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过敏原检测避免引起疾病甚至威胁生命
时间:2019-07-15 13:31  浏览:281
  “枯藤老树昏鸦,晚饭有鱼有虾,空调WIFI西瓜,夕阳西下,宅在家中度假。”空调、啤酒、海鲜,是夏季享受不可或缺的三件“法宝”。但是对于一小部分人而言,这三样东西可能反而是引起疾病甚至威胁生命的元凶。

  比如,冷空调会引发或者加重过敏性鼻炎,轻则咳嗽、喷嚏、流涕,重则引起严重的肺炎;饮酒之后全身或者局部会出现发红发痒的症状,严重时喉头水肿致呼吸困难;同样,吃了鱼虾等海鲜之后,有些人也会发生类似的发红发痒症状。这三类情况可以统称为“过敏反应”,属于人体的先天免疫功能异常。不过,先天具有过敏体质的人不一定就会发生过敏,这主要取决于诱发过敏反应的抗原,即过敏原。

  上面提到的冷空气、酒精、海鲜都是过敏原,其他的还有花粉、粉尘、牛奶、坚果、化纤用品、金属饰品、青霉素等等。常见的过敏原就有两三千种,医学文献当中记载了将近两万种。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对某件东西过敏,因为他还没有接触到或者没有到过敏的程度。但是,过敏反应可大可小,严重的时候会致死。如果等到发生了再去注意,可能为时已晚。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知晓自己是什么过敏体质呢?过敏原检测,建议大家都去做一下。

  临床上,过敏原检测主要可分为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两大类方法。体外试验包括总IgE测定、特异性IgE测定,即血清免疫球蛋白E。只有采用放射免疫吸附剂试验、酶联免疫测定法或者间接血凝试验,才可以测定出血清中含量极小的IgE。相比于前两种方法,间接血凝试验更加简便易行、便于普及,但是敏感性可能要稍低一些。酶联免疫测定法则敏感性很高,操作也比较方便,现在在临床当中经常用到。

  与抽象的体外试验不同,体内试验更加直观且常用,主要包括皮内、点刺、斑贴、被动转移等皮肤试验,以及鼻粘膜、眼粘膜、支气管、食物、药物、现场等激发试验。从字面上看,体内试验就是让人体的局部直接接触过敏原,通过症状来判断是否过敏。比如,很多人会把化妆品涂抹在手腕内侧,来测试是否过敏,这就是皮肤试验。它有一个简称,想必大多数人都听过,那就是“皮试”。作为临床当中最为常用的特异性检查,皮试以较低的测试成本,避免了很多可能发生的药物过敏反应。激发试验则相对复杂一些,需要模拟自然发病条件,以少量致敏原引起一次较轻的变态反应发作,以确定敏感原。常见的有支气管激发试验、鼻粘膜激发试验和结膜激发试验等器官的激发试验,呼吸道感染或肺功能明显减退者不能做该项检查。

  说了那么多,有些人还是会怀疑过敏原检测的准确性。以常见的皮试来说,它的准确度并不是非常高,只能说大多数情况都是准确的。更何况,操作手法、外界环境、患者自身等种种因素也会影响到皮试的准确度。不过,科学界并不会停止对过敏原检测的方法研究,仪器及试剂厂商也积极研发创新技术和产品。提高过敏原的使用效率和过敏原检测的灵敏度,将是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用户对适用范围较广的仪器、试剂产品更为看好,丰富的过敏原检测菜单也将成为试剂厂商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恰逢前几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小编在最后也想再次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小瞧过敏这件事。尤其是广大父母家长,不要以为鸡蛋、牛奶营养价值高,就一股脑儿给孩子食用。实际上在我国,鸡蛋与牛奶的过敏发生率恰恰是最高的,也是婴幼儿和儿童群体中排在首位的过敏源食物。成年人也不要以为吃了抗过敏药物就百害不侵,药物滥用可能比轻微的过敏更可怕。只有真正重视过敏性疾病,尽可能远离过敏原,才是预防过敏反应的好方法。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