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中科院郭寅龙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基于电弧等离子体的新型质谱解离技术
时间:2020-11-02 14:41  浏览:223
  以 ESI 为代表的大气压离子化技术(API)产生以来,质谱技术与许多分离技术的联用日渐成熟,在环境监测、药物研发、法医鉴定、组学研究等诸多领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与需高真空环境的经典离子源如电子电离源(EI)相比,API用于质谱定性分析存在明显缺陷。这主要是由于API离子源往往基于软离子化机理,化合物经软电离过程得到的多为偶电子离子,很难得到奇电子离子;常压离子化过程能量有限,得到化合物的碎片很少,不能获得丰富的“指纹“信息,无法全面地反映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
  
  目前已有的质谱解离技术或碎裂模式局限(如碰撞诱导解离往往发生中性丢失)或无法与API进行方便联用(如电子捕获解离和高能诱导裂解需要高真空仪器环境),因此,API用于质谱定性分析的缺陷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和弥补。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郭寅龙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基于电弧等离子体的新型质谱解离(APD)技术,使大气压环境下有机化合物分子的指纹图谱质谱分析得以实现,很好地弥补了上述缺陷。电弧放电产生的热等离子体同时具备高温、高能和特殊的化学反应性能,对分析物实现离子化的同时还伴随明显的碎裂现象。这种基于电弧等离子体的解离装置(APD)利用施加有约20千伏高压的两个电极,即可很方便地在常压环境下产生稳定的电弧等离子体。APD引起的化合物碎裂包含电荷诱导、自由基诱导以及等离子体独特的化学反应性诱导的断裂,可同时产生大量奇、偶电子碎片离子,所得化合物的“指纹”质谱图包含丰富的结构信息。
  
  题为《Arc Plasma-based Dissociation Device: Fingerprinting Mass Spectrometric Analysis Realized at Atmospheric Condition》的成果近期发表在 Analytical Chemistry 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上海有机所博士生朱苏珍。(DOI: 10.1021/acs.analchem.0c03127 )
 
634aa914-21a3-49af-b66a-7a51bf7fef8d  
图1. APD装置示意图(左)和APD分析所得芬太尼指纹图谱(右)
  
  APD的优异解离性能在多种化合物类别中都已得到确认,包括毒品类化合物(甲基苯丙胺等)、精神活性类化合物(芬太尼等)、甾体激素类化合物(地塞米松等),不仅可分析极性化合物,对黄酮类、酚类、蒎烯类等ESI信号响应不好的化合物同样能取得良好解离分析效果。且当与纳升电喷雾电离源(nano-ESI)和零压纸喷雾(zero volt PSI)两种经典的API技术联用时,能很好地实现两种毒品类化合物的指纹图谱分析。利用APD与零压纸喷雾联用装置作者分析了一份来自吸毒者的原尿样品(由上海司法鉴定研究院提供),通过谱图比对,成功鉴定出其中的毒品甲基苯丙胺(冰毒)。此外,作者还发现APD解离模式中存在可能源于等离子体化学的消除亚甲基和芳构化两种特殊碎裂过程,并将后者成功应用于4-丁基苯胺和N-丁基苯胺两种同分异构体的区分中。
ff54c960-bbe3-4396-9775-d1ee0abe2e98  
图2. APD装置与nano-ESI联用装置(a)分析美沙酮标准品所得谱图(c);APD装置与zero-volt PSI联用(b)分析甲基苯丙胺标准品所得质谱图(d)分析原尿样品所得质谱图(右下)
  
  该解离技术有望实现基于APD的化合物指纹图谱库的构建,并进一步与液相色谱联用,成为一种有效的定性分析手段。
  
  郭寅龙研究员简介
 
2966ca54-17b6-44e5-b59c-9b477e45d647
 
  郭寅龙,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上海有机质谱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质谱学研究,在新型离子源研发、反应机理研究、质谱衍生化试剂研发和质谱成像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创新性成绩,2000年以来,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 Nat. Catal.、Anal. Chem.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近300篇,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analchem.0c03127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