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全球疫苗研发进入冲刺阶段。在5支国产新冠病毒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后,又一款国产新冠疫苗即将申报开展临床试验,进入产业化准备阶段。
12月27日,沃森生物新冠疫苗基地落户北京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园,这也是一个黑猩猩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产业化基地。依托沃森生物的创新疫苗产业化优势及成熟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由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团队与天津医科大学周东明教授团队合作研发的新冠腺病毒疫苗已经进入产业化准备阶段,一旦疫苗研发成功,将在大兴基地实现大规模生产。
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进入试验阶段
今年1月上旬新冠暴发伊始,张林琦教授团队与周东明教授团队就开始合作研究新冠病毒疫苗。5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疫苗进入动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阶段。
该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属于国家布局5条疫苗研发技术路线之一。清华大学医学院和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教授张林琦介绍,我国新冠疫苗5条技术路线基本上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启动的,疫苗研发周期越长,其在人体安全性有效性将更有保障。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该疫苗在动物体内可诱导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和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并具有良好的免疫持久性。攻毒实验表明,该新冠疫苗免疫可保护恒河猴耐受新冠病毒攻击。
“知道新冠病毒如何打开人体的‘大门’,就能够进一步知道如何来保护这个‘大门’。”张林琦教授指出,新冠病毒S蛋白必须与人体ACE2蛋白结合,病毒才能入侵人体。他把新冠病毒的S蛋白比喻成“钥匙”,把人体的ACE2比喻成“锁”。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就是利用“钥匙”打开人体ACE2的“锁”,然后进入细胞,开始大量复制,对人体造成伤害。
张林琦教授团队把S蛋白这个“钥匙”单拎出来,搭载到改造后的黑猩猩腺病毒载体上,当这个载体运送S蛋白到人体细胞后,人体免疫系统就会迅即组装出专门针对这个S蛋白“钥匙”的专用杀伤武器:新冠病毒抗体。等到真的新冠病毒来的时候,人体的专用武器已经严阵以待,就可以把病毒消灭在人体细胞之外,实现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保护。
几乎无副作用,免疫反应更精准
张林琦教授称,由于抓住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的受体这个关键要害,所以这类疫苗的特点是细胞可以产生精准化免疫反应,更有针对性。使用的腺病毒载体来自于黑猩猩稀有血清型,主要原因是人体内一般不存在针对黑猩猩型腺病毒的预存中和抗体,以这种病毒做载体的疫苗,较大的好处是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小,在免疫剂量上有不少优势。在安全性、免疫原性、大规模生产、运输和储藏等方面有很多的优势。
“目前,我们的疫苗在动物身上没有看到副作用。”张林琦教授介绍,预计12月底将申报开展国内外临床试验。该疫苗产品一旦获批,将会是我国第一个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的新冠疫苗。与人腺病毒载体相比,黑猩猩腺病毒载体具有在人群中预存免疫少的优势。
另外,由于腺病毒载体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具有较好的免疫持久性,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制中体现了巨大的优势。迄今为止,全球已有多腺病毒疫苗进入临床阶段,其中阿斯利康新冠疫苗使用的就是黑猩猩腺病毒载体。
张林琦教授称,从新冠病毒长期流行的趋势看,第一棒的新冠疫苗研发成果已经出来了,展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长期的保护性还需要继续观察。作为第二棒紧跟者,他们将更加着力在疫苗的综合能力,包括有效性、安全性、保护周期、规模化、可及性等方面。“如现在开始建设生产车间,明年年中,疫苗或将大规模投入市场使用。”张林琦教授说。
据沃森生物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基地将在2021年底建成投产,一期产能1.5亿剂,根据全球疫情防控需要可实现快速扩产。
奠基仪式结束后,北京日报记者对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张林琦做了专访。围绕疫苗研发的焦点问题,他一一做出回应。
问:这款黑猩猩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特点?
答:它在免疫能力、生产能力、运输保存以及成本上都比较有优势,我们采取模块化的方式,能快速提升产生,疫苗在2到8度左右能保存60天。因为使用剂量比较低,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比较低。从目前产能看,大约每年1.2亿到2亿剂左右,随着需求的增加,还可以扩增产能。
问:预计什么时间能完成这三期临床试验吗?
答:我们已经开始谋划准备了,会择机去到不同的国家开展临床试验。能否快速完成临床试验与项目选点、运行团队的效率和管理能力、评估以及跟当地监管部门协调沟通等都密切相关。在国外,很多情况不一定那么顺畅,我相信,随着我们国家在临床试验以及海外布局经验的提升,后期效率会大大提高。
问:英国已经出现变异的新冠病毒,这会影响疫苗的效果吗?
答:我们实验室也在评估这些突变株,看它是否会让疫苗效果“打折”。但是从我们的疫苗免疫反应程度来看,它对现在的病毒或者突变出仍然保持很高的有效性和保护性。
问:未来新冠疫苗会像流感疫苗一样,可能需要每年预测新的毒株吗?
答: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当然,我们不希望它像流感疫苗一样每年都换,但是万一有需要,我们也会做好相应的生产科研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