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建设及管理
实验室碰触有害试剂后的紧急处理措施
时间:2019-05-14 11:50  浏览:540
  化学实验室里大多数试剂对人体都是有害的,如果你不小心碰到在化学实验中受伤时,一些紧急处理措施能有效降低伤害!

  三氯氢硅

  1

  紧急处理

  ①以任何形式接触到三氯氢硅是都应当立即开始急救

  尽快将受伤者从污染区域转移是很重要的。

  ②皮肤接触

  当皮肤接触、衣服污染或者是两者都有,迅速脱掉所有的衣服和鞋袜,用大量的水清洗皮肤受污染部位,持续清洗至少15分钟;在做检查之前任何药膏都不能用来治疗化学品灼烧;被三氯氢硅浸湿的衣服和鞋袜应该丢弃;所有的伤者应当由内科医生看护。

  ③眼睛接触

  极少量的三氯氢硅进入眼睛,应该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最低限度要持续进行15分钟。

  ④食入三氯氢硅

  立即通知医生到达现场。如果发生呕吐,喝水来冲淡化学品;让病人保持舒服和温暖,不要给失去知觉的人通过口腔喂食任何食物。

  ⑤吸入三氯氢硅

  立即将吸入三氯氢硅烷蒸汽的人从受污染的空气中转移。如果受害者已经停止呼吸,要立即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并且通知医生。派经专业培训过的人员对病人进行输氧,如果可行的话。受伤的人要保持温暖环境,但是不要太热。

  2

  火灾危险性分析

  三氯氢硅生产的原料都是不燃物质,但是其生产过程中的产物大都是易燃易爆的物质,如,氢气、三氯氢硅、氯气等。

  1.电解食盐水的火灾危险性

  ①电解是有强大的电流通过,如果电气的绝缘不良极易产生电火花,电解车间经常有氢气泄漏,遇到电火花或者其它明火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②如氢气与氯气想混,达到爆炸极限范围,遇光也会发生爆炸。

  2.三氯氢硅合成的火灾危险性

  SiHCl3的合成是在280℃~300℃的温度下进行的,已经超过了SiHCl3的自燃温度175℃,在合成过程中如果SiHCl3发生泄漏,或者空气进入反应器,极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中毒事故。并且SiHCl3有毒,遇水燃烧,给火灾扑救带来一定的困难。

  3.三氯氢硅贮罐的火灾危险性

  SiHCl3的贮罐如果发生泄漏,其危险性远远大于工艺管道泄漏的危险性,因为我贮量大,一旦发生泄漏,如果不及时堵漏,影响会不断扩大。贮罐区因为冷却水的需要经常有水存在,泄漏的SiHCl3遇水发生反应,产生有毒的HCl,向四周扩散,给抢险救援工作带来困难。

  3

  泄漏处理和火灾扑救

  1.生产和储存中如果发生三氯氢硅泄漏,应根据泄漏量的大小划出一定的警戒范围,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警戒区,切断警戒区的所有火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内的人员至安全地带。如果是贮罐发生泄漏,又不能及时排除泄漏,就应该将发生泄漏的贮罐内的三氯氢硅用氮气压入备用罐内。如果是生产中的设备和管道发生泄漏,应立即停止生产,并迅速关闭有关阀门切断物料输送。泄漏地带有水源是,应用干砂土围成隔离带,将泄漏的三氯氢硅与水隔离开来。抢救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是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或防毒面具。应先查明泄漏部位的泄漏状况。由于贮存三氯氢硅的容器为常压容器,应针对不同的泄漏部位采取不同的堵漏措施,切断泄漏源,用砂土、水泥吸收残留液。

  2.三氯氢硅泄漏后发生燃烧时,应采用干砂、二氧化碳、干粉、水泥灭火,禁止直接用水和泡沫扑救。

  四氯化硅

  1

  应急处理处置方式

  1.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大量泄漏最好不用水处理,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清除。

  2.防护措施

  ①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②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③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3.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若为灼伤,就去治疗。

  ②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的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

  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④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

  4.灭火方法

  干粉、砂土。禁止用水。

  二氯二氢硅

  1

  危险特性

  二氯二氢硅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热源、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卤素及其他氧化剂剧烈反应,遇水或水蒸气剧烈反应,生成盐酸盐烟雾。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露出的火焰。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干砂、干粉或水泥。

  氮气

  氮N2为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属于惰性气体,一般情况下十分稳定,但在高温下可与氧反应生成氧化亚氮(NO2),与氢反应生成氨(NH3)。

  压缩空气

  1

  危险特性

  空气因含有氧气而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液态和压缩空气遇硫、磷会引起爆炸,能使油脂剧烈氧化,甚至发生燃烧爆炸。与乙炔、氢、甲烷等易燃气体能形成具有爆炸性的混合物。贮存容器受热后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氨水

  1

  危险特性

  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2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1.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2.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者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4.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5.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氯气

  特性:黄绿色有刺激臭味气体。

  危害:刺激眼及上呼吸道,严重时引起化学性肺炎与肺水肿、皮肤灼伤。一般易燃性气体或蒸气都能与其形成火灾或爆炸。(如,松节油、乙醚、氨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呼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

  处置方法:人员迅速撤离泄漏区至上风向,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气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将漏气钠瓶浸入石灰乳液中;各种防毒面具均能有效防护进入高浓度区,必须全身防护,采用隔绝式面具。

  氨气

  特性: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体。

  危害:极易于液化、易燃,接触氨可引起严重灼伤;水溶液有腐蚀性;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处置方法:人员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至上风向,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防止皮肤接触;切断电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高浓度泄漏区用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泄漏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设备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置,修复、检验后再用。

  苯系毒物

  特性:易燃有刺激性和毒性;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易着火、爆炸:蒸气比空气重,能与氧化物发生强烈反应。

  危害:腐蚀性较强;对人体有严重损害,重症者可昏迷、抽搐、呼吸及循环衰竭;为致癌物。

  处置方法: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雾状水扑灭小面积火灾,保持容器冷却;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或沙土吸收,也可用不燃性分散剂乳液刷洗,经稀释后放入废水处理系统;如大量泄漏,立即建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无害化处理。

  有机磷农药

  危害:剧毒;通过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中毒。

  处置方法: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电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环境中小范围污染,可用3%-5%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钙或漂白粉和大量洗涤水冲洗;经稀释过的污水排入废水系统,阻止药液流向水源;被污染的工具和包装材料须及时用熟石灰或碱水消毒处理,无用的要集中焚烧,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

  氢氟酸

  危害:对皮肤和粘膜有极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处置方法:喷雾状水,减少蒸发。用沙土、干燥石灰混合,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溶于水后用碳酸钠中和,然后用氯化钙沉淀。也可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冲洗水排入废水系统。

  硝酸

  危害:蒸气对眼睛、呼吸道等粘膜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

  处置方法: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少量泄漏时用沙土、干燥石灰、苏打灰混合后回收;大量泄漏时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内。

  硫酸

  危害:对眼睛、皮肤、呼吸道有很强的腐蚀性。

  处置方法: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或用沙土、干燥石灰、苏打灰混合后回收;回收物应安全处置,可加纯碱—消石灰溶液中和;大量泄漏时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内。

  盐酸

  危害:对皮肤、眼睛、呼吸道有很强的刺激性。

  处置方法: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或用沙土、干燥石灰、苏打灰混合后回收;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大量泄漏时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内。

  氰化物

  危害:对人体有强烈的毒性。

  处置方法: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减少飞散;处理一般采用碱性氯化法,加碱使水处于碱性条件,再加过量次氯酸钠、液氯或漂白粉处理。

猜你喜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