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该款车的碳纤维车身诞生于康得复材工业4.0智能制造工厂。作为格罗夫的重要合作伙伴,康得复材为该款车提供了包括从前期设计、研发、试制及后期批量化生产的全套碳纤维轻量化解决方案。整车模态、弯曲刚度、扭转刚度、碰撞安全相比传统钢板车身有显著提高,舒适性更佳,碳纤维白车身样车从设计到交付仅需3.5个月,相比传统钢板车身样车,时间大幅度压缩,产品开发速度显著提高。整个碳纤维白车身共有车身结构件及开闭件52件,重量160kg,较传统汽车减重50%以上,经过康得复材设计及制造团队面向平台化、模块化、批量化的正向开发,实现了碳纤维在氢燃料汽车领域的首次应用,填补了国际汽车行业的空白。
氢能具有储量丰富、清洁高效、安全环保、热值高等特点,是优质的二次能源,被誉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氢燃料电池续航里程长、加氢快,行驶过程中排放物只有水,是新能源汽车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全球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刚起步,随着氢燃料电池技术不断突破,交通领域成为其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此外,相较于使用钢铁及铝合金的传统车辆,碳纤维汽车更加轻量化,车身结构更轻、更强韧。
早在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提出时,就已经划了重点:2030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目标为百万辆,并着重指出,汽车轻量化重点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混合车身及碳纤维零部件的大范围应用,整车减重35%,碳纤维使用量占车身5%,以此推动我国汽车燃料的低碳化、多元化,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由此可见,“氢燃料”正在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终极解决方案,“碳纤维”正在成为汽车轻量化、保障氢能储运的终极材料不二之选。最轻气体——氢能,与目前最佳的轻量化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完美搭档,正被新能源汽车产业寄予着重要使命。
格罗夫品牌是目前行业内唯一一家致力于大规模生产氢燃料电池氢能乘用车的公司,旨在2025年成长为销量最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全球领袖级企业;康得复材致力于为全球汽车企业提供碳纤维轻量化解决方案,凭借其上下游的平台能力和雄厚的碳纤维规模化制造实力,目前已与国内外众多主机厂开展交流与合作,并完成了多个车型的引擎盖、翼子板、行李箱盖、车门等车身覆盖件;顶盖、上边梁、侧边梁、中通道、白车身、座椅、电池箱、底盘等车身结构件的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项目。项目涉及燃油汽车轻量化部件替代、新能源汽车(包括锂电池车和氢燃料汽车)的整车轻量化解决方案。
格罗夫品牌目前已规划系列有竞争力的车型和生产计划,并将于今年4月在上海车展推出,接受客户预订。武汉资环工研院也启动了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将于明年在中国一线城市推广,2021年扩大到二线城市,2022年在中国主要城市大批量启动。此次,格罗夫携手康得复材所推出的全碳纤维氢能乘用车,正是双方公司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为人类的绿色出行保驾护航的诚意之作。
面向未来,康得复材将携手全球汽车企业陆续推出更多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件的量产车型,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轻量化技术进入新时代。
据了解,谢富原被中国复材界称为“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第一人”。早年曾任职于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2010年到2016年年底在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历任总经理、董事长,2017年加入康得复材。“大阅兵时天上飞的飞机,所有的复合材料均出自于中航复材。”一句话足见谢富原在航空领域的影响力。
2017年,谢富原从中航复材转战康得复材,抛下国企的“金饽饽”到民企另辟天地,很多人不理解,谢富原这样解释道,“以前碳纤维复合材料是‘贵族材料’,能让国家‘用得上’就是最大的目标;现在,工业4.0智能制造的生产方式出现了,批量化、低成本的制造让百姓‘用得起’成为可能,让这种性能优越的材料真正普及大众,这是我们一代材料人的目标和梦想。”谢富原的一席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耕航空复合材料研究和应用30年的企业家,产业报国的拳拳之心。
无论平台如何变幻,一心为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的情怀依旧。
谢富原提到,三年前,康得集团、康得新集团携手康得复材,整合了全球先进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技术优势资源,打造了一个世界级碳纤维轻量化生态平台。如今,借这一平台的资源基础,一个个不同领域的产业生态圈正在形成,一种1+N的生态模式正在显现它超强的实力。汽车产业生态圈已经凸显其优势:目前,我们已经和59家车企开展密切合作,提供汽车轻量化整体解决方案,并且,还在给国内很多车企提供样车、量产技术和产品;我们计划再用三年时间打造一个碳纤维复合材料航空产业生态圈,解决我国民用飞机的试制、小批量生产和大批量生产的能力问题。目前这个航空产业生态圈已初具模型,这个成型速度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相信我们集团公司和我们康得复材的平台建设能力一定会将这种产业发展模式发扬光大,未来,不仅在航空圈,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应用的更多领域都将显示它的优越性。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部署,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正在从高端军用小批量走向工业化、规模化和民用化的新时代。从“用得上”普及到“用得起”,成本是关键。
“我相信凭借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成本控制手段,我们可以在未来五年内让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车身成本降低到铝车身的水平”谢富原说。
谢富原提到,借助碳纤维复合材料生态平台的资源优势,我们的产品从设计之初就有更优化的成本概念;加上工业化、批量化的智能制造技术,2分钟一个节拍的全自动生产,让批量化的产品可以有稳定的供货质量;另外,我们的原材料碳纤维的供货单位——中安信科技有限公司也是我们集团内部的兄弟公司,它的生产技术国际领先,单线产能国内最大,即将在威海建成的年产6.6万吨的碳纤维生产基地——康得碳谷,也将生产更低成本的大丝束产品。这些方面都让我们对降本更有信心。
轻量化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目标之一,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民用领域的巨大市场需求及发展已成趋势。在谢富原看来,随着各国对环保工作的重视,交通工具的轻量化是必然之路,到2020年,我国即将迎来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应用的爆发年。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重视和开发,未来,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风电叶片上的应用也将非常广泛。在高端装备领域,民用航空、轨道交通(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船舶领域的发展,都将是轻量化与功能化相结合。
“过去,我们国家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基本停留在体育用品、建筑补强等中低端领域。未来,我们将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创新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统筹的、全链条的降成本制造,促进中国的复合材料突破现状真正走向高端。通过布局、研发和不断创新,使康得复材成长为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领军企业,始终保持强劲的竞争力,推动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成长壮大。”
关于康得复材:
康得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康得集团、康得新集团携手打造的“碳纤维轻量化生态平台”的核心企业,可为客户提供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件从设计、研发、样件试制、检测、小批量生产到大规模供货和服务的碳纤维轻量化整体解决方案。
康得复材坚持“整合全球优势资源,打造高效专业团队,引领前沿市场开拓,创造一流生态平台”的发展战略,打造了工业4.0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件智能化生产线,年产150万件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件,包括碳纤维经编织物生产线、碳纤维机织物生产线、预浸料生产线,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件生产线,所采用的新一代HP-RTM、Surface-RTM、湿法模压等,工艺成熟可靠,成型周期可缩短至2-5分钟,实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规模化量产。公司以新能源汽车碳纤维部件为主要市场,同时积极拓展民用航空、风力发电、轨道交通、船舶等领域,面向中高端碳纤维应用市场,致力于成为世界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推动碳纤维产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