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互认体系共享合作共赢
——专访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副司长(正司级)薄昱民
IEC是世界最具权威的三大国际标准化和合格评定组织之一,负责制定的电工电子及相关领域的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在便利国际贸易和推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积极参与IEC合格评定活动,在推动IEC合格评定体系发展的同时,着力完善我国合格评定体系,积极服务对外贸易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丰硕。第83届IEC大会召开期间,本报记者专访了担任IEC合格评定局(CAB)成员的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副司长(正司级)薄昱民,围绕IEC合格评定体系便利国际贸易和推动产业发展、我国参与IEC合格评定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成效等主题,进行了深入对话。
记者:我国于1957年正式加入IEC,2011年成为IEC常任理事国。我国目前已加入IEC全部合格评定国际互认体系,并作为积极成员(P成员)加入了IEC所有技术委员会,全面参与IEC合格评定互认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请您全面介绍一下我国参与IEC合格评定工作的具体情况。
薄昱民:IEC依据国际标准积极推动合格评定领域国际互认工作,根据产品设立了4个合格评定互认体系,即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元器件质量评定体系(IECQ)、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及零部件合格评定体系(IECEE)、国际电工委员会防爆电气安全认证体系(IECEx)、国际电工委员会可再生能源互认体系(IECRE)。IEC下设的合格评定局(CAB),负责全面管理合格评定互认体系,推动相关产品“一个标准,一次认证,全球通行”,促进全球贸易便利和产业发展。
1981年,国家标准局、国家商检局、四机部、国家计量局授权组建我国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1983年我国加入IECQ体系。2001年国家认监委成立,取代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成为IECQ中国成员机构。目前,国家认监委授权赛宝实验室作为认证机构加入IECQ体系。赛宝实验室总工程师万举勇担任IECQ合格评定委员会(CABC)主席。
1984年,经国家标准局批准,国家商检局认可,授权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CCEE)既作为成员机构又作为认证机构代表我国加入IECEE体系。2001年国家认监委取代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成为IECEE中国成员机构,并授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作为认证机构参加IECEE-CB体系。截至目前,我国总计有39家实验室通过国际同行评审成为IECEE-CB检测实验室。国家认监委原副主任谢军曾连续三届担任IECEE认证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自1992年起,我国开始参与筹建IECEx体系,是IECEx体系的创始成员国。1996年IECEx体系正式成立,我国作为正式成员参加IECEx体系。2001年国家认监委成立,成为IECEx体系我国成员机构。国家认监委授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有限公司作为IECEx3家我国认证机构和7家检测实验室加入了IECEx体系。认证监管司司长刘卫军曾连续两届担任IECEx副主席。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徐建平担任IECEx体系技术委员会(TAG)主席。
2014年8月,国家认监委正式代表我国参加IECRE体系。我国成为IECRE体系创始成员,加入了风能和太阳能两个分体系。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担任IECRE副主席,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潘伟平担任IECRE风能分委员会(IECRE WE-OMC)副主席。
记者:我国积极参与IEC合格评定工作,不仅在推动IEC合格评定体系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合格评定工作反哺了我国自身合格评定体系建设,从而更好地服务对外贸易和经济社会发展。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主要成效。
薄昱民:积极参与IEC等国际组织的合格评定工作,从中积累经验、提高专业水平,对于提升我国合格评定体系建设水平,更好地服务对外贸易和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提升了产业质量。一是服务电工电子等相关产业振兴。在IECQ项目实施前,我国元器件企业的产品连可焊性都达不到要求。经数年认证工作的不断推动,我国元器件质量水平大大提高,为当时我国彩电国产化及其他电子整机产品质量提高提供了基本条件,为我国电子产品在当今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提供了基础保障。二是助推防爆企业转型升级。较早获得IECEx认证的华荣防爆有限公司为满足国际IECEx认证的要求,将质量的理念贯彻到产品设计与生产、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从认证初期的以手动生产为主发展为全自动化生产,现已跻身世界知名防爆电气企业之列,年出口业绩近2.5亿元,是认证初期的10倍。
促进了外贸发展。主要体现在便利企业出口上。我国加入IEC四大产品互认体系,每年数万家企业因此受惠数千亿美元。仅IECEE一项,我国企业每年获得该体系电子电器产品国际互认证书(CB证书)数量就占全球总量的40%左右。2018年IECEE共颁发CB证书101460张,其中64240张证书是由我国境内的生产企业所获得的。这些CB证书为企业产品出口、被目标市场接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工业品领域,我国与新西兰、韩国在自贸区框架下签署了产品认证互认协议,促进了我国电子电器等产品出口,我国认证检测机构获得境外机构授权开展日本PSE认证(日本强制性安全认证)、海合会GCC(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沙特SASO(沙特阿拉伯标准组织)等认证,便利我国产品出口。
完善了制度建设。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制度从设立之初即积极借鉴国外先进制度建设。比如,实施风险管理,对于增加和调出的产品目录,经过充分论证和风险、危害分析,从保护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对安全予以特别关注,对产品目录进行动态调整。另外,引入自我声明方式。为深化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改革,强化市场主体责任,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针对音视频设备、信息技术设备、低压电器等领域27种质量稳定、安全风险较低的产品,允许企业运用自我声明评价方式替代第三方认证。
锻炼了专业队伍。一是国际任职取得重大突破。截至目前,我国在IEC合格评定体系中担任管理层职务10人次,担任工作组成员61人次,5人获得IEC1906奖。二是国际同行评审深度参与。建设国际同行评审员选拔试题库,并组织考试。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国际同行评审员31名。
记者:对于扩大我国在IEC合格评定领域的影响力,从而在促进我国合格评定事业发展、服务质量强国建设、提升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等方面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您认为未来应从哪些方面着力?
薄昱民: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
第一,着力提升IEC技术机构的整体能力。整体提升IEC合格评定体系认证机构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鼓励认证机构跨国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机构,提升我国在IEC合格评定体系的整体参与能力。
第二,着力提升企业参与度与产业结合度。以调整和完善IEC合格评定体系国内运作机制为契机,激发企业热情,加强对企业的调研,提高企业参与度与产业结合度。继续调整国内运作机制的组成结构,扩大企业、产业协会代表比例,并适度吸纳科研院所优秀人才。
第三,着力提升国际话语权。统筹国际国内两个舞台,鼓励我国认证机构和企业两类主体积极参与IEC合格评定互认体系,积极参与IEC合格评定体系国际组织管理层和技术层的工作,分阶段分领域实现我国从参与到引领的实质性转变,助力我国从国际大国到国际强国的阶段性跨越。以参加和承办IEC重要会议活动为契机,加大对国际组织任职人员的统筹管理,加大人才发掘和培养力度,优化人员布局;加大工作组参与力度,从源头把好国家利益关,从而全面提升国际话语权。
□本报记者庞仙
(责任编辑:六六)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