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电磁粒子探测器阵列安装工程全部完成
时间:2021-07-08 10:19  浏览:219
  2021年7月1日,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电磁粒子探测器阵列安装工程全部完成。电磁粒子探测器阵列自2018年1月正式开始建设,2021年7月1日全阵列全部建成,共计完成5216个ED点位的安装,历时约1280天。
  
  宇宙射线是来自外太空的带电高能次原子粒子。粒子能量的多样化显示宇宙线有着广泛的来源。这些粒子的来源可能是太阳(或其它恒星)或来自遥远的可见宇宙,由一些还未知的物理机制产生的。宇宙线的能量可以超过1020eV,远超过地球上的粒子加速器可以达到的1012至1013 eV,使许多人对有更大能量的宇宙线感兴趣而投入研究。
  
  电磁粒子探测器全阵列的建成,是继缪子探测器全阵列建成之后的又一标志性的事件。当前,线缆敷设与阵列联调工作正在紧张进行,预计7月底之前实现KM2A全阵列的正常运行和物理采数,届时随着更多宝贵实验数据的积累,预计LHAASO项目将会取得更多、更出色的科学成果。
  
  电磁粒子探测器用于测量宇宙线粒子和伽马射线在大气中产生的空气簇射(EAS)中的次级电磁粒子。探测介质为塑料闪烁体,通过波长位移光纤收集带电粒子在闪烁体内产生的闪烁光,并传导到光电倍增管(PMT),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测量。
  
QQ截图20210708101959
  
  粒子是指能够以自由状态存在的最小物质组成部分。最 早发现的粒子是原子、电子和质子,1932年又发现中子,确认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它们比起原子来是更为基本的物质组分,于是称之为基本粒子。以后这类粒子发现越来越多,累计已超过几百种,且还有不断增多的趋势;此外这些粒子中有些粒子迄今的实验尚未发现其有内部结构,有些粒子实验显示具有明显的内部结构。
  
  看来这些粒子并不属于同一层次,因此基本粒子一词已成为历史,如今统称为粒子。粒子并不是像中子、质子等实际存在的具体的物质,而是它们的统称,是一种模型理念。词条详细介绍了电子、原子核、介子、夸克、轻子、强子族等粒子。
  
  粒子探测器是在物理实验、原子核物理学等领域用于探测、跟踪和鉴别高能粒子的一种物理实验设备。现代粒子探测器也用于测量放射粒子的能量、动量、旋转和电荷等等。为现代粒子加速器设计的粒子探测器外部尺寸和造价都很庞大。
  
  当粒子探测器仅仅计数粒子的数目但不解析粒子的能量时,经常用术语“计数器”来代替“探测器”。如果仪器的主要目的是测量放射,通常以“放射探测器”来命名,不过由于光子同样是(极小质量)的粒子,术语“粒子探测器”仍然正确。
  
  高能粒子探测器是探测高能 (109电子伏以上能量)粒子的器件或装置,其原理基于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高能粒子探测器通常分为计数器和径迹室两类。记录、分析粒子在其中产生的电脉冲信息,在高能实验中常见的有多丝室、漂移室、闪烁计数器、契伦科夫计数器、穿越辐射计数器、电磁量能器和强子量能器等。
  
  新闻来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