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我国结核病病人据全球第二,但治疗覆盖面达87%
时间:2019-03-25 10:15  浏览:286
            昨天(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今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宣传主题定为“It's Time!”,意即“终结结核时不我待”,向全世界提醒:立刻行动起来,实现在扩大结核病防治覆盖、提升科学研究,增加经费筹资和人权保障等方面的承诺,向2030年之前终止结核病流行的目标推进。

 

WHO发布的《2018年全球结核病控制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病人数居全球第二位。2017年,中国新增88.9万名结核病患者。在3月21日WHO驻华代表处和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共同主办的结核病防治媒体研讨班上,专家呼吁加强结核病诊断、治疗和经济保障,以及结核病创新药物和疫苗的研发,以加快战胜这一全球挑战的进程。

 

加快降低发病率

 

当前,结核病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2018年全球结核病控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结核病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是高于艾滋病在内的单一传染病中的头号杀手。每天,约4500人因结核病失去生命,近3万人患上这一可预防且可治愈的疾病。2017年,全球范围内估算有1000万(范围:900-1110万)结核病新发病例,其中2/3患者来自于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8个国家,9%的患者来自中国。

中国结核病患病人数居全球第二:结核病治疗覆盖面达87%

为加快各国防治结核病的工作,2017年11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届WHO全球部长级会议上,来自75个国家的部长就采取紧急行动在2030年前终止结核病达成共识。2018年9月,在第七十三届联合国大会防治结核病问题高级别会议上,与会国承诺要为实现终止结核病目标紧急行动起来,举措包括:确保到2022年底使4000万结核病人获得所需治疗,为3000万人提供预防性治疗以保护人们免患结核病;到2022年每年为结核病预防和治疗动员130亿美元,同时为相关研究活动筹集20亿美元;国家层面建立问责机制等。

 

研讨会上,WHO中国代表处技术官员陈仲丹介绍了当前全球结核病防治的现状。数据显示,自2000年起,全球范围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已挽救了约5400万人的生命;同时,结核病致死率也降低了42%。结核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在全球范围、WHO各大区域及大多数国家均呈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尚不足以达到实现终止结核病策略的第一个(2020)里程碑目标。

 

“要实现2030年全球终止结核病的目标,结核病发病率(每年每10万人口新增病例数)要在2020年之前以每年4%~5%的速度递降,而结核病的死亡率则需要降至10%。从2020年到2025年,发病率年下降的速度要达到10%,2025年以后则要达到17%。而目前全球的结核病发病率下降速度仅有1.5%,中国情况相对较好,接近3%。”陈仲丹指出,要加快降低全球范围内结核病的发病率。对此至关重要的是提高诊断率、改善治疗效果,通过研发形成防治结核病的新工具。“2017年全球1000万人新发结核病,其中640万名患者在国家报告系统登记,360万例则被漏诊或漏报,需要对所有结核病患者提供及时和优质的诊疗和关怀服务。”他表示。

中国结核病患病人数居全球第二:结核病治疗覆盖面达87%

应对耐多药结核的公共威胁

 

结核病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最早可溯至新石器时代。研讨会上,一位GHDDI资深研究员介绍,结核病治疗通常使用抗生素,及时发现治疗可以被治愈。目前,最常用的一线治疗抗生素治疗周期通常需服药长达数月至数年。而全球范围内大约1/5新发病例为耐药菌株感染,按照当前趋势预计,到2050年耐药菌株感染治疗费用高达千亿美元。

 

WHO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1000万结核病新发病例中,有55.8万名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其中只有25%的患者能够获得治疗,且治疗成功率只有55%。此外,还有90万名患者为结核病和艾滋病双重感染者,这类患者仅有一半人群得到抗病治疗。

 

“在中国,2017年结核病治疗的覆盖面为87%,治疗成功率达到93%;在耐药结核方面,去年一年发现了1.3万名耐药结核病人,有近6000名纳入治疗。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陈仲丹肯定了中国在防控结核病这一危害全球健康的疾病方面取得的进展。他指出,未获得治疗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将继续传播耐多药结核或死亡,应重视耐多药结核病造成的公共卫生威胁,中国作为耐多药结核病高发国家面临重大挑战。

 

《2018年全球结核病控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8月,进行I、II、III期试验的结核病治疗新药物共有20种药物,其中包括11种新化合物;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两种药物已经根据IIb期结果通过国家药监部门的注册审评;正在进行下一步研究的七种改良药物是氯法齐明、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硝唑尼特、利福平(高剂量)和利福喷丁。

 

“结核病可以被定义为‘被忽略的疾病’,原因是新药研发需要资金和人员的巨大投入,但是结核病药物需考虑到患者尤其是贫困地区患者的经济能力,定价应越低越好。国家、政府以及基金会要弥补结核病创新药研发不足能力方面的问题。”GHDDI首席运营官陆漫春介绍,GHDDI致力于生物医药的研发,这其中就包括在盖茨基金会、全球结核病药物研发联盟、清华大学和北京市政府等机构的强力支持下大力推进结核病治疗的创新研究。“一个创新药的平均研发时间是14年,我们正在采用人工智能加快研发进程,从系统上做技术创新,从1.2万个安全的化合物库中进行高通量筛选,从而迅速推进到临床试验阶段,系统降低研发时间。”陆漫春表示。

 

“没有创新的治疗方案和疫苗,就无法实现2030年全球终结结核病的目标。盖茨基金会将致力于与中国合作,支持创新药物和疫苗的研发。”盖茨基金会健康创新与合作部门高级项目官员桓世彤表示。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