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9月份的到来,又一个开学季如期而至,我国各大高校都陆续迎来了又一批新生。相比于往年,今年的开学季给人的感受要明显与众不同:一方面,首批00后集体步入大学生活,让我们不禁感叹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各种智能设备频繁出现在迎新当中,令人们惊呼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但以上这些,都远远不及首批AI新生到来给人的期待和震撼。
AI是什么?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这是因为近三十年来它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学科领域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工智能已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自成一个系统。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内,得到了愈加广泛的重视。并在机器人,经济政治决策,控制系统,仿真系统中得到应用。
人才问题制约我国AI发展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自动驾驶、生物识别等技术的快速突破,人工智能发展愈发强劲和火热,全球人工智能应用的不断提速和深入,让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虽然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但人才紧缺的严峻问题,却严重制约着我国的提速发展。
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储备只占全球的5%,相关人才总数只有5万人左右,人才缺口高度500万人。如果我们打开招聘网站,会看到里面AI领域的相关岗位需求十分旺盛,薪酬也非常高,但满足需求去应聘的却寥寥无几。1:10的AI人才供求比例,已经让我国发展供需严重失衡。
而这就是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由于产业发展过快、企业增长过多、人才储备不足、人才培养落后,我国人工智能深受人才问题所扰。此前,国内各大企业虽普遍采用“挖人、抢人”等形式扩充人才,但这样的方式终究治标不治本且远水解不了近渴,长此以往下去,专家预测未来缺口还将进一步拉大。
鉴于此,如何找到适合有效的人才培养和供应方式?如何实现国内人才培养的实质突破?以及如何加深人才对行业需求的了解和满足?成为了摆在政府与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而这道难题同时也是一道必答题。
本土力量崛起AI发展有底
好在,政府和高校的介入,让我国人才难题有了一定解题思路和底气。
这些年,政府相继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等重要文件,提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推动人工智能的学科建设,将人才队伍建设视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将完善人才智能教育体系看做产业崛起的关键一步,这无疑确立了我国AI人才问题的解决方向。
同时在今年,政府再度确立了人工智能相关新职业,批准35所高校建立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学院,积极引导和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这些行动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AI人才培养的快速发展。
其中,人工智能新职业的确立无疑给人才培养创造了更好的环境与空间,政府给予AI人才价值的肯定,将吸引更多人投身于人工智能领域,将激励更多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知识,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而高校紧随其后建设人工智能专业和学院,则顺应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从教育领域对产业问题作出了长远应对。
高校作为人才建设的主力军和大本营,由其出手解决AI人才问题无疑直指根本、事倍功半。一方面其可以提供稳定的人才供给,扩大人才数量和储备;另一方面,其也可以从大方向上扭转现有的人才培养侧重,提升AI人才质量。无论哪一点,对于AI人才问题的解决都将至关重要。
据了解,教育部给出的具体量化指标,是到2020年将建成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编写出50本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建设50门AI领域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及建立50家AI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目前,首批AI新生的到来已经让人才培养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未来的发展令人期待!
是“开学季”不是“丰收季”
当然,政府、高校的AI人才培养计划虽然令人欣喜,人工智能的“开学季”虽然已经开启,但我们还是要明确这只是开始,还没到丰收的季节。在该阶段,只是确定了人才问题解决的大体方向和相关行动,其中的具体实施和一些问题还远未处理。
比如目前,在新设立的AI学科中,由于综合性和交叉性过高,在教学重点和专业性上还不够精细和精致。同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国内也缺乏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标准,在技术设施与师资力量上也较为薄弱。此外,企业抢人战的愈演愈烈,也不利于高效吸引充足师资,缺乏企业与政府的助力,高校自身也缺乏培养的资金、技术和环境。
这些问题都深深困扰着AI人才培养的长期发展。总的来看,我国AI人才建设终究只是起步阶段,不能被“开学季”的狂欢所冲晕头脑,未来国内政府、高校和企业还是需要针对建设途中的问题一一解决,才能真正迎来行业发展的“丰收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