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是北斗三号第三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的第30颗卫星。该类卫星在星基增强、短报文通信、精密单点定位等特色服务上发挥关键作用。
该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入网后,将进行北斗全系统联调联试,择机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完整的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性公共资源,多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已成为发展趋势。中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携手,与各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一起,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让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唯 一由3种轨道卫星构成的导航系统,2009年正式启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2017年11月成功发射北斗三号首组双星。
我国自20世纪后期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具备完整全球服务能力。
卫星组网是卫星技术的网络模式,在该模式中网络由不同轨道上多种类型的卫星系统组成,以卫星星座为基本物理构架,充分利用卫星系统覆盖范围大,可多层次、全谱段获得目标多源信息的特点,能够向用户提供具有精 确时间和空间参考的多要素融合处理的高可信度信息。地面计算机网络(例如Internet )的发展已使航天器能以服务器、终端、节点或传输线的身份加入网络,这也可以说是提出卫星组网概念的技术基础。
卫星组网一般包括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其中资源子网是卫星组网的信息资源部分,包括原始数据和融合数据两大类。通信子网是维系卫星组网的纽带,提供信息传输通道。从网络的角度来考虑,卫星组网主要包括卫星节点和星间链路。
卫星组网的设计是复杂的,不同的设计因素对卫星组网的影响也不同。卫星组网设计因素主要包括卫星数目、轨道平面数目、轨道高度、轨道平面的相位、偏心率等,图1给出了相关因素对卫星组网设计的影响和选择准则。
人造地球卫星轨道是人造地球卫星在空间环绕地球运行的路径。
可用轨道半长轴、轨道偏心率、轨道倾角、升交点赤经、近地点角距和近点时刻等六个轨道要素(根数)描述。有三种分类法:
(1)按轨道形状分为圆轨道(圆心为地心)和椭圆轨道(焦点之一为地心);
(2)按轨道倾角分为赤道轨道、极地轨道和倾斜轨道;
(3)按地面观测点所见卫星运动状况分为一般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对地静止轨道。所谓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就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这是一条封闭的曲线。这条封闭曲线形成的平面叫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平面,轨道平面总是通过地心的。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CZ-3A),是一枚大型三级液体推进剂火箭,也是我国同步轨道运载火箭的基本型。它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有效载荷,也可执行低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任务。长征三甲火箭继承了长征三号的成熟技术,采用了改进的液氢液氧第三级,其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2650千克。由于拥有更灵活先进的控制系统,长三甲运载火箭可以在星箭分离前对有效载荷进行大姿态调姿定向,并提供可调整的卫星起旋速率,因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1994年11月至今的25次发射全部成功。
长三甲系列火箭承担了中国航天现时期所有高轨道发射任务,火箭的技术性能、发射频率、年发射量及高达98%的发射成功率都处于世 界 领 先水平。该系列火箭与“嫦娥工程”、“太空摆渡车”、“北斗卫星”、“风云卫星”等中国航天大事件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