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实现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突破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围绕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与区域特色建设的重要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此次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是重庆市时隔近10年再添国家重点实验室。截至目前,重庆市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10个,其中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
据了解,重庆市人民政府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责任主体。科技部指导实验室同业务对口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提升实验室研究能力和水平;统筹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和基地人才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支持实验室科研能力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重庆市科技局作为实验室的主管部门,建设运行期内,在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中优先支持实验室发展,在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给予优先立项支持,在实验室团队建设、高端人才引进、领军人才培养和科研条件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
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高端科技创新资源聚集的平台,是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重要载体,将推动重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更好的服务国家战略,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助力。
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
保持超声治疗领先地位 开展高能声学攻关
据了解,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12月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经过18年的培育,于2020年3月获科技部与重庆市政府联合发文批准依托重庆医科大学建设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揭牌仪式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王智彪教授获聘,担任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王智彪介绍,实验室以领先国际的超声治疗技术为主线,围绕强声学与声学效应、多模态影像监控与智能精准治疗、超声治疗临床研究与大数据三个研究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需求,成功搭建了以超声治疗为代表的微无创医学学术和技术平台。经过3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已经研制出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医疗设备,获得3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准入,产品出口到26个国家和地区,在英国牛津大学丘吉尔医院、德国波恩大学医院等2000余家医院应用,治疗肿瘤患者超过15万例、非肿瘤患者200余万例。
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智彪(中)与团队探讨交流科研问题
王智彪表示,今后,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坚持“立地顶天”的发展定位,在“立地”方面,把原创性超声治疗成果服务于人民健康、经济社会发展,成为高水平人才汇聚、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在“顶天”方面,开展高能声学攻关和聚焦超声外科重大科学问题建设创新平台,持续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保持我国在超声治疗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已建成国际领先的山区桥隧试验平台
省部共建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前身是交通运输部桥梁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山区桥梁结构与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交通运输部山区桥隧长期性能与安全协同创新平台,2010年,获科技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历经10年培育建设,今年3月16日正式获批建设。
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现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周建庭获聘为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周建庭介绍,实验室主要针对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复杂环境和条件,开展山区桥梁结构行为与控制、山区桥梁智能监测与先进维护、山区隧道力学行为与运营安全三个方向的研究。目前实验室已累计投入超过2.5亿元,建设超过2万平方米的试验场地,打造了国际领先的山区桥隧结构环境/荷载综合试验平台,以及全国领先的隧道及地下结构三维模型试验平台。
已经建成的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桥梁实验楼
近5年先后承担纵向科研项目28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8项,研究经费超过2.5亿元,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周建庭表示,下一步,实验室将持续开展科研能力建设,包括建设国际领先的大跨拱桥试验平台、桥梁主动风洞试验平台等,建成完备的山区桥隧高端试验平台,引进培育4—6位院士、长江学者、全国勘察大师等高层次人才,建设三支高水平创新团队,在理论和技术上支撑9座世界第一的重大桥梁和隧道工程,持续开展科技创新,继续保持我国拱桥水平世界领先的地位,为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