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为高压线保驾护航,检测仪器来助力!
时间:2021-05-22 13:23  浏览:205
  当前,在电能替代的大背景下,电力需求持续增高。我国目前已经建成输电网络,运行总里程近150万公里。然而与此同时,每年我国因为电阻损耗的电量也高达2千亿千瓦时。因此,如何提高输电线路的导电率、降低线损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架空线路的导电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输电损耗。通过硼化、稀土化技术,我国已经将铝导体的导电率由59%提升至61%,但在保证强度下进一步提高导电率方面遇到了困难,难以实现强度和导电率的协同提升。
  
  针对这一问题,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技术团队经过长期研究,近日发明了一套高导电率硬铝导线制备新技术,并在理论、材料、工艺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该团队提出富铁相析出提高导电率的新方法,并发明了低成本高导电率硬铝导体材料制备方法、铝溶液净化系列技术和节能型铝丝制备技术,从而突破了原料纯度要求高的技术瓶颈,攻克了低成本稳定生产63%导电率(IACS)高导电率硬铝导线的技术攻关,实现了导线稳定化工业生产和工程应用。
  
  为高压线保驾护航检测仪器来助力
  
  “电”已经成为社会前进和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四通八达的电网系统将电力地输送到无数的家庭、工厂和学校。如不能及时发现、提前处理供电设备和线路的故障隐患,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普通的漏电检测仪只能检测电流型触电保安器的动作电流及检测小于电流型触电保安器动作的不平衡泄漏电流,对高压检测帮助不大,小编了解到,我国的高压线路巡检主要有红外成像检测、超声电晕探测及人工目视检查等方式。红外成像检测的效果受日光照射、大气环境等影响比较大,通常只能在夜间进行,且只能检测到受损比较严重的部位;超声波探测检测误差较大,探测距离也比较有限;而由于电晕放电的目标小、强度弱,很多时候人力目视很难观察到。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保障“电”的安全性呢?
  
  一方面,可使用紫外成像漏电检测技术,它是近年新兴的一种远距离检测高压线路、输电设备状态的新技术,它主要通过检测电力高压设备电场发射的紫外线,发现引起电场异常的设备缺陷,观察放电情况并判断危害,为高压设备的运行评估和维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出现在人们眼前,它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因此,在检测高压线时,无人机可在空中,沿着高压电线的延伸方向前进。工作人员可通过摄像头、等设备可清晰地显示出电线、绝缘子、螺栓等部件。就可以不用人工爬“电杆”了。
  
  此外,和传统的人工巡检相比,无人机行动灵活、巡视面广,无论是建筑物、树林还是山区、丘陵、沙漠,人到不了的地方它都能到,且效率更高。据计算,在山地丘陵地带,靠人工巡线平均每天只能巡查1.5公里至2公里,而同样的巡线里程,采用无人机只需要2个小时左右。
  
  将无人机和紫外成像漏电检测仪相结合,紫外成像仪外形小巧、轻盈,可悬挂在无人机底部而不影响其飞行,与动辄几十公斤的机载设备相比,可以说是为无人机“量身定制”。通过无人机和紫外成像漏电检测仪为高压线保驾护航,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人们的安全。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