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近几天经常会看到关于食品安全的新闻,而且是非常夸张的:北京海底捞火锅劲松店后厨问题,老鼠出没后厨、簸箕和餐具同水池一起清洗、顾客使用的火锅勺掏下水道等等;街边的廉价仿造肉;电商坚果大户三颗松鼠霉菌超标等等这一系列食品问题,让我们为之乍舌,那么,到底应该这么做,才能让老百姓吃的放心呢?三大体系必不可少,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下吧。
一,技术手段——食品快速检测仪器
近几年来,食品种类的快速快展,光靠单一的检测技术已经跟不上步伐了,新型可靠地食品安全检测仪器戛然而生,大大的提高了食品检测的效率。
食品安全快速测试仪:用于各种食品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这个仪器用的也是非常的广泛,被检食品样品中的相关指标成分与显色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特异性反应,可生成不同颜色深度的产物,以此来分辨多少浓度来判断。它也通过网络技术将分光光度法、免疫层析法、ATP荧光检测法等技术结合在一起,更高效的检测食品。
相对于以前传统的检测手法,时间花费的又长,效率也慢,最后的结果也不一定准确,这种快检技术已更为先进了,快的10几分钟就可以得到检测结果,对检测的场合也没有约束,尤其是在超市和食堂等场合,快检技术常常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操作也简单,不繁琐。大大的提高了执法队伍监管能力和工作效率,不仅如此,日常巡查、专项整治、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事故当中,食品安全检测仪器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市场监管
市场监管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很困难的,尽管从技术上讲,食品安全确实做不到“零风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食品安全监管却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去实施。食品安全监管,虽然可以在短时期直接解决一些老百姓看得见的非法问题,但对于从根本上上来说,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应当着眼于食品链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关注所有可能对食品的安全性产生影响的因素,强调防患于未然。
三,多项政策出台
政策是监管食品安全的根,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加强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指出,“食品安全”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彰显了国家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管应予承担的政治责任。
解决食品安全的提问,首要是要有依据,有法律规定,也要有标准,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许多相对应的食品安全法,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缺少些实施细则和具体行业规定,所以制定完善的、配套性、系统的政策是必不可少的。政策好直接影响民生的食品问题,以点带面,推进整个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
其实,安全问题不仅仅是食品方面的,各行各业都应该遵循这个制度这个规范,食品行业与我们的关系加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就更加需要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就像治理交通安全一样,全民努力。其实,无论是市场监督、快检技术还是政策协助,都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这才是食品行业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