环境等采样点,进行气溶胶样品的采集,并利用团队前期研发的新冠病毒数字PCR检测等技术,定量分析了各采样点样品的新冠病毒气溶胶载量及其空气动力学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在当时严格防控的条件下,两所医院和公共环境总体是安全的。但在患者使用的厕所中气溶胶病毒载量较高,提示患者大小便冲水过程可能是病毒气溶胶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人流聚集的超市附近和医院楼栋通道等可检出一定的气溶胶病毒载量,说明人员聚集时病毒携带者与周围人群存在潜在的气溶胶传播风险。

       此外,团队通过分析病房落尘样品和医护人员脱防护服区域的病毒气溶胶载量和粒径分布,首次揭示了新冠病毒气溶胶的空气动力学特征,提出了病毒气溶胶“沉降(衣物/地面)—人员携带—空中扬起”的传播模型。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