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科技部发布“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及“智能传感器”重点专项2022年度“揭榜挂帅”榜单
时间:2022-03-08 08:47  浏览:1456
  近日,科技部发布“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及“智能传感器”重点专项2022年度“揭榜挂帅”榜单,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
  
  本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具体指南如下:
  
  1. 智能传感基础及前沿技术
  
  1.1 光声量子纠缠调控机理及加速度传感器研制
  
  研究内容:针对无人潜器/飞行器长航时自主导航与定位 对高精度、小体积加速度传感器的应用需求,研究光学微腔 系统中光子-声子耦合调控方法与纠缠机制;研究超高品质因 子微腔可控制造;研究噪声抑制及传感信号高效提取技术; 研制微腔光机械量子加速度传感器样机,开展技术验证。
  
  考核指标:建立受限空间超强光子-声子耦合力学量传感 模 型 ; 微 腔 Q 值 优 于 109 ; 传 感 器 敏 感 单 元 体 积 ≤5cm×5cm×5cm;形成加速度光量子传感器样机,精度 ≤10-10g/Hz1/2,加速度计量程 10mg;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2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1.2 精准分子识别智能增强嗅觉传感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嗅觉传感器在混杂气氛中对多目标分子 同时识别的灵敏度低、精准性差等问题,研究高灵敏分子识 别材料的设计制备方法,研制对甲基苯丙胺、二亚甲基双氧 安非他明、氯胺酮等有害物质的高性能敏感材料;研究分子 识别材料表界面在目标分子气氛中的热力学动力学性质,材料结构与其传感性能间的构效关系;研究敏感单元阵列制备 与分子识别智能算法,研制感算一体化嗅觉传感器样机。
  
  考核指标:建立分子识别传感器阵列与智能算法相融合 的智能仿生嗅觉传感新模式,传感器可在混杂气体中检测甲 基苯丙胺、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氯胺酮等 3 类以上有害 物质,检测下限≤1ppb,检测准确率≥90%,分析时间≤3s;实 现在物流或者公共场所毒品检查的试用验证;申请发明专利 不少于 2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1.3 微机电同步共振弱力传感机理及器件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目前力学传感器小型化中机电非线性限 制信噪比提升的共性问题,研究 MEMS 同步共振等非线性效 应与同步共振传感机理;研究非线性 MEMS 超灵敏力学传感 方法;研究微机电器件结构非线性振动多模态表征技术;研 究高性能非线性 MEMS 传感电路和传感器性能测试评价技 术;研制超灵敏 MEMS 力学传感器原型器件,在高精度材料 原位力学测试系统等明确的场景中开展技术验证。
  
  考核指标:建立完整的同步共振传感理论与技术体系, 敏感元件平面尺寸≤5mm×5mm;传感器同步带宽≥1kHz,力 检测噪声≤10pN/Hz1/2,力学测量量程 50pN~0.1mN,标度因数≥500Hz/μN,标度因数稳定性优于 10ppm;动态范围≥120dB; 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1.4 非侵入式血糖持续高精度检测传感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血糖监测难以实现无创、持续、高精度 检测的问题,研究皮下血糖非侵入式提取技术,研究血糖多 方法高灵敏融合持续检测技术;研究血糖无创检测敏感元件 微纳集成技术,研究血糖持续高灵敏融合检测算法;研制非 侵入式血糖持续检测传感器样机,在临床血糖连续监测和穿 戴设备中试用验证。
  
  考核指标:建立一种非侵入式血糖持续高精度检测方法, 血糖持续检测绝对差百分率的平均值≤15%,参考值 20/20% 的一致率≥90%,误差网格 A 区的比例≥95%;传感器功耗 ≤0.2W,智能感知血糖相关数字标志物信息≥5 种,提升血糖 管理达标率至 60%以上,在医院、社会康复机构和家庭等试 用验证;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3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1.5 动态非线性磁场传感机理及生物组织成像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生物组织磁场传感成像灵敏度不足的问 题,研究磁粒子构建非线性磁场的实现方法,以及非线性磁 场的高灵敏传感方法;研究非线性磁场动态调控和动态磁场 高灵敏检测敏感元件,研究调控和敏感元件一体化集成技术; 研究面向应用的磁粒子材料及诊断治疗手段,研制磁粒子非 线性响应磁场信号处理电路和动态非线性磁场成像传感器 样机;研究磁粒子与生物组织特异性分子精准靶向结合技术, 以及生物组织成像评价技术,在肿瘤检测等场景验证技术先 进性。
  
  考核指标:建立动态非线性响应磁场生物医学成像关键 传感技术体系,传感器可高灵敏检测基于超顺磁四氧化三铁、 四氧化锰二铁等 5 种以上磁粒子的响应信号,磁粒子检测灵 敏度≤100nMol;典型生物组织检测灵敏度较现有磁共振技术 提升 100 倍以上,检测准确率≥95%,成像分辨力优于 1mm, 视场优于Φ10cm×10cm;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3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1.6 耐高温功能陶瓷共形制造方法与传感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大曲率、复杂表面的高温参数原位实时 检测难题,研究耐高温功能陶瓷敏感材料在复杂表面/长路径 上液相一步成型传感方法;研究新型耐高温功能陶瓷高温环 境敏感机制、微尺度液相流变规律与成型成性调控方法;研 究典型狭窄空间和大尺寸复杂曲面耐高温功能陶瓷多层共 形制造关键技术;研制高温共形传感器原型器件,开展高超 声速飞行器气动表面、工业燃气轮机燃烧室或航发高温叶片 等典型模拟环境的技术验证。
  
  考核指标:建立耐高温功能陶瓷高温共形传感理论与方 法;传感器可共形结构尺寸≥1m、曲率半径≤500μm;力、热 传感器敏感单元尺寸≤3mm×3mm×200μm,界面结合强度 ≥50MPa,耐温性≥1300℃,寿命≥1 小时;应变检测灵敏度因 子≥30;热流检测灵敏度≥20mV/(W/cm2);申请发明专利不 少于3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1.7 超高温压电材料制备及振动传感器研制
  
  研究内容:针对压电材料高温稳定性差、压电传感器件 超高温气密封难等问题,研究压电关键功能基元的温度响应 规律,研究耐高温压电材料高压电活性且近零温漂调控技术; 研究耐高温压电敏感元件结构设计和精密制备技术;研究封 装材料、器件结构和工艺的超高温热匹配技术;研究超高温 压电振动传感测试评价技术;研制超高温压电振动传感器原 型样机。
  
  考核指标:传感器最高工作温度≥850℃,量程范围不低 于 0.1g~20g,最大线性度≤1%,频率响应范围至少覆盖 50Hz~3.0kHz,频率响应偏差≤±10%,全温区灵敏度≥3.0pC/g, 灵敏度温漂≤±10%,最大横向灵敏度≤5%;在航空发动机试 验中的热端部件上完成试用验证;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4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1.8 高灵敏钙钛矿 X/γ射线传感原理与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核辐射探测、核医学成像等领域对高灵 敏、低成本 X/γ射线传感器的迫切需求,研究基于钙钛矿半 导体的直接转换 X/γ射线探测原理;研发高质量钙钛矿材料 制备、暗电流抑制、能量分辨、专用 ASIC 设计等关键技术; 研制基于钙钛矿材料的 X/γ射线传感器,开展技术验证。 考核指标:X 和γ射线探测灵敏度≥50000μC·Gy-1·cm-2; X 射线传感器像素数≥256×256,灵敏度偏差≤5%,探测量子 效率≥70%;γ射线传感器能量分辨率≤2%@137Cs,峰康比≥15;在连续辐照下传感器灵敏度降低≤10%@1000Gy;申请发明 专利不少于 3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1.9 光学超材料调控机理及微型气体传感器研制
  
  研究内容:针对空间受限微环境安全监测对微型化、低 功耗、多目标气体传感器长期服役性能需求,探索基于光学 超材料的气体传感新方法,研究光学调控的超材料气体感知 增强机理;研究超材料辐射源和传感器的一体化加工方法; 研制超材料微集成气体传感器原型样机,开展微环境中多组 分气体检测,验证技术可行性。
  
  考核指标:辐射源连续可调控光谱波长范围 2μm~12μm; 含超材料辐射源、气体腔室、探测单元的集成传感器体积 ≤20mm×20mm×5mm,传感器功耗≤100mW;可识别气体种 类≥8 种,其中 CO2 浓度探测范围 10ppm~5000ppm、检测准 确率≥98%,其他气体检测准确率≥80%;申请发明专利不少 于 3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1.10 声学超材料增强机理及穿颅脑成像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 颅骨限制脑组织和血流超声成像的瓶 颈问题,探索声学超材料传感性能增强机理和方法,研究声 学超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高频宽带超声传感器阵列设 计、制造及封装技术;研究颅脑超声探测成像技术,及成像 质量评价技术;研制颅脑超声成像传感器及系统样机,开展 人体颅脑成像和功能机理验证。
  
  考核指标:建立满足成像要求的新型超声穿颅声场理论 模型;传感器阵列单元数≥32×32,工作带宽≥40%;人体颅 骨超声穿透效率≥70%;颅脑超声成像分辨力优于 1mm、最 小可探测血流速度≤20cm/s;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3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1.11 碳纳米管生物传感芯片晶圆级制造工艺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病毒等生物量即时检验的巨大需求和传 统生物传感器存在灵敏度低、检测慢、体积大等短板,研究 碳纳米管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芯片技术,开发超高灵 敏度碳纳米管生物传感芯片的晶圆级设计制造与加工方法; 研制多种碳纳米管生物传感芯片,开展乡村、山区等有限医 疗资源场景下病毒核酸、蛋白分子、离子的快速检测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建立 4 英寸晶圆碳纳米管生物传感芯片微米 级光刻制备标准工艺流程,支持 5 种生物传感器工艺库,器 件良率从10%提升至60%,性能涨落从30%降低至10%以下; 研制出 2 种碳基生物传感器,病毒核酸检出限≤100 拷贝/毫 升,血清环境蛋白标志物检出限≤1fM,各标志物检测时间 ≤10min;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3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1.12 工业传感网多协议实时处理机及芯片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工业无线传感网络协议众多,缺少兼容 多种协议的协议处理机和自主芯片的共性问题,研究传感器 标准接口及传感数据特征识别技术;研究支持多种通信协议的硬件引擎技术;开发兼容多种工业无线传感网络的协议处 理机及芯片,在石化、电力等行业开展技术验证。
  
  考核指标:工业无线传感网络节点支持 IEEE1451 相关 标准;内嵌传感器数据特征识别专用处理电路,支持主流工 业无线传感器网络标准 WIA、ISA100.11a、WirelessHART; 硬件实现数据链路层通信协议,节点时间同步精度≤500μs; 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2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1.13 高性能硅基和碳基低维材料的变革性传感特性研 究(青年科学家项目)
  
  研究内容:利用硅纳米线、纳米锥和石墨烯等一维/二维 纳米材料优异的光学、机械、电学等特性,从传感器敏感原 理与机制、敏感材料与结构设计、稳定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 原创性突破,面向水声探测、紫外光传感或气压传感等研发 变革性传感器原型器件,验证一维/二维纳米材料传感技术的 创新性。
  
  考核指标:研制出 1 种基于硅纳米线、纳米锥或石墨烯 等一维/二维纳米材料的变革性传感器原型器件。若开发硅纳 米线水声传感器原型器件,灵敏度比现有同类型水声传感器 提高 2 个数量级,探测频率低至 5Hz;若开发纳米锥弱紫外 光电传感原型器件,紫外光吸收率≥99%,外量子效率≥120%; 若开发石墨烯气压传感器原型器件,灵敏度或分辨力等关键 性能指标比现有同类型传感器有数量级的提升,敏感结构单 元面积比现有同类型传感器有显著的下降。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2. 传感器敏感元件关键技术
  
  2.1 多力学量敏感元件及智能传感器
  
  研究内容:针对智能操控多力学量传感器存在的功能单 一、精度低、体积大及分辨力差等问题,研究力、触觉等多 维信息的协同感知共融机制和动态解耦方法;研究 MEMS 多力学量敏感元件的高集成结构设计及制造技术;研究敏感 元件的性能评价和自校准技术,开发低噪声信号调理 ASIC; 研制 MEMS 多力学量敏感元件及智能传感器,在协作机器人、 工业自动化精密操控等领域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多维力传感器敏感元件面积≤5mm×5mm,每 轴分辨力优于 0.01N,精度优于 0.5%FS;触觉敏感元件面积 ≤5mm×5mm,精度优于 0.5%FS,实现 3×3 以上阵列集成; 传感器具有自校准功能;项目结题时,传感器销售量≥2000 套;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3 项,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不 少于 1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2.2 高精度航空大气压力敏感元件及传感器
  
  研究内容:针对航空压力传感器存在的静态精度低、快 速温变动态精度劣化等关键难题,研究面向高空速、快速温 变和速变等复杂环境的高精度压力传感器设计技术;研究高 精度压力敏感元件加工工艺;研究传感器的宽温区、快温变 动态温度补偿技术和算法;研制航空大气数据高精度压力敏 感元件及传感器,在飞机大气数据测量等领域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静压传感器测量范围 1kPa~110kPa,精度优 于 0.01%FS(全温区);总压传感器测量范围 1kPa~265kPa, 精度优于 0.01%FS(全温区);传感器测量动态精度优于 0.04%FS@(温度变化率 10℃/min、速度 4 马赫);传感器封 装尺寸≤48mm×30mm×15mm,工作温度范围-55℃~85℃;项 目结题时,传感器销售量≥1000 套;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3 项,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不少于 1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2.3 高频响三轴 MEMS 陀螺敏感元件及传感器
  
  研究内容:针对现有陀螺传感器延时大、频响低、体积 大等问题,研究高频响三轴一体 MEMS 陀螺敏感结构设计技 术;研究三轴 MEMS 陀螺仪敏感元件的批量制造与封装技术; 研究具有低延时、低噪声特点的配套 ASIC;研制高频响三 轴 MEMS 陀螺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在无人机和机器人姿态控 制、视觉稳定平台等领域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三轴 MEMS 陀螺尺寸≤5mm×5mm×2mm;零 偏稳定性优于 5°/h,角度随机游走≤0.25°/h1/2,延时≤0.1ms, 频响≥16kHz;加速度敏感度≤10°/h/g,轴间交叉灵敏度≤1%。 项目结题时,传感器销售量≥1 万套;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3 项,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不少于 1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2.4 高灵敏宽动态图像敏感元件及传感器
  
  研究内容:针对现有图像传感器存在灵敏度低、动态范 围小等难题,研究高量子效率、高满井容量像素设计技术,以及低噪声高增益读出电路设计技术;研究像素间串扰隔离 等制造工艺,以及高质量模拟和数字电路结构堆叠工艺;研 发高灵敏宽动态图像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在自动驾驶、机器 人、智能交通等领域低照度、高动态成像场景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图像传感器分辨率≥800 万像素,像元大小 ≤3mm;单帧动态范围≥90dB;帧频≥60 帧/秒@12bit;读出 噪声≤1.5e-,低照度成像信噪比≥1@0.15lux;峰值量子效率 ≥85%;项目结题时,传感器销售量≥1 万套;申请发明专利 不少于 3 项,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不少于 2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2.5 受限空间相干光学位移传感器
  
  研究内容:针对高深径比狭小空间内光束焦深与位移传 感距离调控难、光信号信噪比低等问题,研究受限空间内高 精度相干光学位移传感技术,研究大深径比测量传感器结构 可控制造方法;研究噪声抑制、高精度感知、高动态反射抗 干扰和稳定性提升等关键技术;研制受限空间相干位移传感 器,在发动机叶盘喉道、鼓筒内腔和火箭喷油嘴型腔等领域 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传感器可适应 5mm~20mm 直径范围,深径 比≥40 的测量空间,重复精度优于±2μm,传感器量程上限 ≥3mm,测量速度≥1000 点/秒;可实现漫反射、类镜面反射 和镜面反射等多类型表面测量;传感器在应用验证场景条件 下的信噪比≥20dB,测量动态范围 0.5mm~2mm;应用验证零 件种类不少于 5 种;项目结题时,传感器销售量≥300 套;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4 项,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不少于 1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2.6 高精度温盐深集成光纤矢量水声传感器
  
  研究内容:针对深远海声场探测灵敏度低、工作水深小 的难题,研究集成温盐深的高精度光纤矢量水声敏感元件的 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传感器的增敏封装技术;研究多参量 光纤传感器成缆、低噪声宽频带信号解调、信号实时传输、 可靠性强化等关键技术;研制高性能分布式多参数光纤矢量 水声传感器,在海洋暖流流路、海洋深层等环境和运动目标 探测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光纤矢量水声传感器声压灵敏度优于 -132dB@1kHz re rad/μPa,系统等效噪声声压≤30dB@1kHz re μPa/Hz1/2,工作频段 10Hz~1000Hz,温度分辨力优于 0.1mK, 压力分辨力优于 1kPa,盐度分辨力优于 0.005%;传感器最 大工作水深 5000m,传感器探测空间分辨力优于米级;项目 结题时,传感器销售量≥50 套;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5 项, 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不少于 1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2.7 MEMS 超声换能器元件及传感器
  
  研究内容:针对传统超声换能器存在的体积大、带宽窄、 二维阵列制备困难、难与 IC 集成等共性技术难题,研究 MEMS 高性能超声换能器元件的机-电-声多场耦合机理及阵 列式结构设计技术;研究与 CMOS 兼容的 MEMS 高性能阵列式超声换能器批量化制备与 IC 的集成制备技术;研究高 性能阵列式超声换能器驱动与信号检测电路设计技术;研制 高性能 MEMS 超声换能器元件及传感器,在重大装备结构健 康无损检测、个性化超声诊疗仪器等领域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MEMS 阵列式超声换能器元件平面尺寸 ≤5mm×5mm;中心频率≥1MHz,分数带宽≥120%(-6dB), 发射灵敏度≥1kPa/V/mm2,接收灵敏度≥20µV/Pa/mm2;项目 结题时,传感器销售量≥1000 套;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3 项, 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不少于 1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2.8 危险气液识别敏感元件及柔性传感器
  
  研究内容:针对目前物流仓储产业中的危险气液传感器 智能程度低、体积大、不能自主运行等问题,在不改变现有 包装或产品结构的基础上,开发新型危险气液识别敏感材料, 研究具有轻薄和柔性特征的自供能敏感元件;研制低功耗柔 性配套电路、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以及利用环境光自供能的电 源系统;批量化绿色制造危险气液敏感元件及柔性传感器,在物流仓储监测领域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智能识别易燃气体、可挥发腐蚀液体等气液 物质种类≥3 种,检测气液下限≤100ppb;柔性薄膜晶体管电 路及传感阵列≥125×125;至少具备 8 位电路编码能力;无线 数据传输品质因数≥35;项目结题时,传感器销售数量≥1 万 套;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3 项,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不 少于 1 项;选择规模化典型物流仓储监测应用验证不少于 5家。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2.9 活细胞内生物质动态检测纳米孔传感器
  
  研究内容:活细胞内生命物质分析是提升重大疾病早期 诊断、新药开发和精准医疗水平的关键技术,针对细胞内核 酸、酶、蛋白质、神经递质等生物质提取与动态监测的需求, 研究活细胞内成分的微量取样技术和提取液中生物质的特 异性检测技术;研究原位、动态生物质纳米孔传感技术;研 制无探针生物量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开 展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实现活细胞内生物质的无探针、原位、实时 检测,核酸检测限≤1nM,其他生物量检测限≤10nM;同时检 测≥64 活细胞;可同时检测生物量≥10 种;连续动态监测时 间≥48 小时;项目结题时,传感器销售量≥200 套;申请发明 专利不少于 2 项,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不少于 1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2.10 抗体条形码微阵列超高通量快速检测生物传感器
  
  研究内容:针对高通量生物传感器用于疾病标志物筛查 时单片项目数少、速度慢、检测限偏高等问题,研究生化标 记物抗体微阵列条形码制备方法,研发疾病标志物与微生物 核酸高通量检测敏感元件,以及细胞功能评估检测敏感元件; 研发快速检测、分析与辅助诊断一体化传感器及系统,在体 外诊断和细胞治疗等领域开展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单一检测敏感元件可同时检测标记物≥10 种,检测限≤10pg/mL,重复性≥95%,全自动化检测传感系统的 单机检测速度≥1000 项目/小时,核酸全流程检测时间≤50min; 肿瘤、心血管疾病和病原微生物等检测敏感元件≥3 种;细胞 功能评估检测元件单片检测参数≥10 万个;项目结题时,检 测敏感元件销售量≥2万套;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不少于2项, 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3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2.11 磁电耦合自供能磁场敏感元件及传感器
  
  研究内容:针对分布式应用中磁场传感器供能受限和灵 敏度低的问题,研究磁场取能和无源磁场敏感元件的性能增 强技术;研究基于磁电复合材料的磁场能量收集器件和磁场 传感器的集成设计与批量制造技术;研究自供能磁场敏感元 件配套的 ASIC,研制磁电耦合自供能磁场敏感元件及传感 器,在台区电力设备拓扑关系识别或工业故障定位等领域应 用验证。
  
  考核指标:磁电耦合系数≥3000V/(cm·Oe),磁电能量 收集功率密度≥0.3mW·Oe-2·cm-3;磁场敏感元件的磁噪声指 数≤10pT/Hz1/2@1Hz,线性度优于 1%;自供能磁场敏感元件 尺寸≤100mm×10mm×5mm;项目结题时,自供能磁场传感器 销售量≥2000 套;应用于台区电力设备拓扑关系识别准确度 不低于 99%,单点识别时间不大于 10s;申请发明专利不少 于 3 项,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不少于 1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2.12 微型高精度真空度敏感元件及传感器
  
  研究内容:针对传统真空传感器尺寸大、量程小、精度 低、功耗高等共性难题,研究微型低真空度传感器敏感芯片 的结构设计和制造技术;研究具有自补偿、自校准以及故障 报警功能的传感信号处理电路,研究传感器在复杂电磁环境 下的抗干扰封装技术;研制微型真空度敏感元件及传感器, 在磁控溅射台、高温退火炉、扫描电镜等集成电路专用装备 和科学仪器领域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 : 带信号处理电路的传感器封装尺寸 ≤40mm×40mm×55mm ; 真空度测量范围1×10-5mbar~ 1×103mbar;精度优于 10%(读数)@(1×10-5mbar~1×10-3mbar), 精度优于 5%(读数)@(1×10-3mbar~1×103mbar);功耗≤1.5W; 项目结题时,传感器销售量≥5000 套;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不少于1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2.13 路面气象状态敏感元件及传感器
  
  研究内容:针对路面气象状态传感器种类多、分辨力低、 可靠性差等共性技术难题,研究路面水膜厚度、冰点温度、 路面温度、覆盖物种类等敏感元件的传感机理、结构设计、 加工制造、可靠性提升和软硬件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制高性 能、多参数路面气象状态敏感元件及集成传感器系统,在自 动驾驶车路协同、公路智能管理等领域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路面水膜厚度测量范围 0~8mm,分辨力优于 0.02mm;冰点温度测量范围-40℃~0℃,分辨力优于 0.1℃;路面温度测量范围-40℃~80℃,分辨力优于 0.1℃;传感器可 识别干燥/潮湿/积水/结冰/积雪等覆盖物种类;项目结题时, 传感器销售量≥200 套;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3 项,制定国家 /行业/团体标准不少于 1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2.14 高精度线光谱共焦尺寸测量传感器
  
  研究内容:针对激光位移传感器分辨力不足以及对弯曲、 透明、多层结构测量精度差等难题,研究光谱探测阵列敏感 元件结构设计及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传感器信号快速解调及 处理技术;研究高精度线光谱共焦传感器设计及一体化集成 技术;研制高精度线光谱共焦尺寸测量传感器,在新型显示、 柔性电子、IC 检测等领域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探测阵列敏感元件光谱范围≥380nm ~780nm, 光谱分辨率优于 0.05nm;传感器 Z 向尺寸分辨力优于 80nm, 横向尺寸分辨力优于 1.0μm,Z向测量重复性精度优于 50nm; 传感器横向扫描线长≥4mm,Z 向测量范围≥1mm,测量数据 采集频率≥300Hz;项目结题时,传感器销售量≥200 套;申 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5 项,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不少于 1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2.15 多参数融合智能工业传感器集成技术(科技型中小 企业)
  
  研究内容:针对工业传感器及仪表存在的可靠性与稳定 性不足、智能化水平低、功能单一、集成度低等问题,发挥企业在传感器及仪表集成开发方面的技术和组织优势,研究 工业传感器及仪表多参数融合、可靠稳定封装、智能数据处 理或自适应组网等单项或多项集成开发关键技术;研制基于 国产传感器敏感元件的高端工业在线传感器及仪表,在制造 业复杂热工量原位测量场景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企业可参考指南所引导的技术研究方向组织 申报,但并不受限于研究内容,项目申报时需参考本方向其 他指南的考核指标要求,明确申报项目的考核指标。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3. 面向行业的智能传感器及系统
  
  3.1 飞机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成套传感器及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飞机供氧、液压、环控和燃油等系统故 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对成套传感器的重大需求,突破 MEMS 压力、振动、过载、温度传感器芯片高质量加工技术, 耐腐蚀、宽温区、防结冰充油封装,传感器批量标定和测试 等关键技术;研制满足 PHM 系统要求的高精度压力、温度 压力复合、多通道压力传感器组,振动、过载传感器芯片及 模组;建立传感器生产及批量测试平台;开展多型号飞机 PHM 系统批量应用。
  
  考核指标:建立飞机 PHM 系统双余度压力传感器、温 度压力复合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组、过载传感器、振动传感 器芯片和模组批量生产测试平台;实现飞机供氧、液压、环 控和燃油等核心系统压力、过载、振动传感器全国产化。传感器性能指标达到 : 双余度压力传感器量程0~600kPa/0~200kPa,绝压,精度±0.5%,温度范围-55℃~125℃; 温压复合传感器量程 0~2MPa,绝压,压力精度±0.5%FS,温 度范围-55℃~185℃,温度精度±2℃;多通道压力传感器组, 共 11 通道,其中 3 通道表压-2kPa~12kPa,3 通道表压 0~200kPa,1 通道表压 0~2MPa,3 通道绝压 0~120kPa,1 通 道绝压 0~1MPa,工作温度范围-55℃~70℃,精度±0.6%,重 量≤230g;高精度过载传感器,量程±15g,精度±0.4%,温度 范围-55℃~70℃;高频振动传感器,量程±200g,带宽 10kHz, 温度范围-55℃~70℃。面向飞机 PHM 系统,成套传感器装 机 100 台套以上,销售数量≥5000 只,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3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3.2 轮胎内嵌集成传感器阵列及路面状态感知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车辆感知路面信息不精准、响应速度不 及时等问题,研究适用于车辆轮胎的温度、压力、应变等多 参量感知方法,以及高精度、高灵敏度多参量传感器阵列的 设计技术,研究大载荷、多工况传感数据传输及供能技术; 研究多参量感知传感器阵列与轮胎胎体集成设计与制造技 术,研究基于智能轮胎的轮胎受力、轮胎磨损预测及路面状 态感知方法,研制智能轮胎集成系统并搭载高安全等级车辆 开展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突破多参量传感器阵列设计与智能轮胎集成 制造技术,智能轮胎可实现不少于 8 种路面类型以及 6 种路 面状态的精确辨识,路面平整度等级辨识准确率≥95%,路面状态信息辨识时间≤10ms;轮胎寿命预测精度≥90%,轮胎受 力识别精度≥95%;传感器阵列温度测量范围-40℃~150℃、 精度优于 0.5℃;压力测量范围 0~1000kPa,精度优于 5%; 应变测量范围 0~20000μm/m;智能轮胎基于传感器阵列可实 现对路面立体信息的连续采集,空间采样率比国际现有方案 提升 20 倍;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 10 项;研制出不少于 5 个 型号的智能轮胎,实现小规模量产≥200 套,并搭载 2 类高安 全等级车型开展示范应用,示范里程数≥30 万公里,单车≥5 万公里。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3.3 机床切削工况刀具状态原位实时监测传感器及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精密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状态缺乏在线 感知和精度补偿的问题,研究车削和铣削两类典型刀具状态 高精度原位监测的振动、力、微位移传感技术;研究刀具内 嵌式集成传感器的微型化设计、制造方法;研究刀具集成多 传感器交叉干扰抑制技术和传感器稳定性提升技术;研制用 于机床切削工况刀具状态原位实时监测与磨损补偿的系列 敏感元件、传感器和智能部件,在高精度光学元件、复合材 料和特种硬脆材料等精密零件加工中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多传感器内嵌于刀柄一体化封装,智能车刀 封装后长度及横截面尺寸均不超过原刀具 20%,智能铣刀封 装后总长度不超过原刀具 30%,安装接口符合通用标准;传 感器对刀具崩刃、断刀等异常切削状态响应时间≤10ms,刀 具磨损在线测量误差≤2µm。切削振动传感器测量范围-10g~+10g,非线性误差≤0.5%FS,交叉干扰误差≤3.0%;切 削力传感器测量范围 0~200N,非线性误差≤0.5%FS,交叉干 扰误差≤3.0%;刀具微位移测量范围≥0.3mm,刀具磨损补偿 定位精度≤0.3µm,分辨力≤10nm;传感器系统平均故障间隔 时间≥2000h,示范应用刀具数量≥1000 套;申请发明专利不 少于 10 项,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不少于 3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3.4 强磁场高电压设备运行状态非侵入式监测传感器及系统
  
  研究内容:针对高压输变电关键设备全面、精准、非侵 入式状态感知需求,研究高电压、强磁场等复杂环境下电流 /电压/温度/气体/局放测量原理与方法;研究高精度、强可靠 性输变电设备传感材料与元件设计技术;研究高电压、强磁 场等复杂环境下电力传感微型化、自取能和自组网等共性关 键技术;研究电流/电压/温度/气体/局放等传感器的制备、测 试与校准方法;研制变压器、输电线路等关键设备的多参数 融合微型传感监测系统,并开展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研制出适用于变压器、输电线路等关键设备 的多参数融合微型传感监测系统,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 传感器实现全部国产化。非侵入式电流测量范围 1mA~40kA, 测量精度优于±1%@(1mA~2kA)、±5%@(2kA~40kA),测 量频率范围 DC~1MHz;非侵入式电压测量范围 1V~500kV, 测量精度优于±2%;无源无线式温度测量范围-40℃~125℃, 精度优于±0.4℃;设备状态气体可测组分不少于 5 种,气体组分检测限优于 2μL/L;无源无线式局放检测精度优于±1pC, 传感器敏感元件外形尺寸优于 10mm×10mm×10mm;完成不 少于 2 个 500kV 输变电工程全场景示范应用,监测点数≥100 个,其中无线多跳组网支持宽带业务传输不少于 30 跳,多 跳后数据带宽≥2Mbps,报警数据时延小于 5ms。申请发明专 利不少于 5 项,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不少于 2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3.5 河流全断面鱼群信息探测传感系统及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河流和鱼道大面积全断面鱼类清晰成像 和快速识别技术的共性问题,研究河流和鱼道流动水体中洄 游鱼群的光学和声学成像技术及传感器设计技术;研制光源 均匀、进光平衡、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光学传感器;研制全程 聚焦的声学传感器;研究精准探测鱼群数量、体长、运动形 态、轨迹等信息的综合传感技术和感知数据智能融合算法; 研制适用于河流和鱼道不同场景的鱼类资源探测传感系统, 在长江鱼类保护区和青海湖等重点水域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传感器系统可靠性满足重点水域全断面鱼群 信息探测的应用需求,形成河流和鱼道不同场景鱼类资源探 测的系列化解决方案,建立重点水域鱼类资源与环境监测系 统,实现鱼类资源人力巡查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传感器实 现宽度 30m 以上大截面水域应用。光学传感器测量范围 ≥6m×0.5m,成像均匀度≥80%;声学成像传感器阵列幅面宽 度 0.8m~2m,探测深度 0~10m,波长范围 2mm~10mm;图 像传感器分辨率≥1920×1080,帧频≥30fps;传感器跟踪鱼群识别率≥90%,统计鱼群数量误差≤10%,测量鱼体长度误差 ≤10%;实现水温、流量和浊度等 3 项以上的传感器融合感知; 传感器通过可靠性测试,应用数量≥100 台套;申请发明专利 不少于 5 项。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3.6 特种力热参数传感器测试标定标准化技术及装置
  
  研究内容:针对极端环境用特种力热参数传感器关键特 性测试标定能力不足、标准化验证方法缺失的共性问题,研 究超高温、大热流、高低温-压力载荷复合、高低温-振动载 荷复合等特种力热参数传感器测试标定环境构建和精准控 制技术;研究超高温、大热流、高低温-压力、高低温-振动 等特种力热参数传感器关键特性标准化测试标定方法;研制 特种力热参数传感器测试标定用高性能传感器;研制特种力 热参数传感器测试标定装置和技术标准化验证平台,面向航 空航天、工业制造等领域开展应用服务。
  
  考核指标:建立超高温、大热流、高低温-压力、高低温 -振动等特种力热参数传感器的关键特性测试标定通用要求 和标准体系,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不少于 4 项。技术标 准化验证装置和共享服务平台能力至少覆盖:温度标定范围 -80℃~2800℃,温度标定不确定度 1%(k=2);热流标定范 围 0~20MW/m2,动态特性评估范围 1Hz~0.1MHz,热流标定 不确定度 3%(k=2);压力标定范围 0~20MPa@-253℃~25℃, 0~5MPa@25℃~800℃,压力标定不确定度 1%(k=2);振动 标定范围 0.1g~30g@(-253℃~800℃,20Hz~2kHz),振动标定不确定度 3%(k=2)。项目结题时,服务航空航天、工业 制造等行业客户数≥10 家,其中国内特种力热参数传感器主 要研究单位不少于 3 家。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4. 传感器研发支撑平台
  
  4.1 多尺寸兼容的多材料体系 MEMS 研发平台
  
  研究内容:针对高端量子、光子、超声及毫米波等传感 器研发制造急需的跨尺度、多材料体系的器件微加工需求, 研究微纳米加工、跨体系集成及表征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量子、光子、超导、超声、毫米波、超材料等传感器的标准 化制备工艺;开发 3/4/6/8 英寸多尺寸兼容的 MEMS 工艺研 发平台,面向行业提供不同尺寸、不同材料的集成与加工服 务。
  
  考核指标:平台兼容硅和非硅多材料体系,具备金刚石、 LiNbO3、PZT、GaO、AlN、碳化硅、石英、超导和量子材 料等新材料制备能力,以及基于上述材料的结构加工工艺能 力,工艺能力在不超过 2 个平台上实现;形成多材料体系下 的多芯片堆叠集成、异质集成等工艺方案;开发工艺设计工 具包≥5 套。项目结题时,项目执行期内服务客户 100 家次以 上,其中服务本专项研制任务承担客户不少于 10 家。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4.2 MEMS 传感器芯片先进封装测试平台
  
  研究内容:针对高端 MEMS 传感器先进封装测试需求, 研究晶圆级永久键合、临时键合/拆键合,低成本硅-硅、硅-玻璃、薄膜通孔垂直互连,多层叠对准键合,激光隐形划片, 多芯片晶圆级系统集成等先进封装技术;形成扇出型晶圆级 封装、硅和玻璃通孔晶圆级封装、集成无源器件晶圆级封装 等成套先进封装工艺;建立面向图像传感器、硅麦克风、加 速度计、陀螺仪、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 高端传感器的 6/8/12 英寸兼容先进封装测试公共服务平台, 面向行业开展服务。
  
  考核指标:平台开发 30 类以上 MEMS 传感器芯片封装 测试解决方案,实现 100 个以上不同型号传感器芯片的批量 测试,建立 3000 圆片/月的批量封装测试能力;晶圆级 CSP 封装集成至少 2 种 MEMS 结构芯片与 ASIC 芯片,典型硅和 玻璃通孔传感器芯片最小尺寸不大于 2mm,通孔引线数不少 于 4 根,对准偏差小于 0.5μm;达到可测试 2 类以上传感器 的晶圆级测试能力,可同时测试 64 颗以上芯片,测试精度 优于 0.5%;平台能够为图像传感器、硅麦克风、加速度计、 陀螺仪、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多种高端 传感器提供晶圆级封装测试服务,服务客户 100 家次以上, 累计封测传感器芯片不少于 1000 万颗,其中服务本专项研 制任务承担客户不少于 10 家;建立微型化压力传感器和加 速度计等典型MEMS传感器封装测试的标准和规范5项以上。
  
  组织方式建议:公开竞争
  
  “智能传感器”重点专项2022年度“揭榜挂帅”榜单
  
  榜单任务
  
  1. 新冠突变株快速检测敏感元件及传感器
  
  需求目标:针对新冠病毒筛查中德尔塔、奥密克戎等病 毒突变株快速检测,研究样本中多新冠病毒抗原、核酸等生 物标志物快速传感方法及技术;研究新冠病毒特异性生物标 志物高灵敏传感方法及技术,以及新冠病毒突变体快速识别 技术;研制新冠病毒及突变株快速检测敏感元件及传感器, 开发适用于货物和人员大规模筛查及现场快速检测的传感 系统。
  
  研制出便携式新冠病毒及突变株快速检测传感器及系 统,检测灵敏度与市场上常用抗原或核酸检测方法的灵敏度 相当;新冠病毒从采样至检测完成时长≤5min,新冠突变株 检测区分时长≤20min。
  
  时间节点:研发时限为18个月,立项9个月后开展“里 程碑”考核。
  
  榜单金额:拟支持1-2家,总金额不超过3000万元。
  
  其他要求:无。
  
  相关资料下载:
  
  “智能传感器”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