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13日,武钢一号高炉建成投产
功勋高炉光荣退役
2019年10月14日上午10时,武钢有限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刘安下达了停炉指令,伴随着最后一炉铁水成功出炉,武钢一号高炉圆满完成历史使命,光荣退役。停炉后,一号高炉将作为国家工业遗产整体保留,开启新的篇章。
武钢有限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刘安,武钢有限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吴小弟,副总经理兰银,副总经理陆隆文等参加仪式,湖北日报、湖北卫视、武汉电视台、长江日报等媒体应邀参加了当天的停炉仪式。
武钢一高炉最后一次出铁,职工炉前操作
085868次铁水——武钢一高炉最后一炉铁水
武钢有限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刘安下达一高炉停炉指令
1957年7月1日,武钢一号高炉破土动工,先驱建设者和老一辈武钢人披荆斩棘,仅用十四个月零十三天便完成了外国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58年9月13日,这一历史时刻无比荣光。两万多人隆重集会,热烈庆祝武钢一号高炉建成投产。毛主席亲临现场,兴致勃勃观看了第一炉铁水出炉,留下了“高炉炼铁又炼人”的殷切期盼。
高炉巍巍,铁花飞溅,这一炉炙热的铁水不仅标志着中国钢铁长子的横空出世,托起了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向往和希冀,更向全世界昭示,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向世界挺起了钢铁脊梁。
承载希望一路荣光
高炉容积1386立方米,日产生铁2000吨以上,年产量可达75万吨,比当时号称“西欧最大高炉”的英国威尔思公司四号高炉日均产量还高500余吨。其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堪称世界一流。
1978年一号高炉第一次大修,一代炉龄高达20年;2001年第二次大修,炉容扩大到2200立方米;2014年单位容积产铁量突破10000吨大关,一举跨入全国长寿高炉行列;2018年单位炉容生产量达12629t/m3,燃料比领先全国水平,成为全国同类型高炉炉役后期特护阶段安全生产、低耗长寿典范。
自1958年9月投产至今,一号高炉累计生产生铁5426.16万吨,为武钢生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光荣炉”,更被誉为铁厂之“魂”、武钢之“根”。
承载梦想创新发展
一号高炉历经多次改造,技术不断进步。
1972年研究并采用高镁渣冶炼技术;2001年在国内率先采用铜冷却壁、砖壁合一薄炉衬技术、创造了大型高炉只配备三座内燃式热风炉的先例、创新循环冷却系统模式等。
2018年,一号高炉在连续生产18年、单位炉容生产量刷新纪录的情况下,通过科技攻关,技术创新,实现了后期炉役安全稳定低耗冶炼,高炉燃料比降低至490kg/t以下,煤气利用率长期保持在50%以上,获中国钢铁协会“冠军炉”荣誉称号。
承载初心足音回响
武钢第一位全国劳模李凤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水枝、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炼铁专家连城、湖北省劳模潘绪俭、炉前工技术状元肖军……
一代代武钢人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把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用苦干、实干、巧干、创新干,留下一串串积功兴业的坚实足迹,续写着矢志不改的钢铁报国初心。
2013年,一号高炉获评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2018年,获评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
六十一年,峥嵘岁月;六十一载,魂牵梦系。
老一辈建设者的艰苦创业和新时代炼铁人的拼搏奋进,成就了这座光荣炉、冠军炉、长寿炉。一号高炉,这个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上的“地标性”建筑,注定演绎历史,书写传奇,也注定成为每一个武钢人心中永远的骄傲和自豪。
铿锵前行一甲子,风正扬帆启新航。
昨天,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陈云、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一高炉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
今天,为积极响应国家对钢铁业转型发展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国宝武的产业部署,为打造更具引领力的精品钢基地,已超额完成民族工业振兴使命的一号高炉,即将光荣退役,用她创下的经济财富铺就民族复兴的坚实之路,谱写新的时代华章。
武钢一号高炉停炉留念
她将化茧成蝶,蜕变成为传承时代担当、激扬报国情怀、弘扬劳模精神的文化发源地,引领新时代产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聚起新一代武钢人接续奋斗的强大能量。
2019年10月14日,晨曦中的一高炉
历史让我们记住了一高炉
历史也将再次证明
武钢人必将在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起点上
在建设红色、绿色、蓝色钢城的新征程中
在共建高质量钢铁生态圈的新时代里
展示新作为
实现新跨越
创造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