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家实验室成为广大科研人员的呼声
时间:2019-03-14 14:18  浏览:212
  “一年半前我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时,他们说在前夜,目前还在前夜。”谈及“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建设进展,3月13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不同的部门正在开方案推进会,也许曙光就在前方。
 
  2015年10月,中央提出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的设想,如今3年多过去,国家实验室建设还未正式启动。有人说,这就像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今年两会上,多名代表委员表示,希望在本领域建设国家实验室。
 
  “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正在不断变大。”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院士呼吁,加快国家实验室创新体系建设。
 
  国家创新体系的“金字塔尖”
 
  “核科技工业的发展事关国家安全战略,事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事关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战略核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所属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罗琦今年带来的提案,是呼吁建设核领域国家实验室。
 
  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蒋作君建议,建设“青藏高原环境与气候变化”国家实验室,协调推进国内监测考察、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提升我国应对环境与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
 
  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建议在量子信息等领域部署构建国家实验室战略,“量子信息科学发展到今天,特别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各项关键技术的攻关”。“这是可喜的现象。”在王建宇看来,这些呼声的背后,是国家实验室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金字塔尖”的地位被认同。
 
  地方层面的探索难实现体制机制根本性突破
 
  虽然首批国家实验室还没落地,许多省市和科研系统以创建国家实验室为重要任务,已在国际上有相对优势的科学研究领域抢先布局、探索。
 
  比如,上海以大科学设施群为基石,聚焦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与中科院共建“张江实验室”;基于我国在量子领域的国际领先优势,安徽、北京、上海拟组建网络化布局的“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广东围绕网络通信、先进计算和网络安全三大方向,建设“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浙江围绕网络信息与人工智能领域,建设“之江实验室”等。
 
  这些实验室被视为新时代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种新型科研组织,但王建宇坦言,目前资源投入以地方为主、体制机制在地方层面较难取得根本性突破,大大制约了其快速发展。此外,在领域布局方面,如何部署国家实验室,特别是仅仅建设单一领域的,还是发展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国家实验室,尚存在争议。
 
  不是在现有研究机构上简单叠加
 
  “大家都提出来要建国家实验室,这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愿望。”在包信和看来,最终国家肯定要根据研究内容的轻重缓急综合考虑。“我认为最终还是要在面向未来的关键点上集中资源发力,选择新兴的、现有单一研究机构做不了、企业暂时还不愿意或者不太可能介入的领域,而不是将现有国家研究机构叠加,否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带来方方面面的问题。”
 
  王建宇认为,既要围绕必争的单一科技领域建设专业性国家实验室,也应该根据战略目标的需求,建设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国家实验室,二者之间互为补充,良性发展。
 
  他同时建议,探索国家为主、多方投入,科学高效的国家实验室管理体制:国家层面建立中央直属的国家实验室管理机构,日常管理层面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探索管办分离,不同的国家实验室可依托有基础的部门(如高校、科学院、工业部门、基金会等)进行日常管理运营。资源投入以国家的投入为主,同时也建立多方投入机制,有效统筹地方、部门的资源支持国家实验室建设。此外建立科学的专业评估制度,由国家主管部门、依托部门和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国家实验室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评估,赋予国家实验室在科技发展方向、科技资源使用和用人机制方面更多自主权。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