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生态环境部面向全社会公开了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以下简称“简况”)。总体来看,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进一步巩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海洋环境状况稳中向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核与辐射安全有效保障,环境风险态势保持稳定。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收效显著,治理状况一片大好的形势之下,我们应该感谢的除了那些时刻走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线的工作人员外,还有那些在环保大战后方默默研究,力争用科技的力量扭转生态环境日渐恶化局面的科研人员们。也正是由于这群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科研工作者们,各类先进的环境监测设备和分析仪器才能从实验室诞生并投入到实际应用中,不断支援环保工作,为生态环境的治理提速增效。那么,在具体的环境治理过程中,科学仪器可以发挥怎样的功效呢?接下来,小编将结合简况从水环境、土壤环境以及大气三方面谈谈科学仪器的妙用。
水环境
水是地球生命之源,无论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亦或是为全球生物提供氧气和食物来源的植物,乃至于我们肉眼无法察觉的微观世界中的微生物们都离不开水的滋养。然而,随着人类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江河湖海,导致水体大面积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水质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层出不穷。可以说,水体污染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了。
根据简况可知,在湖泊水质监测方面,监测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在湖泊营养状态监测方面,监测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地表水水源监测的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磷、硫酸盐和高锰酸盐指数;地下水水源监测的主要超标指标为锰、铁和硫酸盐。针对这些污染物和超标指标的检测,可以采用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水质重金属检测仪器、高锰酸盐指数测定仪、总磷测定仪、硫化物测定仪、水质分析仪等专门的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
土壤环境
正所谓“唇亡齿寒”,在水环境遭受严重污染的情况下,作为与水环境连为一体,互相影响的土壤环境自然难以独善其身。然而,与水污染不同的是,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它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因此,土壤污染的治理工作尤为严峻。
当前,土壤污染物包括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四大类。简况中指出,影响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其中镉为首要污染物,而这属于化学污染物。针对土壤中存在的这些污染物,可以采用土壤测定仪、土壤采样器、土壤废料养分测定仪、土壤性状测定仪等农业专用仪器,此外还可以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分析仪器。
大气
作为一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物质——大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整个空间之中。但与水、土壤一样,大气也难以逃脱被污染的厄运。目前,大气污染物既包括粉尘、烟、雾等小颗粒状的污染物,也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态污染物。为有效治理大气污染,保护人民健康,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并陆续制订了国家和地区的“废气排放标准”,严格限制废气的排放量。
经过多年的大气污染治理,我国不少城市的环境质量均有所改善。据简况可知,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PM10浓度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0%;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全部城市数的46.6%,此外,酸雨频率也有所下降。能够取得如此成效,既离不开国家环保政策的稳步推进,也离不开科学仪器的鼎力相助。当前,针对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有专门的诸如烟气分析仪、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大气重金属在线分析仪、一氧化碳分析仪、二氧化碳分析仪、空气检测仪、灰霾监测系统、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等气体检测仪器。
综上,2019年我国生态环境取得总体改善这一良好成绩大大增强了我们对打赢防治污染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念。今后,在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以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之下,人类有望取得这场无硝烟“战争”的最终胜利。
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谈谈科学仪器的妙用
时间:2020-05-09 15:25 浏览: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