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法主要指的是利用精密仪器对物质的理化性质、化学成分、组分结构等进行精确测量,在微量组分测定中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1. 仪器分析法在食品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仪器分析法,分析食品的热、声、磁、电与光等物理性质,更加灵敏便捷。另外,此方法操作相对简单,能够快速分析食品的内部指标。同时,利用仪器分析法,可分类处理食品检测的相关数据,检测出食品中不同物质的含量,从而分析食品的内部情况,提高检测效果,最大限度地保障食品安全。
1.1 色谱分析法
(1)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该方法具有高效、快速等特点。根据气相色谱法中的色谱柱可以划分为毛细管气相色谱以及填充气相色谱两种类型。在实际食品分析过程中,有机物的汽化温度处在气相色谱仪实际的温度允许范围内,可实现直接或间接汽化,从而利用气相色谱仪实现分析测定。
近几年来,气相色谱改进型测定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方法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与国家标准分析检测结果一致,而且在准确度以及精度等方面也完全满足了日常分析需求,与此同时,还可以针对保健食品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精确检测。
(2)液相及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中比较经典的几种方法主要有主层析、薄层析、纸层析等。高效液相色谱是以液相色谱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在色谱分析过程中,充分利用高压的液体作为流动相,应用的固体颗粒直径处于5~10μm,而且传质速度比较快,柱效也相对较高。
在当前的食品检测分析领域,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在实际食品组分以及部分外来物的分析过程中,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是唯一能实现良好检测的一种方法。与此同时,近几年来还出现了很多新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在食品检测的各个方面实现了广泛应用,能够对食品中的污染物、营养成分、添加剂以及毒素等成分进行精确检测。
(3)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是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在抑制型离子色谱法之后,很快又出现了单柱离子色谱法,该方法在整个食品检测分析领域快速普及应用,而且能够应用于大部分食品工业领域的检测分析。
1.2 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在仪器分析中也比较重要,主要用于食品生产、食品检测。其理论依据是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与变化规律,详细而言,电化学分析法具体有电势分析法、电导分析法、伏安法等,具体检测食品时,检测方法比较简便、设备简单、分析快、检测结果比较准确。电化学分析法的缺陷也有不少。比如,只局限于低价离子的分析,对外界实验环境的要求也较高,如果外界实验条件不达标,容易造成检验误差,不能保证结果的稳定。一般而言,检测食品中氰化物含量时,常通过单扫描极谱法检测,但检测时,有显着的极谱波波峰。检测食品中的微量金属元素与混合元素时,电势溶出法的检测结果最好,常用来检测酱油、醋中的砷含量。
1.3 光谱分析法
(1)紫外-可见光光度法
所谓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指处于200~760 nm范围内的物质吸收电磁辐射能产生的分子吸收光谱,利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测量分析的方法即为紫外-可见光光度法。
而原子的价电子跃进是产生这种光谱的主要原因,原子中价电子的分布状况以及结合形式对吸收光谱起决定性作用。分光光度法在20世纪50年代呈爆发式发展,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导数分光光度法、三波长波等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
上述几种分析方法属于定量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化学或者物理分离就能直接对复杂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含量进行直接测定,而且具有较强的消除干扰的能力,检测结果的精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食品中铅、铁、铜等离子含量的检测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光谱仪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普及,在随后广泛应用于生物样品的痕量矿物质定量测定中,原子吸收光谱仪为食品分析、食品营养、生物化学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局面。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原子发射光谱中等离子体激光光源的应用,光谱仪实现了商业化的普及应用,在整个食品检测领域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精确的测定出食品中的金属元素,同时也能针对食品中的稀有金属进行精确测定。
(3)荧光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析目前在痕量分析方面也实现了快速发展,该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操作简单便捷,而且检测的灵敏度、精度、准确度都比较高,能够检测的线性范围也比较宽,检出限低。例如,利用AFS-2201型双道原子荧光光谱仪对食品中铅元素进行原子荧光法检测时,其实际检出限能够达到0.3μg·L-1,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0~500μg·L-1,回收率为87%~98%,但是利用荧光法对食品中砷含量进行检测时,发现其实际检测变异系数为0.63%~0.66%,平均回收率能够达到95.1%。
(4)近红外光谱分析法
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分析方法。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省去了称重、定容、分离等环节,建立起相应的定量标准后,就能直接对样品中的不同组分含量进行精确检定。在实际食品分析时,能够精确的分析出食品中防腐剂的具体成分,也能直接对粮食中水分、蛋白质、脂肪等品质进行检测。该方法目前在大豆蛋白质以及脂肪含量等检测领域逐渐成为一种官方的标准方法。
2.仪器分析法在食品检测过程中质量控制
2.1 科学合理选择前处理方法
检测分析食品时,必须结合样品的实际情况、食品检测对象、检测方法,结合理论和实践,科学选择前处理方法,降低检测误差。
2.2 根据规范进行操作
通过仪器分析法检测食品时,为尽可能保障结果准确,需要严格遵守国家与行业标准。同时,定期对比分析标准物,确保检测准确。
2.3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采用仪器分析法检测食品时,需要匹配好检测方法的特性和样品特点,在这个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检测时,尽量选择没有被实验室环境污染的,进一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检测时,如果误差较大,需要换成其他的检测方法,或改进原本的检测方法。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目前科学技术进步很快,食品检测分析有了较好的技术条件。利用仪器分析法,能够全面了解食品的内部物质,保障食品安全。所以,工作人员检测分析食品时,需要充分利用检测技术,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保障食品检测结果准确。