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维也纳医科大学:仅60%的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产生了保护性抗体
时间:2020-08-08 11:25  浏览:224
  2020年8月9日消息,近日,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Allergy 杂志发表了题为:Antibodies in serum of convalescent patients following mild COVID‐19 do not always prevent virus receptor binding 的研究论文。文中指出,有40%的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并未产生保护性抗体,这样一来,群体免疫的想法也就并不可靠。

  
       自2019年底发现以来,新冠疫情目前已累计感染超过1900万人,导致近60万人死亡,成为人类首个冠状病毒大流行事件。

       1930年代,人类首次从鸡身上分离出来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是牛、家禽、猪和猫的重要病原体。是一类大型有包膜的正链RNA病毒,具有圆形结构和从其表面突出的花瓣状刺突。

       与SARS-CoV相似,SARS-CoV-2在人体细胞上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作为其受体,并通过其受体结合域(RBD)与其结合并入侵人类细胞。

  
       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新冠肺炎的临床过程为三相阶段,在第1周出现发烧,咳嗽,疲劳,在第2周出现呼吸困难,和肺炎,在第3周消退。但是,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凝血病,急性肾脏损伤,心肌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恶化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但是,目前尚无针对新冠肺炎的特异性的有效治疗方法。因此,隔离,远离社交和加强卫生预防措施是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唯一措施。

       此前有研究显示新冠患者会产生SARS-CoV-2特异性抗体,但是尚不知道新冠病毒诱导的抗体是否具有保护性,以及到底在多少受感染者中具有保护性。

       维也纳医科大学 Rudolf Valenta 领导的团队通过ELISA检测实验,以鉴定感染新冠病毒后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患者。

       然而,检测结果表明,仅60%的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产生了可抑制SARS-CoV-2受体结合域(RBD)与ACE2受体相互作用的保护性抗体。

       这项研究表明,该测试可以确识别抗体,并鉴定出哪些感染者已具有保护性免疫。

  
       然而,这项实验同时也说明,有40%的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并未产生保护性抗体,这样一来,群体免疫的想法也就并不可靠。

       更重要的是,研究团队还发现,新冠病毒受体结合域(RBD)和患者抗体组成的某些免疫复合物与ACE2受体的结合率更高。也就是说,抗体与新冠结合后,可能不但没有抑制新冠病毒,反而增加了新冠病毒与人体细胞的结合能力。

       其中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清除,作者表示,亟需弄清楚这背后的原因,这对于新冠疫苗的研发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与以前观察到的鼻病毒(RV)感染相似,自然情况下的SARS-CoV-2感染不会在所有感染者中诱导保护性抗体应答,从而抑制病毒-受体相互作用,因此,群体免疫的路子注定走不通,迫切需要开发出SARS-CoV-2疫苗,以防止新冠疫情进一步扩大。

       此外,研究团队使用的分子相互作用测定法,可用于鉴定出已产生保护性抗体的受试者,以及用于筛选候选疫苗是否让患者产生了保护性免疫应答。

       研究背景

       2020年3月,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朗斯在接受采访时说,约60%的英国人将感染新冠病毒,以使社会对未来的疫情具有“群体免疫”。此说法引发轩然大波,此后“群体免疫”一直备受争议。

       群体免疫(community immunity),是指人或动物群体中的很大比例获得免疫力,使得其他没有免疫力的个体因此受到保护而不被传染。那么人类到底是否能够通过群体免疫来实现对新冠病毒的控制呢?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