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动态
我国在工业绿色发展与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方面有哪些相关政策、制度和标准?
时间:2019-05-23 16:38  浏览:32
  如今,越来越多的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空气净化器等终端用能产品有了能效指数,坐便器、水嘴等用水产品有了水效指数……绿色环保性能指标已成为衡量产品质量水平和消费者选择的重要依据。毋庸置疑,今后绿色产品将不是只凭商家宣传的噱头,而是通过一系列制标、定标后的规范化品类,随着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将对未来绿色生产和消费发挥更加重要的引领作用。

  我国在工业绿色发展与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方面有哪些相关政策、制度和标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刘洪生日前表示,近年来,我国在绿色相关政策、制度、标准制定和实施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体系,将分头设立的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产品统一整合为绿色产品,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等体系。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相关行业协会、标准化组织、认证检测机构和专家等多方面代表,于2017年2月16日成立了国家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化总体组,并于5月12日发布实施了《绿色产品评价通则》。截至目前,已完成首批13项绿色产品评价国家标准的审定报批工作。

  无疑,这些绿色产品评价国家标准将要求产品更加节能,性能指标也比以往的标准更加严格。譬如,空气净化器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与相应国家标准相比,能效比指标提高了60%,颗粒物洁净空气量要求提高10%以上,除菌率要求提高了98%。近年来,高标准的绿色环保节能技术与产品,已成为各企业竞相开发的首选项。因此,加快推进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等领域标准,将有望推动企业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大幅度提升知名消费品的品牌价值。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司副司长王赟松认为,当今时代,物质相对丰富,消费需求发生深刻变化,消费者诉求已由物质满足向精神满足转变,由关注产品基本功能,向关注产品绿色、舒适、健康转变,顺应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产品标准越来越关注绿色环保性能。比如,产品本身是否含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成分;产品在设计、生产和消费中是否注重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产品包装是否易于分解;产品使用后可否回收循环利用等。

  赋予产品“绿”动能,离不开一套整装待发的全生命周期绿色生产体系。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副主任蒋荃表示,所谓绿色建材,是指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要从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5个方面对建材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评价,重点考察建材生产过程的先进性、环境影响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创新和性能等。企业污染物排放、职业卫生、安全生产和管理体系及产品性能等基本要求,将作为可以一票否决的控制项,对绿色建材产品严加把关。

  然而,综观目前我国的绿色生产和消费依然是喜忧参半。仍以建材行业为例,我国是全球建材生产和消费大国,2016年建材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7.6万亿元,实现利润4906.9亿元。“但长期以来,建材产业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还难以满足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更高水平发展的需要。”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光辉举例道,水泥工业由于燃料燃烧和工艺过程的双重排放,已在世界上与电力、钢铁并列为三大重点行业减排对象。目前,还有80%的企业仍抱着被动应付碳交易的态度。若根据行业减排目标,层层制定单位产品碳排放限额指标,将有效倒逼企业从源头重视绿色生产。韩光辉说,只有摸清家底、建章立制,积极参与碳资产有效管理和交易,开发碳金融产品,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工业绿色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单位GDP能耗及单位GDP碳排放等逐年都有明显下降。统计显示,“十三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将达到17万亿元,绿色环保产业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王燕表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既能够有效缓解资源能源约束和生态环境压力,又能够加快补齐绿色发展短板,培育发展新动能。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快建立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完善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回收到再制造的全生命周期绿色标准;开展绿色设计产品评价,加快制定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依据标准评价发布一批绿色产品名录;不断完善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和财税支持政策,全力服务绿色生产和消费,共同推动我国绿色环保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猜你喜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