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20%还要多、但耕地只占世界的7%左右,土地资源不足、水资源匮乏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粮食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等环节,每年损失量达700亿斤。大约相当于2亿亩耕地的产量。其中:因虫霉鼠雀造成储粮损失400亿斤以上;流通损失损耗逾150亿斤;消费习惯误区过度追求亮、白、精造成加工损失130亿斤以上。“舌尖上的浪费”更是惊人,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造成餐桌浪费价值达2000亿元,折合食物约6000万吨,足够养活2亿人。爱粮节粮是我们应该要做到的,你知道有哪些科学技术也在帮助我们守护粮食吗?
爱粮节粮 监测技术少不了
粮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据了解,我国1/5的耕地面积被重金属污染(近2000万公顷),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因此,进行粮食监测不可少,都有哪些仪器仪表来助力我们监测呢?
针对粮食污染等问题,我们需要检测镉、铅等重金属含量,黄曲霉毒素B1等真菌毒素以及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指标。重金属含量检测常用的方法有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等,真菌毒素的分析一般采用酶联免疫法、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农残检测则常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进行粮食监测不仅可以防止不合格的粮食进入市场或者成为储备粮,也可以发现粮食存在的问题,帮助粮农与农业部门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粮食生产方式或者治理环境污染,提高粮食质量。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建立粮食质量安全检测监测体系,增加基层粮食检验监测机构,提高粮食质量安全监测预警与检测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使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食品重金属快速检测仪等设备,为加强粮食质量监管,完善检测能力建设。为粮食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爱粮节粮 传感器技术来助力
上述,小编已经提到,据粮食部门测算,我国每年因虫霉鼠雀造成粮食损失浪费400亿斤以上,这些都是因为由于农户储存设施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缺乏技术指导服务等,其损失比例在8%左右,随着科学科技的发展,有着更大作用的传感器技术运用到粮食监测上来。
众所周知,传感器的发展为人们解决了诸多困难。随着智能化发展的推进,智能传感器也逐渐在市场上流行起来,并开始运用在各行业中。智能传感器是基于普通传感器的功能上,添加了一定的编程自动化能力以及更多优化功能的传感器,它带有微处理机,具备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那么,你知道在粮食监测方面,用到了哪些传感器技术吗?
首先,是温度传感器,它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最早开发,应用较广的一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市场份额大大超过了其他的传感器。从17世纪初人们开始利用温度进行测量。针对粮食温度等监测问题,我国从2000年就开始实施数字粮情测控系统,按照一定的密度部署单总线温度传感器,帮助粮仓实现数字温度的实时监测。
再者,是温度水分一体化传感器,在之前采用温度传感器等湿度检测,只能有限的几个温度监测点来得到仓内外湿度,水分检测并没有大量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针对粮情监测行业只有在粮食出现霉变的时候才能有效测量,不能提前做预防、不能实时监测粮食水分的痛点,我国一企业又研发了业界首款温度水分一体化传感器。其是将水分传感器密封,同时将与水分传感器相连的两个电极也密封在工装中,来测量粮食的水分。使用此技术,可以实时的了解储存粮食的情况,以便于我们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做相应的措施。
最后,小编想说,粮食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爱护粮食,人人有责。爱粮节粮,传感器等监测技术也在助力。
哪些科学仪器在帮助我们守护粮食?
时间:2020-09-04 10:58 浏览: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