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工园区风险的基本特征
化工园区作为化工企业集聚区,其风险分布主要表现为:企业“围墙”内风险和企业“围墙”外风险及叠加,其风险特征主要表现为:企业“围墙”内的点、线、面风险的差异性和相互叠加,以及“围墙”外的企业间事故风险叠加。
化工园区的企业“围墙”内风险,要重点关注物质风险(重点关注危化品自身分解、自燃、遇水反应等方面风险)、工艺风险(重点关注危险工艺自身的硝化反应、放热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等方面风险)、设备风险(重点关注相关生产、储存等设备的自身破坏、监测或控制系统失效等方面风险)、布局风险(重点关注建筑防火规范以外的重大事故情形下的厂房内部布局、设备与设备或设备与周边建筑物布局等安全间距或控制措施等方面风险)、管理风险(重点企业安全达标情况及落实情况、安全巡查制度落实情况、安全检维修情况、应急演练情况等方面的风险)等几个方面。
化工园区区域风险,要重点关注企业与企业之间因布局不合理导致的重大事故风险叠加风险(重点关注重大事故多米诺效应)、公有工程(水、电、气等)等连锁风险、危化品运输风险、园区总体安全容量等几个方面。
二、化工园区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
化工园区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企业自身的点、线、面风险评估方法,要指导企业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源采用对应的科学评估方法,不能单一评估方法来评估所有的风险源类型,尤其要注重量化风险评估技术的科学、充分运用(如重大事故后果评价技术、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区域定量风险评价技术等),要注重科学的划分评价单元、注重多种方法对比计算分析。
化工园区总体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安全容量计算分析、区域风险计算分析(包括个人风险、社会风险),要采用基于多米诺效应的区域定量风险评价模型及方法,要注重科学的将园区内多个装置、多个灾害场景的可能重大事故风险进行叠加计算分析,并考虑不同气象和环境条件下的风险特征分析。
三、化工园区风险评估关键技术
化工园区风险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科学的综合运用相关评估方法及模型的计算与分析工作,对评估人员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计算水平和结果校验等都方面都要求极高,为保障化工园区风险评估工作的系统、科学、高效,建议运用成熟的化工园区风险评估相关软件系统进行,系统关键技术如下:
1、导入评估的化工园区电子地图;
2、选择符合我国的评估规范和标准;
3、设置所在化工园区的相关环境参数;
4、设置化工园区内相关装置的相关安全参数;
5、逐个计算单个装置的事故后果情况;
6、进行多个装置的多米诺效应分析;
7、对化工园区进行区域风险评估分析。
四、化工园区风险动态管控体系
按照以上方法和建议,对化工园区进行科学的、系统的风险评估后,做到心中有数,但化工园区风险评估是一个基于园区内企业的点、线、面风险的动态分析过程,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化工园区关键要建立基于风险评估的动态管控体系,真正能够定期(建议一个月1次,基于化工园区内的风险源变更情况及频次来决定具体园区风险评估频次)对化工园区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并基于风险动态评估结果来建立动态的、精准的安全检查计划、隐患排查计划、应急演练计划等安全监管、应急管理等工作,真正建立起基于风险的化工园区动态管控体系。
化工园区相关资讯介绍:
在江苏省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爆炸事故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后,国务院日前紧急下令要求全国范围内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的集中排查整治,对所有化工园区进行风险评估,及时消除重大隐患。
近年来,化工企业特别是炼化企业在选址建设时综合考虑经济规模、环境评估、法律监管等因素越来越倾向于大型化、一体化、园区化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45%以上的化工企业都建设在化工园区内,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建成了一批依托大型炼化项目的园区,已成为我国化学工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中国涂料在线coatingol.com。
化工园区有利于实现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但同时也集中了风险和隐患,考验着政府和企业的管理水平。那么,国外的优秀化工园区是如何进行安全管理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完善的法规标准与监管体系
法律法规是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和地区均就化学品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等设立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其中美国在立法方面尤其完善,近年来出台了有毒物质控制法、职业安全与卫生法、应急计划与公众知情权法、危险物质运输法等多部法律。
2013年4月17日,位于德克萨斯州西部的West Fertilizer Company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5人死亡,数百人受伤。针对这一事故,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3年8月1日发布行政命令(EO)13650“提高化学设施的安全性与安保性”,通过加强化学设施的安全保障,降低业主、工人和社区与危险化学品相关的风险。
此外,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的各州、县政府通常也颁布有灾害服务法或化学灾害事故救援管理规定或导则等,以更加具体地明确应急响应的程序、各部门的职责、灾害赔偿及资金援助等管理细节。
除立法外,很多国家建立均建立了政府层面的安全监管机构。
美国早在1970年就成立了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其主要职能是保障美国所有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和健康。尽管如此,美国国会出于由政府执法部门进行化学品事故调查时,往往会倾向于对事故企业违法情况进行调查,而无法全面系统地对化学品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的担忧,又成立了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CSB),旨在调查涉及固定工业设施的化工事故和危害,向相关机构和人员提出防止化学品事故的安全建议和安全信息。
在英国,根据《重大事故危险控制法》,英国安全健康执行局在重大危险行业安全监管上发挥关键作用。在新建危险化学品项目前,他们需要向规划部门出具审批意见,即使要在已经通过审批的危化品项目周围区域进行其他建设项目,他们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评估。
科学合理的规划选址
国务院安委办在2012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园区选址应把安全放在首位,使园区与城市建成区、人口密集区、重要设施、敏感目标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及卫生防护距离、留有适当的发展空间,将园区安全与周边公共安全的相互影响降到最小。尽管在政策层面有据可依,但在执行上仍然存在先建设、后规划,先发展、后安全环保等问题。
英国安全健康执行局会根据项目对危险源的不同敏感度把住宅、工厂、学校等项目分成四个敏感级别,同时,从风险评估的角度把危险场所的周围区域从内向外依次分为“内区”、“中区”和“外区”等安全风险防护区,将两者对应起来得出危险源项目能否开发选址的建议。
在四级不同土地利用项目中,有住宅或小学的项目被列为最高敏感度,不管是在重大危险源周边的“内区”、“中区”、还是“外区”都不得存在。
裕廊岛位于新加坡西南部,是由几个原本存在的小岛通过人工建造计划连接起来的一片海上化工基地,是全球安全环保工业园区的典范。对裕廊岛整体开发建设过程中,政府从一开始就特别关注安全环保问题,采取了封闭式管理的模式,建立了陆海空三位一体监控,集中布局的化工企业也使得严格的监管成为可能。
严格的安全过程管理
化工行业不出事则以,一出事就是大事,一方面与其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易腐蚀灼伤的行业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化工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装置越来越复杂、工艺条件越来严苛造成的隐患增加有关。化工行业的过程管理一直是一项世界级难题,但这些都不应该成为事故频发的借口。
韩国三星道达尔公司通过制定高于政府规定6倍的安全管理标准,对新员工每年进行8次安全培训,对有害气体采取强化10倍的处理方式,请第三方公司检测排放的气体等措施,实现了自身的安全生产,赢得了社区民众的信任。
全球最大的乙酰基产品生产商美国塞拉尼斯公司开展了多年过程安全管理工作,涵盖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方面。公司对过程安全管理系统中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培训程序、承包商管理、机械完整性、安全作业许可等5个要素尤为重视。
以承包商管理为例,塞拉尼斯公司对所有承包商都进行严格的遴选、测试。对选定的承包商,要求其制定相当于或高于公司标准的HSE系统和程序,并向其提供工作危害清单,明确HSE关键要求;要求其参加业主单位日常交底安全会议、高风险作业的班组间交接以及日常现场安全评审工作。公司每年至少对现场的承包商进行1次评定,评分80分以上的承包商可以继续留在现场工作。
德国勒沃库森化工园区内的所有工厂都要执行相同的安全管理体系(SMS),工厂将它们的SMS与化工园总体的SMS相连接,服务机构对化工园的SMS进行建立和维护。
应急是安全防护的最后一道屏障。裕廊岛消防局将岛内分为6个区域,每个区域由1家较大的公司牵头组织制订应急互助预案,并组织制订了工业伙伴应急预案、资源互助预案、灾难应变预案和企业内部应急准则,要求各企业将生产危险性、灾害特点和处置措施等,用文字、图表和计划书的形式提供给消防局和有关单位。
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
不能够披露足够多的信息满足公众知情要求,从而引发公众对于安全的担忧,是我国化工园区在建设运营中遇到的普遍问题。
在美国,化工项目在决策过程中会实现信息公开,并在环评、项目初审和最终决策过程中,安排多次民意征集、互动程序,各级民代机构也会对项目和环评结果进行反复审核,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疑问,都会反复论证。
美国环保署更发布了一本名为《化工在社区》的小册子,详细的指导公众,如何准确的了解自己身边潜在的化工风险,以及自己的意见等。
美国政府还要求企业必须向公众公开内部存储的危化品种类及属性,政府还将企业的所有执法守法记录在“执法与守法历史在线数据库”上持续公开更新,公众可查询企业的许可证审批、守法检查、发现的违法行为和已经采取的执法行为等各项信息。该数据库的公众查询数量一年就有86万条。
德国路德维西港巴斯夫石化基地与曼海姆市仅隔着一条莱茵河,市民也不会谈虎色变,惊恐万分,原因就在于信息公开透明。一家化工厂发生火灾,德国安全生产事故通报系统会及时跟进,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设备类型、火灾原因、损失等各种信息一应俱全,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当人们知道事故的真相和详细数据后,担忧就会消失。
总之,加强化工园区的安全环保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国外化工园区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化工园区重在严格监管,而不是简单的集中办公,重在站在公众立场思考问题,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回避问题,相信随着政府执法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化工园区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