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实验室仪器设备发展迅猛,使用方建立运维体系很重要
时间:2020-04-22 08:24  浏览:261
  01 运维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投入科研力度的加大,实验室仪器设备发展迅猛,大型进口设备的数量也呈现数量级的发展。但是,实验室仪器使用方的维修力量是非常薄弱的,仪器厂商的支持方式也是迟迟响应,催生出第三方维修服务公司。但是近些年维修市场的大环境不景气,有能力维修大型设备的人员数量很少。大型设备出现故障,就必须联系技术中心和厂家,这样一来,维修成本大大增加,在时间上面也是不能得到及时服务。所以建立一套新的运维体系,辅之以多元化服务模式,使之运维效率提高,才能够有力地保障仪器的正常运行。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是设备技术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故障、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保持其良好的性能及精度,是最大限度地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是保障实验室研究与检测正常、顺利进行的基础。

       随着检测难度的不断提升,检测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最大限度地使用好、维护好、管理好这些检测仪器与设备,更好地发挥出它们的最佳能效时为了准确检测出各种分析数据,及时监控检测的各个环节,所有的仪器都必须时刻处于正常完好的工作状态,即便是出了或大或小的故障,也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查找到原因,排除故障,恢复正常工作。为此,不仅需要维护人员及时处理,更需要维护人员积极去预防故障的发生。

       02 运维工作面临的问题

       2.1运维人员短缺。

       实验室运维工作是技术性工作,主要是解决实验室仪器的运行和维护中问题。在教育序列没有实验室仪器维修专业设置,给人员招聘与培训造成较大的困难。在现有实验室管理中,实验室设备管理和运维的工程师主要是仪器操作工程师转变为设备工程师,对于设备的操作熟悉,而在仪器结构、深度维护、故障处理等方面,由于缺乏仪器仪表知识,显得力不从心。

       社会上没有专业对口的培训,满足对运维人员的需求。运维人员主要来自仪器仪表、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对于实验室分析仪器的结构、性能、操作与维护需要从零开始学习,增加运维工作适应与熟悉难度,有2~3年的培训期。

20200421-886677033  
       2.2 维护技术无法满足当前工作需求。

       实验仪器维护技术及运维人员专业技术没掌握,对仪器设备维护即使心有余力也不足。某一高校要求:“学校要重视仪器设备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提供各种参加培训、研讨、考察活动的机会。要制定行之有效的业务考核及技术等级晋升办法, 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 努力提高业务及管理水平”,各方均在努力提高仪器维护能力。

       实验室仪器多是集光、机、电、仪等方面最新技术于一体,涉及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放射等技术领域,配备相当精密的物理与几何光学系统、精密机械系统、电子传感测量系统、计算机控制与数据处理及人机界面系统等,对维护人员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对维护保养的专业要求逐步提高。

       2.3 维护重于维修工作不到位。

       鉴于目前仪器设备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力量的现状,实验室仪器设备应以维护保养为主,维修为辅,应于仪器设备在故障还没有暴露出来时,就给予排除,以避免或少发生故障,防患于未然。

       维护比维修要更积极主动。维护是对正常运行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保养,其目的是保证仪器设备不发生或少发生故障;定期维护的时间由维护人员自己掌握,可充分计划和控制,是主动和积极的手段;而维修则是对已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进行修复,目的是使其恢复原有功能,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转;维修的时间不由维修者自己掌握,计划性和可控性也差,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手段。维护比维修的费用少,由于维护是对正常运转的仪器设备进行的保养,不需要更换零大的部件,或者是维护时发现某零件损坏,及时给予更换,避免了运行时造成连带其它更大损坏,这样,在经济上花费较少;维修则不同,是对仪器设备已经发生的故障进行排除。既然是故障,就说明已经发生了零部件的损坏,而且是运行时才发现,要更换一些零部件,一般代价都很高,费用也较大。

       目前运维项目的定期维护数小于维修数,给运维工作带来较大的被动性,在今后运维操作中,积极探索定期维护内容,加大定期维护计划,降低故障率,提高维护率。

       03 运维工作新思维

       3.1 培训是破解运维难题的第一道密钥


       运维工作面临的问题集中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传递行为。公司集中培训以技能传递为主,时间在侧重上岗前和岗位中。 为了达到提升团队技能、规范作业行为,通过培训目标规划、维护知识培训、技能演练、效果评测、结果交流等一系列的流程,让员工通过一定的教育技术训练手段,达到预期的技能水平提高目标。

       目前现有的培训有个人培训和企业培训两种。

       个人技能培训种类繁多,包括自学、职业技能、资格认证、岗位成才等方式。

       企业组织培训中分四类:一是岗前集中培训、二是班组专业培训、三是厂家安装培训、四是企业网络培训。

       集中培训关键是提高个人与团队的安全、专业、协调和管理综合技能,为高安全、高质量完成运维项目奠定基础,也是我们主要主抓的培训方式。

       3.1.2 仿真操作培训

       仿真培训是指模仿真实的工作条件建设专门的培训试验室或人工环境,使用与工作场地相同的设备与技术,严格按照真实的情境来学习和训练如何处理工作中的实际运维问题。

       仿真培训使培训效果与实际需要相吻合,又避免了对现实作业的干扰,对于一些特殊的领域还有助于节省费用,减少危险。目前较多行业,仿真培训正在越来越多的工作中广泛运用。

       仪器设备仿真维护与操作,主要是针对实验室仪器如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质谱仪、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原子吸收仪等等都有仿真模型,有专业化公司制作仿真软件。将仪器的结构进行精细拆分展示,也可以模拟操作。既可以是2.5D的,也可以3D的VR模拟进行仪器操作。

       这是将来培训的新的技术与手段。

       3.1.3 微课网络培训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培训视频(片段),包含与培训主题相关的培训设计、素材课件等培训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培训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培训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培训资源。

       一个课程就一个维护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维护分享;培训的问题来源于运维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具体的、真实的解决问题。

       微课,可以采用网络投放模式,下一步将在技术支持系统上建设微课堂,规定每年的学时制,不定期、不定时,自行完成。也可以根据自己岗位需求,有选择的进行培训学习。

       微课的制作,我们既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厂家资源,也可以自行录制。目前,网络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只是需要我们去搜集与整理,转化为沪试微课堂的资源。每位运维人员,将自己的操作实践、心得等录制为视频,制作为微课。我们也可以将每次培训录像,制作成微课,加入微课堂资源。

       微课“位微不卑”,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培训丰富,但是它意义非凡,效果明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培训资源。

       3.1.4 岗位交叉培训

       这是沪试岗位培训的传统,是一个传家宝,要发扬光大。

       在岗位上,每个人由于维护区域、维护设备都有分工,随着维护的积累,熟练掌握了本岗位设备的结构、性能、操作与维护,而对于其他岗位的设备,不熟悉不掌握,不能全面进进行一个项目设备的维护操作,在值班和换岗时会遇到较大的维护技术障碍,通过班组组织培训,各岗位运维人员进行交叉培训,发挥各自特长,优势互补、经验互补,提高项目人员整体运维能力与水平。

20200421-174908103  
       3.2 利用信息化、远程化、可视化,提供5G模式新思维。

       3.2.1 技术服务支持系统

       上海沪试技术服务支持系统,上线都有一段时间了,为何久久用不起来,系统本身还是有一些问题,大家不去主动用也是主因。部分项目,业主有要求按照业主管理方进行维护作业,大多数项目可以利用该项目进行。

       下一步,技术中心将安排专人负责,督促与指导各位使用此系统。

       3.2.2 远程可视支持系统

       利用智能手机、智能眼镜,通过先进的无线音视频通讯技术,实时将现场画面回传到支持部门,技术专家犹如身临现场一样掌握每一个细节,并可通过实时语音、图文消息、指示标记、资料共享等技术手段指导前端用户进行问题排除,这一切不单是为了提高效率、节省成本,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专家复制的奇迹,解决了技术专家紧缺的难题,提高日常维修保养工作效率和能力。

       上海沪试BIM运维平台的现场维护人员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眼镜等等,利用4G、WiFi网络与后方技术协助专家建立实时视频连线。将现场视频以第一视角方式通过网络实时回传给远程技术协助专家。远程技术协助专家通过实时语音通话、图文等方式与现场人员进行协同,判断,利用指示标记功能、照相功能,指出关键部位。现场维护人员智能眼镜屏幕上会同步显示,解决维护现场存在问题。

       3.2.3 BIM+运维模式

       BIM在国内的兴起是从设计行业开始,逐渐扩展到施工阶段,进一步延伸到运维阶段。但运维阶段的BIM应用实施困难大,因为运维阶段往往周期更长,涉及领域更广,协同配合难度也更大,涉及参与方更多更杂,国内现存可借鉴经验不多。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的信息化、智能化也发展起来,IBMS系统成为现代建筑运营管理的一个利器。IBMS (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智能建筑管理系统)是通过统一的软件平台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和管理。如实现对建筑内的空调、给排水、供电设备、防火等设备进行综合监控和管理,为建筑的高效、节能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手段,使建筑处于高效率、低能耗正常运营的状态,使建筑使用者的工作环境更为安全和舒适。

       BIM作为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重要应用,基于BIM+运维平台上进行建筑整体的运维与管理将势在必行。在建筑实际运维管理过程中,将建筑的空间信息、物联网应用、物业管理与动态的数据信息相结合,形成5D模式下的综合管理。平台作为整个建筑的载体,实时监控建筑的重要数据与信息,在遇到各类事件发生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并及时的通知管理人员,协助管理人员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与解决思路,将会大大提升建筑综合体的反应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依托于当前基于BIM与IOT的智慧建筑运维管理系统,占据各地各类建筑运维管理体系,同时衍生服务应用于运营分析平台,提供资产、空间、机电、智能化、安全、节能等多领域的功能服务,通过BIM与IOT的特有优势,使系统在各项目内生根发芽,不会轻易被替换,随着接入项目的增多,逐渐发展为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建筑运营管理云平台。

       BIM+运维呈现的是三维空间设备管理模式,实现设备日常巡检、定期维护、检修报修、能耗管理、档案管理、报警与提醒的完美结合。公司正在探索开发这一高端运维模式。

       3.2.4 实验室搬迁服务系统

       实验室搬迁系统主要是应用于实验室搬迁服务。

       实验室搬迁,是实验室仪器设备从旧址搬到新址且保证前后性能一致的行为,包含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搬前确认、拆机、包装、运输、安装、调试、验收、校准等过程行为。

       在实验室搬迁过程中,资产管理、过程管理、文献管理、验收报告管理,提供实时搬迁数据,全程监控。

       利用搬迁管理系统,进行资产管理、搬迁状态(勘察、确认、拆分、包装、运输、安装、调试、计量、验收、结束)实时跟踪。利用射频和二维码技术,现场或手持RFID、管理系统移动端扫描查询与状态更新、设备状态录入、移动信息记录等。

       目前该软件正在开发中。

       3.3 建设大数据,智能指导运维。

       大数据(big data),IT行业术语,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这是百度的定义。

       有人把数据比喻为蕴藏能量的煤矿。煤炭按照性质有焦煤、无烟煤、肥煤、贫煤等分类,而露天煤矿、深山煤矿的挖掘成本又不一样。与此类似,大数据并不在“大”,而在于“有用”。价值含量、挖掘成本比数量更为重要。对于我们运维行业而言,如何建设大数据、如何利用这些大规模数据是赢得竞争的关键。

       大数据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直接影响企业运营的表现。企业对于数据管理便有了更清晰的界定,将数据管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发展,战略性规划与运用数据资产,成为企业数据管理的核心。

       运维技术中心,目前正在建设大数据系统,专家库和故障案例库,都是我们在大数据方面做的工作。在TSS中,每一类设备的巡检内容,我们都有了很大的积累。下一步的微课库就是运维培训的大数据。搬迁系统中各设备的搬迁方案,也叫一机一案,都是大数据。运维的所有设备的技术条件,都已整理成册,已成为工艺设计部设计的依据。所有设备的操作说明书,也成为大数据,在TSS系统等待大家的召唤。

       如何应用大数据,这是当前的着重解决的问题。

       04 结束语

       信息化时代,赋予运维较多的解决模式,能够带动运维跨越式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不久的将来就是5G新运维。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