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在接受采访中提到,当前中国在迈向中高端价值链上,共有88种高度依赖的“卡脖子”进口产品,精密科学仪器名列其中。
据海关统计,2020年,全国31个省市仪器仪表行业累计进口总额665.20亿美元,增幅47.97%;同期,全国31个省市仪器仪表行业累计出口总额为438.71亿美元,增幅27.15%,逆差额达到226.49亿美元,增幅24.75%。
仅2021年上半年,我国就花费了至少106亿人民币从日本购入科学仪器,单价超过50万元的大型仪器中,国产品占有率为13.4%左右。基础的科学仪器进口金额已超过500亿美元,逆差近200亿美元,且为增长趋势。虽然国家一直在鼓励企业自主研发,但国产仪器目前仍然主要集中在低端科学仪器市场。
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近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就业、90%的企业总数……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十四五”规划纲要在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部分就明确提到: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8月21日,工信部公布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共2930家企业上榜。自2019年以来,全国已累计公布三批、共4762家中小企业入选。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而“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工信部此次公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有多家仪器仪表企业入选,如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上海肯特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红光仪表厂有限公司、浙江褔立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南华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众瑞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图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他们具有专业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等特点,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不可或缺。
政策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近年来,中小企业勇攀“专精特新”打造“小巨人”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采取多种手段,助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解决制造业短板弱项问题。
今年2月,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在2021-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1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7月初,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内市场领先的“小巨人”企业等;
7月30日,“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首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出现,进一步释放国家层面的支持信号。
2021年上半年,受政策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为解决“卡脖子”问题贡献了正确思路。相关企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29.7%,利润两年平均增长36.2%,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4.2%,表现十分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