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民政府令
(第139号)
(第139号)
《吉林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已经2002年4月5日省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5月20日起施行。
省长 洪虎
2002年4月28日
2002年4月28日
第一条 为了加强组织机构代码的管理、监督,准确反映组织机构有关信息,发挥代码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组织机构,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依法成立的具有经济往来活动的临时组织机构。
本办法所称组织机构代码(以下简称代码),是指根据国家代码编制规则,赋予每一个组织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组织机构,均须依照本办法规定进行代码登记并申领代码证书。
代码证书是代码的法定凭证。
第四条 代码的赋码、颁证和监督管理,由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其他有关部门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做好代码的应用工作。
第五条 申领代码的组织机构,应在被核准登记或者批准成立之日起30日内,向同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其中中直机构向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报送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代码申请表;
(二)企业营业执照;
(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批准成立的文件;
(四)社会团体登记证;
(五)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
第六条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接到组织机构报送的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文件和资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赋予代码并颁发代码证;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不予赋码,书面通知申请机构并说明理由。
第七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成立的组织机构,尚未申领代码证书的,应当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30日内,到同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代码登记,申领代码证书。
第八条 代码证书分为正本一份和副本一份,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九条 鼓励组织机构应用电子智能组织机构信息卡。电子智能组织机构信息卡实行全省统一管理。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涂改、伪造、出借或者转让代码证书。
第十一条 组织机构的名称、住所、单位性质发生变更时,该组织机构应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核准变更文件向原发证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并换领代码证书。
组织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更换代码证书的,其代码不变。
第十二条 组织机构依法终止,批准组织机构终止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通知原赋码和发证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代码注销登记,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应查验相关的注销证明,办理注销登记手续。没有注销证明的,不予办理。
代码一经注销,不得重新赋予其他组织机构使用。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将办理、注销代码证书情况通知代码应用部门。
第十四条 组织机构遗失或者损毁代码证书的,应向原发证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补发。
第十五条 代码证书自颁发之日起4年内有效。组织机构的证明材料有效期不足4年的,代码证书的有效期应以证明材料的有效期为准。
组织机构应当在有效期满前30日内,持代码证书的正、副本到原发证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换证手续。
第十六条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组织机构的换证申请之日起5日内,对其提交的文件(证书)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发给新的代码证书,同时收回原代码证书;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机构并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代码证书是组织机构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收缴、扣押、毁损。
第十八条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有效期内的代码证书组织开展验证工作。
第十九条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供代码信息服务。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的代码管理数据库,供组织机构和个人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代码信息,均须遵守国家信息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条 组织机构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予以警告并可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规定办理代码证书申领、变更、换发登记手续的;
(二)代码证书毁损或者遗失而未补办的。
第二十一条 组织机构伪造、涂改、出借、转让代码证书或者使用他人代码证书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收缴其伪造、涂改的代码证书,并按照下列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非经营性的违法行为,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对经营性的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情节轻微的,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情节轻微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从事代码管理工作的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当事人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一)认为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未予赋码发证的;
(二)超过本办法规定时限,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未依法进行登记,审查或向申请机构说明理由的;
(三)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2年5月20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