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人类首次从鸡身上分离出来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是牛、家禽、猪和猫的重要病原体。是一类大型有包膜的正链RNA病毒,具有圆形结构和从其表面突出的花瓣状刺突。
与SARS-CoV相似,SARS-CoV-2在人体细胞上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作为其受体,并通过其受体结合域(RBD)与其结合并入侵人类细胞。
但是,目前尚无针对新冠肺炎的特异性的有效治疗方法。因此,隔离,远离社交和加强卫生预防措施是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唯一措施。
此前有研究显示新冠患者会产生SARS-CoV-2特异性抗体,但是尚不知道新冠病毒诱导的抗体是否具有保护性,以及到底在多少受感染者中具有保护性。
维也纳医科大学 Rudolf Valenta 领导的团队通过ELISA检测实验,以鉴定感染新冠病毒后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患者。
然而,检测结果表明,仅60%的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产生了可抑制SARS-CoV-2受体结合域(RBD)与ACE2受体相互作用的保护性抗体。
这项研究表明,该测试可以确识别抗体,并鉴定出哪些感染者已具有保护性免疫。
更重要的是,研究团队还发现,新冠病毒受体结合域(RBD)和患者抗体组成的某些免疫复合物与ACE2受体的结合率更高。也就是说,抗体与新冠结合后,可能不但没有抑制新冠病毒,反而增加了新冠病毒与人体细胞的结合能力。
其中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清除,作者表示,亟需弄清楚这背后的原因,这对于新冠疫苗的研发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与以前观察到的鼻病毒(RV)感染相似,自然情况下的SARS-CoV-2感染不会在所有感染者中诱导保护性抗体应答,从而抑制病毒-受体相互作用,因此,群体免疫的路子注定走不通,迫切需要开发出SARS-CoV-2疫苗,以防止新冠疫情进一步扩大。
此外,研究团队使用的分子相互作用测定法,可用于鉴定出已产生保护性抗体的受试者,以及用于筛选候选疫苗是否让患者产生了保护性免疫应答。
研究背景
2020年3月,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朗斯在接受采访时说,约60%的英国人将感染新冠病毒,以使社会对未来的疫情具有“群体免疫”。此说法引发轩然大波,此后“群体免疫”一直备受争议。
群体免疫(community immunity),是指人或动物群体中的很大比例获得免疫力,使得其他没有免疫力的个体因此受到保护而不被传染。那么人类到底是否能够通过群体免疫来实现对新冠病毒的控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