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讯息
瑞士研发出一种能检测到空气中新冠病毒的生物传感器、可用于临床诊断和人流密集场所
时间:2020-04-23 11:56  浏览:250
  新华社日内瓦4月21日电(记者聂晓阳 陈俊侠)瑞士一个研究小组21日宣布,他们开发出一种能够灵敏、可靠地检测到空气中新冠病毒的生物传感器,不但可以作为新冠病毒感染临床诊断替代方法,还可用于实时监测火车站、医院等人流密集场所空气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

  
       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21日发布公报说,这种新型生物传感器由该机构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和苏黎世大学医院等合作开发,它是基于在玻璃基质上制备的被称为“金纳米岛”的金纳米结构,研究人员将人工合成的与新冠病毒RNA(核糖核酸)序列相匹配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受体“嫁接”到上述金纳米结构上,使其能够识别新冠病毒。

       据介绍,这种新型传感器检测病毒的过程利用了“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和“等离子体光热(PPT)”两种不同的效应,以增加检测的可靠性。实验显示,该传感器可以准确识别新冠病毒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这两种基因序列较为相近的病毒,并在几分钟内获得检测结果。

       相关论文已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杂志上。

       medRxiv:首次发现,医院病房空气中检出新冠病毒

       2020年2月27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华树成教授团队在医学预印本网站 medRxiv上发表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暴发期间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和医护人员保护的临床资料”重要成果。研究表明:疑似病人隔离区护士站相关物体表面和重症监护病人隔离病房空气中均可检出新冠病毒。

       2019年新冠病毒 (covid19)和SARS-CoV-2的爆发给医院环境卫生和医护人员的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评估医院环境卫生是了解控制2019-nCoV在医院传播最重要的环境问题的关键。

       华树成教授团队在研究过程中,主要检测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导卫站、发热门诊、隔离区空气、表面及密切接触医务人员等是否存在新冠病毒,共收集了158个空气和物体表面样本(空气样本28个,物体表面样本130个)。

       主要检测方法:采用自然沉降和空气颗粒取样器方法收集空气中的病毒。在早晨7点,消毒前,用棉签对预定的环境表面进行采样。密切接触的医务人员的样本为咽拭子样本。实时定量PCR方法用于确认COVID-19病原体是否存在。

       检测结果:疑似患者隔离区的护士站检测样本表面上可检测到病毒,重症监护患者在隔离病房空气中可检测到病毒。即在物体表面和空气中都检测到了新冠病毒。

       空气样本的阳性率分别为3.57%(1/28),表面样品的阳性率为0.77%(1/130),总阳性率为1.26%(2/158)。

       百米内可测新冠病毒?“智能探测仪”现身伊朗,曾祸害中国十多年

       近日,伊朗革命卫队宣布开发出一种新型智能“新冠病毒”检测仪,号称可以彻底改变对抗新冠疫情的局面。据称,这款智能装备是伊朗科学家研制的,能够在100米范围内测出人体内部和表面的新型冠状病毒。

       在伊朗公布的视频和照片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来,这款所谓的“智能检测仪”正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摩尔探测仪!这款在世界上臭名昭著的诈骗产品,曾经一度泛滥于机场、火车站、体育场馆等安检地点。

       1、所谓“智能病毒探测仪”正是摩尔探测仪

       在伊朗公布的视频和照片里,这种新型“智能检测仪”被放于一款令人熟悉的黑色手提箱内。整套仪器包括一个带天线的手持机,以及一个独立的锅盖式圆盘。据说,当锅盖式圆盘(不与手持机连线)的扫描后,手持机的天线会自动指到发现新冠病毒的方向。

       伊斯兰革命卫队指挥官侯赛因·萨拉米少将声称,这种探测器可以通过“磁场共振效应”在5秒内以80%的准确度探测到新冠病毒。他表示,这台扫描仪“令人惊异”而且是“最先进的”。

       从这个所谓的“磁场共振原理”,再刨去新增的锅盖式圆盘,这款“智能检测仪”无论是外观还是使用方式,都可以让人确定,这个东西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款诈骗产品——摩尔探测仪!

       摩尔探测仪,十多年前就曾出现在中国了,而且一度价格高昂(每台超过20-30万元)。这款虚假产品,曾经一度被全国各地大量采购,用于机场、火车站、密集场所的安全保障,负责检测“爆炸物、毒品、酒精、汽油、植物、昆虫”等等几十种物品,甚至包括你能想到的任何物质,包括老虎和大象,只要更换仪器内部的一个所谓“晶体模块”——就能按图索骥探测到几十米内的同类物质。所以,按照摩尔探测仪的理论说法,在几十米内找到某种细菌和病毒,也不在话下。

        2、摩尔探测仪的原理:早期美国流行的一种巫术

       摩尔探测仪真的那么神奇吗?如果我们将探测仪拆开,就能看到里面并没什么高性能芯片,所谓的“晶体模块”不过是一张简单卡片。号称价值二十多万的“高性能”探测仪,其实比几十元的收音机还简陋。

       事实上,十多年里有不少国内媒体揭批这个诈骗产品。2012年,国防科技大学和湖南省公安厅还专门进行了一系列双盲实验,实验结果明确证明“不能确定摩尔探测器是否具有炸药探测功能;摩尔探测器不能用来对炸药进行精确定位;即使摩尔探测器具有炸药探测功能,其探测成功率也很低;摩尔探测器的实用性不强。”实验过程和结果都被写入《摩尔探测器性能测试研究》的报告中,并在公开刊物上发表。

       笔者本人也在2012年以后多次写过揭批文章,至今可在搜索引擎的“摩尔探测仪”搜索结果的前五条文章里看到。

       摩尔探测仪的原理是什么呢?按照一些产品宣传的说法,这款神奇的探测仪采用“晶体共振原理”,后来又改称为“磁场共振原理”,因此能够按照“晶体共振频谱”找到某种特定的物质。但所谓的“晶体共振”,完全是一种虚构的理论,不存在于物理学里。

       摩尔探测仪的“发明人”是一个美国老头麦考米克(2003年被判处10年徒刑),在上世纪90年代宣称发明了一种可以探测各种分子的“高科技装置”。经过美国官方调查,发现这种装置不过是一个中空的盒子和一根天线,“芯片”也不过是两张塑料片夹一张纸,成本不过几美元。

       更可笑的是,真正的发明人也不是这个美国人。这款探测仪实际改装自美国早已出现的“找球器”,就是一种类似装置,用来寻找高尔夫球场打飞的球。而这种“找球器”的原理更可笑,实际上是依据美国曾经流行的一种巫术——寻水器。

       寻水器,对于一些喜欢动漫和奇幻作品的人来说并不陌生,这种奇妙道具可用来探索“地下宝藏”。一般来说,会用两根L型金属棍,使用时两手各抓住一根L型金属棒,短端垂直,长端朝前,当地下存在想找的东西时(可以在几十米深,可以是任何脑中想到的东西),金属棒会自然交叉或者分开。这种巫术由来已久,几千年前的原始人壁画中就有出现过,最早是使用Y型树枝。后来这种巫术从德国传入了北美大陆,在十九世纪美国西部淘金热中,被广泛用于寻找金矿和水源,所以被称为“寻水器”。

       寻水器和摩尔探测仪幕后原理之荒谬,由此可见一斑。

       3、摩尔探测仪曾祸害中国十多年,至今未能绝迹

       摩尔探测仪最早进入中国大约是2006年,这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国内安保装备的需求大增,这款虚假产品冒充为一款所谓的“高技术炸药探测仪”混了进来。然而,这款成本不过几美元的样子货,却在当时公然叫出20万、28万甚至30万的天价,并且作为一种“外国高级技术装备”被媒体广泛报道。

       2008年以后的几年间,每年的春运报道都会大量出现有关“摩尔探测仪”的新闻,而且新闻来源遍布全国很多省市,可见这种诈骗产品的祸害范围之广。

       例如,2007年9月xx省xx市新闻《3天内吸过毒的人 都能“嗅”出来》:

       “只要你近两三天内吸过毒,或者身上藏有毒品,都会在一种价值28万元,叫作摩尔探测仪的高科技仪器面前暴露无遗。昨日,xx所就利用这种仪器和缉毒犬,成功瓦解3名毒贩的心理防线,使得他们交代出贩毒事实……”

       又例如,2009年2月xx省省会新闻《百米内鞭炮逃不过摩尔眼睛》:

       “相关负责人介绍,‘摩尔’探测仪的全名是远距离炸药探测仪,每套设备价值28万元,目前整个xx集团系统仅仅装备了4套,而xx火车站就装备了两套。为加强春运期间的安检,xxxx所在车站内构筑了三道防线,即巡逻铁警的‘摩尔’探测仪、候车大厅门口的“三品”检测仪和搜爆犬,共查获易燃易爆危险物品493起……”

       还例如,2013年1月xx市新闻《摩尔探测仪揭穿店主狡辩》:

       “老王搬出了一个方方正正类似工具箱的盒子。随后,老王麻利地将一个方盒子戴在腰间,手里握着的长方形仪器,用导线与方盒子相连,长方形仪器伸出一尺多长的银色天线。记者随老王再次进入店中。果然,天线发生偏转指向屋角的货架。……果然,民警在纸箱子内发现了大量的大白杆、轰天雷等违禁烟花爆竹。”

       最令人震惊的,是2020年1月16日东部某省的新闻《摩尔探测仪出动“嗅”爆竹!xx市集中清查非法制售、储存行为》——骗局在国内并没有结束:

       “据了解,xx市应急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利用摩尔探测仪巡查等手段加大巡查力度,对可能非法生产、储存烟花爆竹的沿街门市、仓库和农村居民家进行了集中清查……”
 
       需要强调的是,《羊城晚报》在2009年就深入揭批过这种虚假产品,发表过文章《摩尔探测器是安保秘器还是科技骗局》,阐述了骗局的来龙去脉。

       “随着探询的深入,一些疑点渐渐显露:摩尔探测器工作原理无人能述其详,连物理学教授也看得如坠云雾;网上有云,数年前美国权威机构曾经测试,说它探测的效果“并不比随机选择好”;它的同类产品已被禁售,且在国外反伪科学论坛上也饱受指责……”(《羊城晚报》2009年5月文章)

       但是,在揭批文章连年不断的情况下,摩尔探测仪却仍然在国内继续售卖了多年,甚至霸占了多年的春运新闻题材。直到2014年后,“摩尔探测仪”的新闻才逐步开始销声匿迹。但是直到2020年,我们仍能通过新闻,看到“摩尔探测仪”继续在少数地区作为公共安保产品使用。作为多年来揭批骗局的成员之一,笔者也是非常无奈的。

       4、几美元的货色行骗世界:国内曾卖出28万元人民币,现在网上只卖一元钱

       大约在2003年左右,摩尔探测仪的“发明人”麦考米克被美国逮捕判刑后,一个叫加里·博尔顿的英国人开了一家“全球技术公司”(2013年加里·博尔顿被英国判处七年徒刑),再次大量向中东、东南亚等地出售这款产品,售价4万美元。伊拉克曾经大量高价引进摩尔探测仪,用于排查爆炸物,结果遭到了极为惨重的教训。

       2014年,埃及官员曾经披露了上当受骗的一个案例:他们使用一种叫做C-Fast的“无接触医疗检测仪”,据称可检测艾滋病、丙型肝炎等疾病的病毒,结果发现也是摩尔探测仪的改良品。

西班牙军方的“反简易爆炸装置中心”在2016年曾作出一份报告,指出在全球范围内,至少发现有8种不同品牌的“可折叠天线式假炸弹探测器”(摩尔探测仪)以某种形式流通,而且售价都不低廉。

       摩尔探测仪,在2006年后长期以“进口高科技产品”的面貌进入中国,而且卖价极为高昂。据公开媒体报道,这款虚假产品最高时曾经报过“28万元”的天价。

       但是在2012年后,摩尔探测仪的价格一路走低,逐渐降低为10万元、8万元、7万元、5万元……到了2020年,淘宝等网站的“摩尔探测仪”售价多数只有200元-5000元不等,甚至还有“只要1元钱”的报价。

       事实上,摩尔探测仪进入中国后,由于设计简陋却利润奇高(估计有百分之几万),很快被一些国内不良厂商仿制,并冠以“进口高科技装备”的名义大量贩卖,从而给各地造成了多年严重的安检隐患。

       但正因为毫无科技含量,仿制门槛极低,所以“摩尔检测仪”在国内市场上数量过多,厂商之间互相压价,甚至互相“打假”。当时还有所谓“产品专家”宣称:“原装进口的摩尔探测仪与国产山寨产品性能差距很大”,原装的必须卖7万以上,山寨品4-5万的价位“在英国连货都进不了”。

       与此同时,大量揭批文章的科普作用开始显现,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了摩尔探测仪的骗局,光环终于破灭。于是,今天就出现了“28万进口仪器只卖一元钱”的笑话。

       摩尔探测仪的闹剧,至今未能在国内绝迹,现在又出现在了伊朗,这都是令人玩味的。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向公众揭批诈骗行为是非常艰辛的,这种工作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而且永远不能松懈。因为,一旦打假揭批的工作松懈下来,公共财富被这种低劣手段轻易骗走的事情又会出现。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