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报道
第四届全国样品制备学术会在青岛圆满闭幕,与会专家带来精彩大会报告
时间:2019-09-02 09:39  浏览:492
  2019年9月1日,第四届全国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在青岛圆满闭幕。在闭幕式前夕,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方群、四川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教授段忆翔、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陈令新、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欧阳钢锋和青岛理工大学教授马继平带来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相关报道:第四届全国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在青岛举行,各专家、厂商带来样品制备方面的新材料、新应用

                  第四届全国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上,各领域专家纷纷带来精彩的大会报告

                  第四届全国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分会在青岛召开,各专家、厂商介绍样品制备研究和技术前沿
 
合影
  
合影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江桂斌院士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江桂斌院士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带来了题为《微纳尺度碳基材料及3D打印技术在环境与生物样品前处理制备与分析中的应用》的报告。
 
  江桂斌院士介绍到样品制备是整个样品分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据有关统计其大约占样品分析总工作量70%左右,样品前处理是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样品前处理是样品分析中成本最高的步骤,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步骤。需要发展一种快速、高效、环境友好、成本低、微型化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随着碳材料的发展,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材料应运而生,江桂斌院士介绍到石墨烯磁性萃取剂用于磁性SPE能够进一步加快萃取速度和简化操作;轻度氧化石墨烯用于MALDI基质,经稀硝酸轻度氧化,提高石墨烯的水分散性同时,尽可能保持了原有π电子共轭结构的完整性。探讨了COFs和MOFs复合材料的优势等。
 
  在3D打印技术方面,江桂斌院士介绍了课题组已完成/正在开展的相关工作,包括3D打印“无基质”激光解吸-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靶板,3D打印用于高通量质谱检测的多功能模块化样品前处理器件,基于3D打印技术和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实际环境样品预处理方法。
 
浙江大学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教授 方群
  
浙江大学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教授 方群
 
  浙江大学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教授方群带来了题为《基于序控液滴阵列技术的微流控分析和筛选》的报告。方群介绍了顺序操作液滴阵列系统(SODA)的操作模式及应用。包括SODA仪器在实际蛋白质结晶条件筛选实验,实现了蛋白质结晶实验全流程的微量化,完成了大规模(1536)结晶条件初筛,结晶条件优化,晶体孵育与观察等。
 
  在高速毛细管电泳系统中,方群开发了一种皮升级油下液滴自发进样方法,研究出超微型掌上高速毛细管电泳分析仪,体积仅为9×7.5×7.7cm。
 
  在SODA对于单细胞蛋白质组的分析中,方群课题组研制出一种OAD芯片,能够在芯片上完成蛋白质组分析样品预处理过程;发现了一种液滴系统中的浓度梯度形成方法,能够实现MMP-9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基于SODA技术的自动化核酸分析仪能够实现流感病原菌8指标同时检测,成功实现了鼻咽拭子中甲乙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AB、人副流感病毒等8种指标的同时检测。
 
四川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教授 段忆翔
  
四川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教授 段忆翔
 
  四川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教授段忆翔带来了题为《仪器研发中的样品制备技术与思考》的报告。段忆翔表示要发展绿色分析技术/研发绿色分析仪器,在仪器设计原则方面,建议无溶剂或少溶剂、无有毒废弃物、前处理简单、低消耗和对操作人员和环境友好。段忆翔介绍到微波诱导等离子体电离源(MIPI)及其用于复杂基质样品成分的直接分析;研制的微型直流等离子体电离源(MFGDP)可用于食品农残定量和罂粟毒品的定量等;开发了高灵敏快响应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PTR-MS)用于环境中VOCs实时在线监测,另外,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大大简化了呼吸气的分析。
 
  随后,段忆翔还介绍了非水冷的移动台式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LIBS)、高能手持式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及可用于元素与分子结构分析的激光诱导击穿拉曼联用光谱仪(LIBRAS);研发了全新的可用于固体样品直接分析的等离子体射流光谱仪(PLASMAJET),实现了固体样品直接分析,无需溶液消解,多种元素同时检测,快速且高灵敏度。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 陈令新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 陈令新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陈令新带来了题为《海岸带环境分析监测新原理、新技术与新方法》的报告。陈令新表示海岸带环境分析监测具有复杂性、挑战性,近年来,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坚持多学科交叉,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发展,研发内容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陈令新介绍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部分工作:
 
  在样品前处理材料与技术方面,研发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等材料的样品前处理材料,用于降低/消除基质效应、选择性识别、富集目标物。
 
  在纳米分析与成像方面,利用纳米尺度材料尺寸、形状、距离等参数改变,引起(紫外可见、荧光和SERS等)光谱的变化,构建了基于纳米尺度材料界面效应的纳米光学探针识别分析技术,为金属离子的简单、快速、灵敏分析提供新思路。针对典型污染物胁迫下,生物内源活性物种变化,设计集细胞定位、分子捕获和信号输出等功能于一体的生物兼容性新型分子探针,在细胞、组织和活体水平上,实现对生物体内源活性物种的原位、实时、可视化荧光成像分析,用于评估污染影响下的生命体病变分子机制。
 
  针对海岸带环境保护、渔业生产等的需求,开展了海洋观测、监测和监视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进海洋生物&化学传感器技术、观测平台、多参数立体在线监测系统集成等方向的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制。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欧阳钢锋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欧阳钢锋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欧阳钢锋带来了题为《内源性生命活性物质新分析方法研究》的报告。
 
  在胆酸类分子检测中,欧阳钢锋介绍了基于主客体作用的固相微萃取(SPME)探针应用于胆酸类物质的富集与检测。在糖类分子检测中,欧阳钢锋介绍了磁性分散微萃取,柔性多位点链修饰的磁性萃取探针,磁性探针-糖蛋白-AuNPs的三明治试验;MOFs分离和标记平台,酶@MOFs仿生分析平台。在糖蛋白检测方面,欧阳钢锋介绍了免抗体可视化三明治试验。
 
  在激素检测方面,欧阳钢锋介绍了基于超薄苯丙氨酸二肽/金(FF/Au)自组装纳米片的SPME-SALDI功能平台,基于PEDOT/Graphene复合物涂层的SPME-SALDI功能平台。
 
青岛理工大学教授 马继平
  
青岛理工大学教授 马继平
 
  青岛理工大学教授马继平带来了题为《MOFs膜固相萃取在样品预处理中应用研究》的报告。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的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使其具有高吸附容量及快速的传质动力学特性,已被应用于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磁固相萃取、搅拌棒吸附萃取等多种现代化样品前处理技术中。马继平介绍到其课题组制备了MOFs混合基质膜,以分散固相萃取方式用于环境水体中多种有机污染物的富集分析。具体包括:制备了MIL-53-PVDF混合基质膜采用膜分散固相萃取法分别用于水中七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四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四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建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MOFs材料易于回收,操作简单、无需复杂设备;建立的分析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实际水样分析。制备了NH2-MIL101(Fe)-PVDF混合基质膜,用于水中4种磺胺类抗生素的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制备了基于UiO-66的阳离子型MOFs混合基质膜(UiO-66-NMe3+-PVDFMMM)材料,用于水中六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 冯钰锜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 冯钰锜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冯钰锜带来了题为《LC-MS柱后衍生技术初探》的报告。在衍生化技术中,冯钰锜介绍到柱后衍生PCD具有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简化样品前处理过程,衍生产物稳定性要求不高和快速、自动化的特点。冯钰锜将柱后衍生PCD与LC-MS结合分析联用效果,以盐酸羟胺与醛反应、亚硫酸氢铵与醛反应和硼酸与糖反应为分析案例,初步证明了柱后衍生技术在LC-MS定量分析应用的可行性,反应速度快但衍生产物不稳定的体系(包括色谱分离过程易分解),更适合于LC-PCD-MS。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样品制备专家组主任委员 关亚风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样品制备专家组主任委员 关亚风
 
  在大会闭幕式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样品制备专家组主任委员关亚风对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同仁表示感谢,对协办方青岛理工大学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谢,感谢会务组的辛勤劳动让此次会议开展的非常顺利。他表示全国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每两年召开一次,每次都会邀请国内样品制备方面的顶级专家来作报告,为研究成果与厂商的对接提供一个桥梁。期待与大家再次相聚第五届全国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最后,关亚风宣布第四届全国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圆满闭幕!
日期: 2019-09-02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