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报道
走进2019北京质谱年会
时间:2019-03-30 11:28  浏览:361
   2019年3月29日,2019年北京质谱年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质谱与生命科学”,邀请了活跃在我国的青年专家知名专家作质谱前沿技术与应用新进展报告。本次年会由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北京质谱学会主办,北京质谱中心承办。会议共有400余人出席,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合作媒体为您带来年会精彩报告。
 
  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主持本次年会并致开幕词。张新荣表示,一年一度的北京质谱年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隆重召开,本次年会拥有三大特点,第一,北京质谱年会秉承高质量学术报告传统,邀请国内质谱界优秀学者,其中包括在《Nature》、《cell》的科技工作者。第二,北京质谱年会青年学者比例高,他们代表了中国质谱界未来的发展活力。第三,除了学术报告,会务组邀请质谱界经验丰富的教授、研究员为质谱领域青年研究者答疑解惑,解决他们在使用质谱时产生的疑惑。最后,张新荣感谢参与2019年北京质谱年会的专家、学者。
 
  北京质谱中心主任汪福意研究员为本次年会致辞。非常高兴协助北京质谱学会共同举办此次北北京质谱年会,希望在座同行能够通过参加这次年会有更多的收获。
 
  首先由军事医学科学院钱小红研究员带来年会报告,题目是“生物质谱技术与肝细胞癌蛋白质组研究”。钱小红介绍到,人类基因组计划被列为二十世纪三大科技工程,目前,蛋白质组学关注基本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两大问题。蛋白质组学研究存在组成极端复杂,浓度范围宽,表达存在时空特性。钱小红表示,我国是肝癌大国,且死亡率逐年增长,因此建立肝癌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方法是当务之急不同于传统差异谱分析方式,课题组通过生理谱和病理谱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分析125例早期肝癌病理以及改进高通量蛋白质组分析技术,课题组发现了能够将临床病人精细分类的蛋白质特征分子(群)、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信号通路和可能用于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群,对于疾病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好人精准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丽华研究员带来年会报告,题目是“基于化学交联质谱的蛋白质结构和相互作用解析新方法”。张丽华表示,使用化学交联质谱分析技术可提供蛋白质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界面信息,其拥有灵敏度高,通量高特点,适合复杂样品分析。但这种技术也存在交联肽丰度低、亚细胞器内交联扰动、胞外交联不能反映细胞内蛋白质真实相互作用等问题。为此,课题组开发了可富集型交联剂(BSPNO)、可富集可透膜交联剂(InVivo)以及新型膜蛋白复合体提取离子液体。其中,BSPNO和InVivo两种交联剂拥有更高的信噪比,可鉴定更多低丰度蛋白相互作用信息,离子液体则可以增强膜蛋白复合体提取能力。
 
  最后,张丽华介绍了这三种物质在HeLa细胞中的实际使用效果。同时,她表示课题组也将致力于新型交联剂开发,开发新的数据解析方法以及研究新靶向跨膜载体。
 
  由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液相色谱质谱仪产品经理邓力带来年会报告,题目是“岛津全新高分辨液质联用Q-TOF助力未知物鉴定和多目标物高通量筛查”。邓力介绍到,岛津公司拥有丰富的LC-MS产品线,其中最新发布的LCMS-9030采用离子累积技术富集离子,使离子利用率最大化;采用新型FunnelMCP检测题,扩大检测动态范围;采用UFgrating高场离子提取技术,减少离子折返时间和损失;采用iReTOF技术,能够更好的补偿能量扩散等新技术实现高稳定性、高准确度、高灵敏度和高通量。最后,邓力介绍了LCMS-9030用于绿茶提取物的多农残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细胞上清液成分分析的实际检测案例。
 
  由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市场部质谱产品总监舒放带来年会报告,题目是“新理念,新质谱”。舒放表示,沃特世拥有超过50年液相色谱开发经验,并且在2019年发布了的集沃特世多年技术大成的BioAccord系统。这套系统采用i-Class色谱和AcquityRDa质谱,主要用于蛋白、多肽以及多糖分析。BioAccord系统可输出定置化检测报告,针对不同用途设立不同的验收指标,确保能发挥其最大性能。舒放表示,BioAccord系统拥有高稳定性、高重复性、占地面积小、易用、智能化等优势。
 
  由思聚分析集团研究开发经理DrPBGrosshans带来年会报告,题目是“气质同时实现经典70eVEI电离和各种软电离技术的应用”。DrPBGrosshans表示,传统70eV电离技术拥有高灵敏度、易定性的优势,软电离技术电离能量低于70eV,导致电子不易进入离子腔,定性困难。思聚集团研发的新型Tandem离子化技术可实现这两种电离技术多次切换,可一次性获得70eV和12eVEI分析结果。这项技术钱降低了离子碎片数量,提高了灵敏度和定性可信度,同时也易于以获得离子结构信息。最后,DrPBGrosshans表示,通过与国外多所大学、研究员合作,新型Tandem离子化技术解决了科研项目中碰到的检测难题。
 
  由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LSMS/Clinical市场经理范超带来年会报告,题目是“去芜存菁,让您的分析更精准,赛默飞全息多组学奥秘”。范超表示,组学技术推动系统生物学成指数增长,但也面临分析时间长、方法开发困难、重现性差、通量低等问题。为此,赛默飞利用IC-Orbitrap联用技术开发了强极性代谢物-靶向代谢组学解决方案,利用QExactivePlusTSQQuantis技术推出拟靶标代谢组学解决方案,同时也推出CompoundDiscoverer3.0代谢流组学分析软件。此外,除了推出高精度多组学检测方案外,赛默飞也推出了诸如ID-X高通量三合一质谱技术以提高多组学检测通量。
 
  由北京艾飞拓科技有限公司带来年会报告,题目是“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固体材料纳米级分析技术”。艾飞拓公司方面表示,表面分析包括多种技术手段,例如SEM、AES、PEEM、AFM、SIMS等。ionTOF公司在1976年研发的TOF-SIMS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到第六代,分子量探测范围为1-12000Da,可用于表面谱、表面成像、深度剖析等研究。同时,TOF-SIMS技术也可以与AFM、Orbitrap技术联用。通过联用技术,TOF-SIMS质量分辨率可达240000Da,质量精度达1ppm,空间分辨率达2µm。
 
  由中央民族大学再帕尔•阿不力孜教授带来年会报告,题目是“敞开式质谱成像技术与应用新进展”。再帕尔•阿不力孜介绍到,代谢组学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例如通过代谢组学发现的TMAO和肌氨酸两种物质与人体的某些疾病有密切关系。通过基于LC-MS分析技术,课题组已经发现200余个与癌症等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同时,课题组基于近年来兴起的AMSI技术研制了新型AFAI离子源。使用这离子源时无需高真空操作,并且兼容性强,无需样品前处理即可形成高灵敏、高覆盖的质谱成像。
 
  通过使用AFAI离子源,课题组提出基于AFAI-MSI技术的成像(药物)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相比于传统分子影像方法,这项技术可实现多变量统计、多分子标志物免标记诊断,最终实现癌症分子分型和分子分期。例如,使用AFAI-MSI技术已经实现乳腺癌、肺癌、食管癌快速筛查和诊断。此外,通过对这项技术优化,课题组已经检测出1500余种代谢物,灵敏度达pg级,同时实现组织的精确表征和代谢物的准确识别。
 
  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倩研究员带来年会报告,题目是“辨微识源:颗粒物的同位素指纹分析”。刘倩介绍到,颗粒物是一类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其来源主要是天然颗粒物和人造纳米材料。颗粒物中的PM2.5颗粒形貌多样,因此可能来源于不同污染源,并且对污染控制和污染风险评价存在挑战。为此,课题组以Si为检测对象,开发了Si-O二维稳定同位素指纹识别技术用于识别PM2.5颗粒污染源。同时,课题组也研制了高分辨MC-ICP-MS联用技术用于物质分析。除了硬件及检测方法研制外,课题组也利用机器学习实现定量溯源,实现区分工业SiO2的生产方法和厂家。除了用于工业产品分析,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大气PM2.5来源分析、季节变化规律,同时也可以利用Si单一指示物估算二次颗粒贡献度及来源。
 
  由北京大学白玉教授带来年会报告,题目是“基于信号放大策略的生物标志物质谱检测新方法”。白玉介绍到,相比于传统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质谱分析方法,课题组研制的eCSI-MS可实现超灵敏蛋白质检测。通过这种技术,课题组成功实现检测凝血酶、CA125、CEA等生物标记物,灵敏度为13个细胞。除了eCSI-MS,课题组通过LDI-MS技术实现糖蛋白的原位、多标的原位生物成像。
 
  理解大脑活动对相关疾病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单细胞水平神经递质检测方法不成熟,分析干扰严重、分析时间长等问题,为此,课题组以敞开式离子源为基础,开发了感应电喷雾离子源,最终实现低干扰、低流速、分析快等单细胞分析要求。此外,课题组也发现离子源的开启也有助于物质分离。利用这个特点,课题组足实现了大肠杆菌中冷冻应激蛋白和钙调蛋白的检测、氯化钠共存下胰岛素分析等。
 
  除了离子源,课题组通过结合膜片钳技术实现活体单细胞取样,实现细胞代谢通路验证,例如,课题组发现Glu-GABA、Gln-Glu-GABA通路等,同时课题组也检测到脑神经元中尿刊酸的存在以及谷氨酸合成通路,即紫外线照射皮肤产生尿刊酸,随后尿刊酸转移至大脑合成谷氨酸。
 
  年会最后,南京大学江德臣教授带来精彩报告,题目是“电注射器辅助电喷雾质谱法用于单细胞酶活性分析”。江德臣表示,单细胞中酶活性研究方法众多,诸如试剂盒、荧光标记等,但这些方法存在通量低、通用性差等问题。为此,课题组结合试剂盒和质谱法开发出全新单细胞酶活性质谱分析技术,即电注射器辅助电喷雾质谱法。对于如何取出活细胞中单个酶分子,江德臣表示课题组通过结合100nm纳米管最终实现细胞微区取样的纳米毛细管电注射器。
 
  利用这项技术,课题组成功实现单溶酶体抽取以及实现单神经细胞纳米区间中分子组成分析和单细胞酶活性分析。然而,在使用这项技术进行取样时,课题发现酶单体和其产品在纳米管中因扩散导致分布不同,为此,课题组使用电渗流技术限制两者扩散,使酶单体和产物分布一致。最后,通过使用这项改进的技术,课题组进行了PCK激酶催化活性分析、单细胞激酶活性和活性氧联合分析等,同时,未来希望能将这项技术用于细胞内多种酶活性联合分析
 
  会后,北京质谱学会同期举办ICP-MS沙龙暨第十八期原子光谱沙龙。
 
  本次学术沙龙由清华大学邢志老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丽萍研究员、北京大学王京宇教授共同主持。
 
  首先,由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产品工程师赵志飞带来汇报,题目是“ICP-MS/MS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赵志飞介绍到,据相关统计,ICP-MS近十年来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使用率逐年增高,并且发表论文数量逐年递增。随后,赵志飞介绍了安捷伦串联四极杆ICP-MS在生命科学中使用情况。例如使用LC-ICP-MS联用技术对蛋白质中硫、磷元素分析,检出限达0.22ppb。同时,ICP-MS通过金属组学研究蛋白质中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研究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此后,赵志飞介绍了安捷伦ICP-MS设备及相关联用技术在蛋白质中硫、磷、锌、铁等金属元素分析的检测实例。赵志飞表示,ICP-MS除了用于学术研究,也可以用于临床诊断、含S、P、Cl及金属的药物定量分析,例如诊断钛合金人工设备在人体中磨损情况,磺胺类药物分析、盐酸类药物分析。
 
  最后,赵志飞介绍了使用ICP-MS进行生物成像以及医药、生化研究中元素形态分析的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例如使用凝胶渗透色谱-ICP联用技术等。赵志飞总结道,ICP-MS技术可对有机物中P、S元素提供最低检出限,无需标准品可对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也可通过不同位置的靶向磷酸化蛋白进行磷酸化评估,同时也可通过联用技术进行生物园成像。
 
 
日期: 2019-03-30
标签: 北京 质谱 年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