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与中科院深海所开展交流合作
时间:2020-12-26 10:50  浏览:185
  联合实验室,是指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根据《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申报、审查和专家现场论证立项建设实验室。依托高校要切实承担联合实验室建设主体责任,保障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努力汇聚多方资源,支持联合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和吸引外籍人才。
  
  12月中旬,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与中科院深海所开展交流合作。合肥研究院是国内环境感知领域的优势单位,在环境光学、质谱学、图像处理、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新型材料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在深海领域具备较好的工程化应用前景。
  
  联合实验室将作为深海所与合肥研究院交流合作的平台,为双方在相关前沿领域的联合探索、预研和攻关提供支撑,共同推进深海科学研究和深海工程技术融合发展。
  
  感知智能即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人和动物都具备,能够通过各种智能感知能力与自然界进行交互。感知智能是指将物理世界的信号通过摄像头、麦克风或者其他传感器的硬件设备,借助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前沿技术,映射到数字世界,再将这些数字信息进一步提升至可认知的层次,比如记忆、理解、规划、决策等等。而在这个过程中,人机界面的交互至关重要。
  
  有研究者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运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所谓运算智能,是指计算机快速计算和记忆存储的能力。所谓感知智能,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信息的能力。所谓认知智能,是指机器具有理解、推理等能力。
  
  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智能,即移动机器人能够根据自身所携带的传感器对所处周围环境进行环境信息的获取,并提取环境中有效的特征信息加以处理和理解,通过建立所在环境的模型来表达所在环境的信息。
  
20201225-969619676
  
  移动机器人环境感知技术是实现自主机器人定位、导航的前提, 通过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感知,移动机器人可以更好地进行自主定位、环境探索与自主导航等基本任务的实施。环境感知技术是智能机器人自主行为理论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在移动机器人中得到了充分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智能移动机器人对环境信息的获取能力。
  
  人类和高等动物都具有丰富的感觉器官,能通过视觉、听觉、味觉、 触觉、嗅觉来感受外界刺激, 获取环境信息。机器人同样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来获取周围的环境信息,传感器对机器人有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
  
  传感器技术从根本上决定着机器人环境感知技术的发展。目前主流了的机器人传感器包括视觉传感器出、听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等等,而多传感器信息的融合也决定了机器人对环境信息感知能力。
  
  海洋探测是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及传感器对海洋环境进行侦查与探测。海洋侦测工程与装备是进行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的基础。目前用于海洋研究的传感器主要有:海色传感器、声纳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微波高度计等。
  
  海洋通用技术朝着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方向发展。当前,在水密接插件方面,已经出现满足不同水深、电压、电流的电气、光纤水密接插件产品。在浮力材料方面,市场上己出现满足不同水深的、用于不同用途包括水下潜器、遥控潜器脐带缆、水下声学专用的浮力材料。
  
  在ROV作业工具方面,已出现了水下结构物清洗、切割打磨、岩石破碎、钻眼攻丝等专门作业工具;水下高能量密度电池也实现了模块化,无需耐压密封舱就可以直接在水中使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海洋探测平台呈现多样化态势当前,用于水文观测的主要有遥感卫星、岸基雷达、潜标、锚定浮标、漂流浮标、Agro浮标等。尤其是由Agro浮标组成的全球性观测网,收集全球海洋上层的海水温、盐度剖面资料,以提高气候预报的精度,有效防御全球日益严重的气候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威胁,被誉为“海洋观测手段的一场革命”在物理海洋探测方面。
  
  主要有电、磁、声、光、震等探测平台对海洋地形、地貌、地质及重磁场进行探测物理海洋探测平台朝着多功能化发展,将浅地层剖面仪、侧扫声纳、摄像系统等组成深海拖体,对海底进行探测同时,海洋生态探测平台将荧光计一、浊度计、硝酸盐传感器、浮游生物计数器及采样器、底质取样器等集成于一体,形成海底化学原位探测与采样装备。
  
  深海通用技术是制约海洋装备的瓶颈通用技术的薄弱一方面制约了海洋装备产业化进程,同时也阻碍了观测技术的进步建议重点开展深海通用技术研究,实现我国海洋探测与监测通用技术整体提升,实现海洋探测与监测通用技术中关键仪器设备、平台的自主研制、生产,形成几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产品的骨干企业,实现了我国海洋探测与监测通用技术及仪器设备的系列化、产业化、市场化。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