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了解新冠病毒的防护知识,不给病毒可乘之机!
时间:2020-06-29 14:18  浏览:341
  北京机场巴士司机自称揪口罩透气感染

       当被问到如何感染,北京机场巴士司机何先生说:第一拨疫情过后,放松了警惕。上市场时,因为天气热会时不时的揪一下口罩透透气儿,可能就是这些小动作,让自己中了招儿。“大家千万不能放松警惕,做好防护!

       最近出现多起家庭、工作单位聚集性疫情,新确诊病例凸显病毒狡猾性,端午期间大家欢乐出行时也要做好防控措施,了解新冠病毒的这些知识,不给病毒可乘之机。

       在5种环境物质中 病毒存活时长各不相同

       2020年3月17日发表于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比较了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在特定温度下存活于环境中多种物质上的时间。实验设置的环境是,温度为21℃-23℃,湿度为40%。环境中有5种物质,分别为直径小于5微米的气溶胶、塑料表面、不锈钢表面、铜表面和纸板表面。

       结果表明,在气溶胶中,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的存活时间相似,在3小时内都能存活,随着时间增长感染性略有降低。

       在其他4种环境物质中,新冠病毒存活度和感染性由高到低的是:塑料、不锈钢、纸板和铜。在塑料表面,新冠病毒72小时内有活力(感染力)。在不锈钢表面,新冠病毒可以存活48小时,但是有感染力的病毒载量降低很明显。在纸板上,新冠病毒24小时后就没有感染力了。在铜表面,新冠病毒4小时后就检测不到感染力了。

       夏日高温未必会抑制新冠病毒传染性

       2003年SARS疫情暴发时,到了6月份SARS病毒销声匿迹,SARS疫情也偃旗息鼓。因此很多人都曾抱有一种希望:进入高温季节,新冠病毒也有可能销声匿迹,新冠肺炎也会落荒而逃。

       但是,现在新冠肺炎在北京重新抬头,说明夏日的高温未必会抑制病毒生存和其传染性。针对新冠病毒的另一项研究也给出了一些科学证据。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王其龙等人,在2020年3月30日的《美国医学会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分析了1月中下旬在江苏淮安的一个公共浴场,一位有武汉接触史的新冠肺炎患者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传染了8人的案例。这家洗浴场所男宾区面积约300平方米(包含一个游泳池,淋浴和桑拿),温度高达25℃至41℃,湿度约为60%。这个浴场确认的第1名患者曾去过武汉,有武汉接触史,1月15日开始咳嗽,18日去浴场洗澡,19日开始发烧并确诊。其余8名患者均没有武汉接触史,他们分别于1月19日(患者2,3,4),1月20日(患者5),1月23日(患者6,7),1月24日(患者8)在同一洗浴中心洗澡、桑拿等,患者9在洗浴中心工作,1月30日发病。因此,研究人员认为,新冠病毒可以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存活,不会随着高温消失。

       这一研究的病例数较少,而且传播过程和机理也有待进一步证实,不过它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在夏天和雨季到来之时,新冠病毒仍然有较强的传染性。

       公共场所物体上可以遗留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生存空间大,那么其传染性或感染力如何呢?这分两个方面,一是病人或感染病毒者的分泌物中的病毒载量(滴度)是多还是少,二是新冠病毒在环境物体上的载量是多还是少。按病毒传播的一般规律,如果病毒载量高,传染性就强,反之则传染性低。但是,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即便病人排出的病毒数量多,但如果其中一些病毒的活力不强,就不具有传染性,感染力也不会高;反之,即便病毒载量低,但所有病毒的活性都强,传染性也会变得很强。

       香港大学研究团队对23名新冠肺炎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患者唾液中的病毒载量在出现发热、咳嗽等新冠肺炎症状的第一周,就达到了最高峰。这一结果发表在2020年3月23日的《柳叶刀·传染病》上。这23名患者中有10人是重症,13人是轻症,对23名患者进行唾液检测发现,有3人未检出病毒RNA,另外20名患者的唾液病毒载量中位数是10的5.2次方拷贝/毫升。病毒载量会在患者出现症状后第一周达到最高峰后逐渐下降,但重症患者的气管内吸引物如咽拭子检测,却没有这种变化趋势。

       在6月16日河北雄安新区公布的3例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中,其中一名2岁男童6月11日因接触了一名确诊病人的被子约10分钟(在被子上玩耍),于6月13日发烧,并在医院检测核酸阳性,确诊为新冠肺炎。

       2020年2月25日,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公布,香港新增的第8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曾到访位于北角美轮大厦内的“福慧精舍”佛堂,有7例确诊病例与该佛堂有关。卫生防护中心人员在佛堂里面检测到2个新冠病毒阳性样本,其中一个样本在经书表面、盖经布及跪垫,另一个在洗手间水龙头手柄。

       上述案例意味着,公共场所的物体上可以遗留新冠病毒。因此,无论环境中的病毒载量是多还是少,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讲卫生、减少用手触摸眼睛和嘴等,都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最好方式。

       北京疫情祸起三文鱼 但三文鱼并非新冠病毒的易感宿主

       此次北京新发地市场的聚集性疫情中,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三文鱼由此成为关注焦点。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认为,三文鱼不具备病毒受体,不太可能是传染源。

       卢洪洲强调,我们应科学调查,理性对待。从目前官方公布的信息看,只是在加工食材的砧板等市场环境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并未提及在三文鱼中检测到病毒,因此,公众不必恐慌。“更应该关注的是砧板,它是重点关注对象,也是溯源的关键,应该仔细排查所有在砧板上加工过的食材。”

       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两次聚集性疫情都发生在批发市场,是巧合还是必然?卢洪洲认为,不排除一定的必然性。“人类感染的传染病中,75%来自动物,华南海鲜市场就存在私自销售野生动物的商户,至于新发地,还需要进一步仔细排查。”

       如何做好新冠病毒防护?各种新冠病毒防护路线图

  



       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冠肺炎的“金标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王贵强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冠肺炎的“金标准”,核酸检测稳定性好。

       他认为,对新冠肺炎感染的诊断,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诊断非常重要的,通过临床诊断使患者得到隔离和及时救治,避免进一步传播。“目前还在做研究,比如抗原检测、抗体检测,相信这些新方法会进一步提高新冠肺炎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使病人得到更有效、更及时的诊断和救治。”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研究员李金明也表示,核酸检测是为了实现病毒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防止疫情的扩散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其阳性结果是可以作为病毒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