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表示:这次疫情到现在为止没有结束,全世界的疫情可能要连续一到两年,也就是说在未来三个月以后或三个月当中都有可能整个世界会重启,整个世界重启的一个标志就是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输入性偶发病例。偶发的散发的病例会成为我们未来一到两年的一个特点,也是希望我们的经济活动不要受这些一例两例偶发病例的影响。
疫情常态化的世界,就像是“战争”常态化的世界。未来一次次反复回归的疫情大流行,将一次次让各国政府紧急按下“暂停键”,而这必然会彻底摧毁人类旧的社会形态,今后全球不得不被迫长期处于“战时”状态。
从宏观来看,未来社会发展大趋势体现为三方面:
1)政治集权化
疫情常态化反复肆虐,将迫使各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战时军管方式,对民众的生活和工作进行严控隔离,保证各种防疫措施能够坚实落地被执行。这次中美防疫之战的两种结果,让人们充分领略了专制与民主的利弊,显然在战时状态,政府唯有大力“集权专制”才能够充分动员调度全国人员物资,聚力抗疫一线,才能获得成功。否则,各自为战,空口清谈,只会让疫情变得越来越严重。
著名历史学家赫拉利曾经不无忧虑地预测,未来人类社会将进入人人被植入“身份芯片”的监控时代,这固然有利于预防犯罪、监控疫情,但同时进一步延伸也可以作为政府对异见分子监控的高效手段。
当然,所有这些集权监控手段都是以“正义”的名义推广执行的……
2)经济供给化
本次疫情对经济和民生的毁灭性打击是极其惨烈的,不亚于一场世界大战。企业大面积的倒闭,各行各业都在裁人,失业大潮汹涌澎湃冲击社会,这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头痛的第一问题。不过,这才是刚刚开始,如果疫情常态化,那么很快第二次、第三次疫情大流行将会接踵而至。尽管人类也在加紧研制疫苗,但病毒也在不断变异进化,而且长期滥用抗生素,让“超级病毒”的爆发速率越来越快,一旦出现新的病毒流行,或者交叉疫情全球传播,在这种情况下经济重振是极其艰难的。
对于失业群体目前政府并没有太好的应对措施,只能采取社会救济的方式,这就类似于战时的供给制,为民众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熬过去最艰难的时光。
3)体制共产化
目前各国政府都在一方面积极抗疫,另一方面抓紧恢复经济。希望回到过去正常的社会发展轨迹。很遗憾,这个愿望注定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一方面生产效率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挤人效应”也会越演越烈,未来失业群体只增不减是大概率事件。
而且私有制控制下的财富分配机制,决定了贫富两极分化也只会越来越严重。有钱阶级会更加富有,贫穷者会更加穷苦。高科技并没有让人类普遍过上富裕悠闲的生活,反而绝大多数人的工作时间更长,收入差距更大,996工作制愈加泛滥。
今天,人类不是没有能力生产充足的物质,而是越来越多人的失业,没有购买力。
假如疫情常态化,导致社会80%的人失业常态化和供给制常态化,这无形中就实现了“共产主义”初级阶段--按需分配。
那么,未来的人类的命运会变的更好,还是更糟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参考二战做一个简单的类比。假如疫情常态化所引发的社会性灾难人类一直无法克服战胜,那就意味着整个世界一直处于“战时状态”。古人云:宁做太平犬,不做离乱人。显然,最好的战时状态,也不如最差的和平时光。那将是一条极其悲惨黑暗的未来之路。
不过也存在一条光明之路。疫情常态化“引爆”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经济隐患、政治体制硬伤,全球命运共同体意识开始真正形成,人类认识到不能再继续走投资军备彼此残杀之路、不能再任由贫富两极分化继续恶化、不能再让1%的人用政治、经济、教育手段压榨奴役99%的大众……然后,全人类携手共同走向共产主义高级时代。
当然,这条路不可能没有任何“牺牲”就自然而然形成。网络上有一个段子,在探讨欧洲国家高福利制度形成原因时,最佳的答案是:因为我们共产党人曾经来过,流过血,尽管我们失败了……
在疫情初期阶段,各国政府忙于防疫救人命;
在疫情中期阶段,各国政府忙于复工救经济;
在疫情后期阶段,各国政府忙于维稳救政权;
……
目前人类社会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国际体制、军事体制等等都是成形上个世纪初年代,距离今天也有100多年,早已腐朽不堪,无法适应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步伐。
当代许多精英人士都一个预判,人类离“奇点”越来越近,而这次疫情无疑加速了“奇点”的到来,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发展节奏明显越来越快,而且各种突发黑天鹅越来越多,让人应接不暇,例如全球疫情大流行、经济断崖式坠落、普遍失业潮、财政枯竭、社会老龄化、贫富两极分化加剧、人工智能去人化、极端气候灾难、地球生态圈崩溃等。当这些危机一一叠加爆发时,必然会导致社会愈加动荡不安,也对各国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应对不当社会只能以暴力流血的方式完成自我革命“新生”。
“疫情战争”对人类而言是巨大的灾难,但它同时也加速着社会改革和科技发展,在生死关前优胜劣汰法则得到了最严酷的执行,它逼着每个人、每个组织、每个国家都不得不拼尽全力去争取“活下去”的机会。
疫情的常态化,意味着灾难的时间会持续很长时间,也许会肆虐数年,这对世界各国政府都是一次大考,我们会看到一些国家会在因循守旧中“破产”,也有一些国家会在暴力冲突中“革命”,当然也会有更多的国家会适应大势在“蜕变”中获得飞跃发展的机会。
假如疫情常态化,导致经济长期负增长,各国政府会如何应对?
面对这种极端情况,纵观历史经验,各国政府大概率会采取国家计划经济方式来度过危机,即国家用“权力”代替“货币”接管经济运行。一方面将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企业“收购”化私营为国有,并以国家行政命令指导生产,保证物资供应。另一方面大量印钞票,以国家权力为信誉抵押,强行“创造”财富分配给社会底层,让每个人都有一个最低“国家平均工资”,去购买消费生活必需品,其名目可能是消费券、失业金、救济款等。
当然,这样做短期救急对社会旧体制没什么影响,但如果长达数年常态化执行必然会导致社会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变革,因为这意味着80%的人失去了劳动价值而又要消费,所以整个社只能靠玩一场纸面上的财富游戏来维持运行。不过,这种做法如果是一国之内尚可维持经济逻辑自洽,但如果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交易,则还是要拿出真金白银的,否则的话会引起拒付潮。
今天的美国首先开启靠大量印钞救济国民和企业的做法,各国也纷纷效仿,推行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这种做法各国政府明知不妥,但由于财政枯竭,收不抵支,年年寅吃卯粮,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喝下这杯“毒酒”,这也许就是所谓饮鸩止渴的无奈吧。
疫情常态化下,该如何防控?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要特别需要注意不能松懈思想、麻痹大意,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做好基本的心理准备。”5月15日下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介绍了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如何做好心理调适工作。
首先,调整心态,真正做到接受疫情防控常态化,并在生活方式上做出一些必要的改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里提出了5个方面20条措施,其中一部分是对个人的具体行为提出的要求,比如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室内多通风、勤洗手、使用公筷等,既是疫情防控需要个人做出的改变,也是提高每个人的健康素养所需要做出的行为改变。
其次,要持续关注国家和地方疫情防控举措的新政策。由于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疫情防控的举措会根据发展情况做出相应调整。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不断恢复,公众的关注点在转移,对于疫情防控相关的政策和信息,关注度会有所降低,因此要应当对疫情防控的举措保持一定的关注。这种关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我们产生麻痹或者松懈的思想。
最后,如果身边出现了散发疫情或者是聚集性感染的情况,不要过度恐慌。疫情暴发初期,其发展速度快,公众对病毒的了解不深,医疗资源也不够充足,所以应对艰难。但经过了前一个阶段的疫情防控,各级政府和个人都积累了一定的疫情防控经验,也有了应对疫情的心理准备。如果过度恐慌,会对免疫力造成影响。公众要对此有理性的认识,如果出现散发疫情等类似情况,还是要按照国家和地方防控举措的要求,积极做好配合,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况,科学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