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市以来,正海生物毛利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2021年,这一数据首次低于90%,但很多医疗器械赛道竞争者仍追不上。不过,主营产品已在集采范围之内,企业未来业绩还需观察。
两款产品,撑起85%营收
3月1日,正海生物公布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4亿元,同比增长36.45%,归母净利润为1.69亿元,同比增长42.44%。
正海生物主营生物再生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绩主要依赖口腔修复膜和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两者占营收比超85%。
具体来看,口腔修复膜实现销售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49.04%,主要得益于国内新冠疫情形势逐渐向好,以及口腔民营诊所、公立私立医院等口腔终端全面开放。2021年,口腔修复膜占营收比重达48%,毛利率高达90.39%。
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14.71%。产品占营收比重达39%,毛利率高达92.58%。
报告期内,正海生物医疗器械整体毛利率为89.11%,尽管这一数据已经远超众多医械企业,但与自身相比,较上年同期仍减少3.12%。事实上,自上市以来,这家公司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90%以上。
去年8月,正海生物曾在一份投资者关系表中披露,毛利率下降主要和公司新厂区全面运行有关,资产折旧、费用摊销增加,使产品分摊成本有所增加,导致毛利率略降。
千亿市场,毛利率基本在70%以上
生物再生材料主要指可用于治疗、修复和替换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型材料,包括软组织(皮肤、气管等)修复材料和硬组织(骨、牙等)修复材料。全球领先企业主要有强生、巴德、盖氏和贝朗等,国内主要生产企业有正海生物、冠昊生物、迈普医学和佰仁医疗等。
国内主要的再生医用耗材包括口腔修复膜、骨修复材料、硬脑(脊)膜补片、疝补片等。
目前,我国的硬脑(脊)膜补片技术发展比较成熟。中金数据显示,按销售规模计算,2019年国产动物源硬脑(脊)膜产品市占率已经达到80%,基本实现国产化。其中,天新福占比37%、冠昊生物占比20%、正海生物占比15%、佰仁医疗占比7%。
除硬脑(脊)膜补片外,多数再生医用耗材国产化程度都比较低。
事实上,全球范围内来看,再生医学仍处于发展初期。据市场研究公司Verified Market Research分析,2020年全球再生医学市场规模为277亿美金,预计2028年全球再生医学市场规模将达到1498亿美金,并且毛利率基本在70%以上。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生物再生材料的市场规模达13.2亿元人民币,5年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2.2%。未来5年,中国的再生材料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6.8%的增长率高速增长,2022年市场规模有望上升至31.6亿元人民币。
与正海生物同台竞争的冠昊生物,于今年1月公布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公司盈利约7000万元-79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约50%-70%。公司2021半年度报告显示,脑膜产品冠朗较去年同期增长133.97%;胸普外科修补膜较去年同期增长59.63%;无菌生物创护膜较去年同期增长105.72%;乳房补片较去年同期增长164.66%。
业绩表现强劲
2022年2月28日晚,公司公布2021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36.45%,实现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42.44%,处于业绩预告中枢,其中Q4实现收入0.99亿元,同比增长28.57%,实现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长82.61%,业绩增长强劲。
业绩表现强劲,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分季度看,Q1-Q4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44/0.37/0.45/0.42亿元,同比增长126.58%/4.2%/12.5%/82.61%,Q4业绩表现强劲。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毛利率89.11%,同比下滑3.12pct,预计系新生产线开设导致折旧摊销增加;实现净利率42.12%,同比增长1.77pct,主要系期间费用率下降4.90pct至47.81%,其中销售费用下降5.07pct至30.52%,公司费用率控制得当,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核心品种口腔修复销售额大幅增长,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增长稳健。
分品种看,口腔修复膜实现收入1.92亿元(+49.04%),收入占比47.94%,主要系随着疫情缓解民营和公立医院等口腔终端全面开放,公司产品需求大幅增长,同时预计颌面外科需求增长稳健。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实现收入1.58亿元(+14.71%),收入占比39%,公司产品为目前唯一一个所有省级集采项目中均中标的产品,保证了公司产品市场占有优势,增长稳健。此外,骨修复材料实现收入0.36亿元(+64.15%),收入占比8.89%,其他产品实现收入0.15亿元(+173.59%),收入占比3.81%,其中代理种植体实现收入约400万元。
后续潜力
重磅品种活性生物骨完成资料发补,上市在即,市场前景广阔。
2021年11月29日,公司完成活性生物骨资料发补工作,根据器械审批流程90个工作日内药监局需出具最终审评结论(公司产品为药械结合类产品,审评时间并不严格依赖于上述规定)。活性生物骨是目前经济效益最优的骨缺损治疗手段,应用场景广阔,对标品种美敦力的Infuse Bone峰值销售为10亿美元,公司产品在性能上有所优化,目前公司正同步进行销售队伍建设和产品定价工作,预计上市后销售前景良好
项目储备丰富,在研管线持续推进。
报告期内,其他在研品种如高膨可降解止血材料和自酸蚀粘接剂(用于光固化复合树脂与牙釉质、牙本质的粘接)获得产品注册证。硬脑(脊)膜补片进入注册发补阶段,尿道修复补片进入病例入组阶段,引导组织再生膜处于临床试验效果评价阶段、子宫内膜处于工艺摸索阶段。新品种逐步落地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驱动。
支柱产品纳入集采
正海生物目前主要业绩来源之一的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已经纳入集采覆盖范围。
去年,河北省医保局开展多类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硬脑(脊)膜补片集采中出现超高降幅。据了解,主要用于外科修补手术的硬脑(脊)膜补片,平均价格从1.6万元降至1000元左右,平均降幅91.46%,最高降幅99.21%。
除河北外,在其余开展硬脑(脊)膜补片集采的地区,耗材价格也有明显降价。
2020年10月,江苏省集采中人工硬脑(脊)膜平均降幅68.9%,最大降幅81%。2020年12月,山东集采中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平均降价83.32%,中选5家企业均为国内企业。2021年06月,福建省集采中硬脑(脊)膜补片平均降幅71.49%。
正海生物表示,截至报告期末,江苏、山东等5个省份均已开展带量采购工作。旗下产品在5个省份均中标,中标价格在各省份所有中选品牌中处于中位线水平。集采尚未给公司的经营业绩带来明显影响,有关数据还需要更长时间观察。
此外,今年将开展的种植牙集采也可能对公司业务产生影响。市场普遍认为,集采降价后,种植牙手术将放量。
正海生物的重要产品口腔修复膜主要用于颌面外科和种植牙领域,另一类上市产品骨修复材料主要用于牙颌骨缺损(或骨量不足)的填充和修复。随着未来临床需求的增加,口腔修复膜和骨修复材料使用量和市场占有率有望提升。
“隐忧”已现
除此之外,正海生物还存在很多“隐忧”。
正海生物的产品主要依靠其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开发出口腔修复膜、可吸收硬脑 (脊)膜补片、骨修复材料等生物再生材料。虽然在研产品有十二个项目,但是其新产品的上市并实现收入需要较长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此外,正海生物表示,2020年以来,“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在已经开展带量采购的江苏、山东、福建、河南、河北等5个省份全部中选,不排除未来因为带量采购范围扩大而对公司业绩带来影响等风险因素。
在诸多困扰下,正海生物面临的偿债压力也较大。
2021年,正海生物的负债共计1.437亿元,其中,流动负债就高达1.26亿元。然而,2021年,正海生物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出5121.41万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30.02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1.87亿元。2021年末,正海生物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12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1.25%。
也就是说,正海生物的现金不足以偿还它短期内的流动负债,诸多困扰下,正海生物需要面临的难题还有很多。
来源:科技创新直通车,太平洋证券,手机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