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下一代质谱仪器要往哪里发展?
时间:2021-07-06 11:12  浏览:215
  在6月下旬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的国产仪器发展交流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到令人忧虑的一段对话。
  
  专家问国内做质谱仪器的厂家,下一代质谱仪器要往哪里发展。对方答不上来。专家问道:“那要怎么办?等国外厂家升级了,你再抄吗?这样没办法可持续发展。”
  
  一些国产仪器企业试图以“低价”作为制胜法宝,但在科学仪器行业,这一策略难以为继。国际知名公司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将超额利润投入研发,支撑仪器关键核心设备的升级换代。
  
  曾在日本岛津工作多年的海能未来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刘文玉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国际仪器公司有专门的战略发展部门,对前沿科技、市场需求乃至其他公司的发展策略都有研究。他们跟行业学会、科研院所联系密切,因此,总可以敏锐地窥见未来的趋势,对自家产品进行更新。
  
  “我们的企业,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生存下来,很难有余力去琢磨未来。”刘文玉感慨。
  
  而且,由于体制机制问题,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链条依然没有打通。“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各干各的。高校、科研院所突破了技术,就用在自己的实验室,企业也不知道。企业想解决的问题,研究机构也不知道。”一家国产仪器企业负责人表示。
  
  缺资金,缺合作,国内企业常常摸不到最前沿的技术。
  
  更麻烦的是,仪器行业还缺人。
  
  聚束科技做的是电子显微镜。该公司总经理何伟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我国电子光学学科已经逐渐萎缩,这方面的基础研究人才非常匮乏。
  
  “我们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高校的育人职责。我们自己做人才筛选和培养,通过一个个项目让他们练手。”何伟说,但这终究只能解决短期问题。人才梯队的建设,高端人才的储备,这是凭企业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完成的艰巨任务。
  
  其实,电子光学学科可以应用到半导体芯片加工的几乎所有工艺环节,它也曾一度辉煌,但后来逐渐没落。“这个领域的专家在国内已经寥寥无几。能教学的,一只手都能数出来。他们教出来的学生,两只手也能数出来。”何伟说,企业非常愿意和高校合作,开展联合育人。他希望,这个学科能被重新重视起来,为嗷嗷待哺的国产光学仪器行业,供应人才。
  
  在人才上,还有一个短板——软件人才。
  
  此前科技日报记者前去广州调研时,也听到过仪器企业的“苦水”。他们开不出互联网大厂那样高的工资,软件算法人才常常流失。
  
  “科学仪器的软件,是我们软肋中的软肋。”刘文玉坦言,小的国产仪器公司,养不活那么多软件开发人员。目前市面上,又没有专业给科学仪器做软件开发的公司。“国家可以出台一些鼓励性政策,让专业的科学仪器软件开发团队愿意进入这个国之重器的领域。”刘文玉说。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